于康
專家教你怎么吃
零食,不是該不該吃的問題,而是怎樣去吃的問題。應該在不影響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選擇,適時、適度、適量消費,必要時限制食用。
執(zhí)點導引
零食,在人們主觀認知中就是瓜子、話梅、薯片、巧克力,甚至膨化食品等。零食也一直被認為是兒童與女性的專屬品。一些報刊、書籍曾告誡我們不要吃零食,吃零食會干擾正餐,還可能導致肥胖、營養(yǎng)不良、蛀牙等問題。其實,對于零食本身的概念,大多數(shù)人存在著誤區(qū)。健康零食從廣義的概念上講,是指一日三餐之外的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健康食品:狹義地講是特指有促進人體健康作用的小食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和中國營養(yǎng)學會就人們的零食習慣曾經(jīng)進行過一項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零食在人們的生活中確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有時因為工作的忙碌而替代了正餐。經(jīng)研究也發(fā)現(xiàn),一日三餐簡單的家常飯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需要,科學合理地補充一些健康零食,更能促進健康。
正確地選擇零食,同樣有益健康?,F(xiàn)在我們把吃零食上升到健康的高度,該吃什么樣的零食?怎么選擇更適合自己、有益于健康的零食呢?
營養(yǎng)誤區(qū)
誤區(qū)一吃零食不計較量
大量進食一些過甜、過咸的小食品,比如飲料、膨化食品等,會造成攝入鹽分、糖分過多,就會在營養(yǎng)、膳食平衡上出問題,引發(fā)營養(yǎng)不良及肥胖癥等疾病。
誤區(qū)二蜜餞、果脯和水果一樣有營養(yǎng)
在加工過程中,一些蜜餞、果脯加入了很多糖或鹽,也有些果脯食品中還含有防腐劑、色素、香精等添加劑,經(jīng)常食用無益健康,如話梅的含鹽量就比較高,多吃無益。另外,一些蜜餞、果脯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是含糖量也高,一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病人就不宜多吃。
建議:要吃蜜餞和果脯,應該吃成分天然的,尤其是蜜餞、果脯的制作方式很重要,最好是選擇自然風干或是天然曬干,這些蜜餞、果脯沒有其他不良添加物,具有天然水果的營養(yǎng)素,營養(yǎng)成分相當豐富,比如葡萄干就含豐富纖維素。關鍵是,吃的量不要太大。
誤區(qū)三堅果營養(yǎng)豐富,可多吃一些
堅果類零食,屬于營養(yǎng)豐富的零食,所含膳食纖維及蛋白質都很豐富,維生素B及E含量也都高。堅果類零食雖然營養(yǎng)高,但其脂肪含量也很高,食用過量也會有發(fā)胖的危險。
建議:對堅果的處理方式要注意,一些油炸的花生、杏仁、開心果、腰豆等堅果類零食最好少吃,多選擇一些以高溫烘烤方式處理的堅果。
誤區(qū)四果凍沒有油脂,可多吃
果凍產(chǎn)品常標明含有果汁和水溶性纖維的成分,并說果凍是一種低熱能、高膳食纖維的健康零食。因此,有人以為果凍類食品不含油脂,吃多了也不會發(fā)胖。
建議:果凍中往往還加入糖精或是甜味劑、香精、人工色素等化學品,這些東西對食用者的健康并沒有益處,因此,果凍不應是經(jīng)常食用的食品,偶爾吃吃尚可。
專家談營養(yǎng)
1.什么是零食,零食分幾種?
到底哪些食物應該算零食?目前專家的意見還不太統(tǒng)一。從國外來說,給零食的定義比較簡單:非正餐食用的少量食物或飲料,不包括飲水。
假如我們能夠納入正餐的東西,沒在正餐吃,是否也算零食呢?比如正餐以外吃根黃瓜也算吃零食。按說,在正餐以外的時間吃也應算零食。不過意見不統(tǒng)一,但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不是零食的界定問題,而是零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在這里應該對正餐以外吃的東西,都要納入考慮范圍。
有人問,哪些算有益健康的零食?我們把常見的零食分為三個級別:優(yōu)選級、條件級和限制級。
2.優(yōu)選級:只要不過量,每天吃都健康
代表種類:水果、堅果。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兩餐間吃一個水果,不但補充營養(yǎng),還能滿足人們對甜食的渴望。堅果是很多人喜歡的零食,核桃、杏仁、花生、南瓜子等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可以保護血管、抵御衰老。減肥的人在饑餓的時候慢慢咀嚼一些大杏仁,可以增加飽腹感和滿足感,有利于控制飲食。
不過,即使是優(yōu)選級的零食,也不是多多益善,也應該講究吃法。比如水果,應以當季、當?shù)氐臑楹?,順其自然的最有營養(yǎng);傳統(tǒng)上的“飯后一個水果”可能造成脹氣和消化不良,因此,水果在兩餐之間吃比較好;水果同樣含糖,需要減肥的人在控制每天攝入的總熱量時,應注意把水果也計算在內,如果減了飯量但吃多了水果,也同樣可能發(fā)胖。再比如,堅果中的脂肪含量普遍較高,很多炒貨含鹽量也比較高,有些人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杏仁、瓜子、花生之類的零食,不知不覺就吃了太多,長此以往很容易發(fā)胖,而血脂、血壓偏高的人,更不宜多吃。專家建議,每天抓出一小把堅果,吃完就好,可以防止在不知不覺中吃過量。
3.條件級:有選擇性地吃
代表種類:肉或魚干(片)、海苔、水果干(杏、西梅、棗、葡萄、無花果等)、黑巧克力、酸奶、乳酪、全麥餅干。
肉干、魚干濃縮了魚和瘦肉的營養(yǎng),可以補充蛋白質、鐵和鈣,讓人們精力充沛:很多水果干的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含量也很豐富,同時也是愛好甜食的人解饞的好選擇:黑巧克力中的多酚類物質對心腦血管有益,且有助于緩解壓力:全麥食品纖維素含量較高,還富含B族維生素,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和血脂,調節(jié)神經(jīng):牛奶是很好的鈣源,如果不喜歡喝牛奶,也可以吃乳酪;酸奶除了含鈣量高外,還含有對人體有益的乳酸菌等,可以調整腸胃,幫助消化。
對于條件級的零食,更要加以分辨和選擇。比如,單純用脫水方法制成的肉干、魚干、水果干、海苔可以適當吃一些,如果添加了太多糖、鹽和鮮味劑,或采用了腌漬的加工方式,則應盡量少吃:乳酪、黑巧克力、酸奶同樣有熱量較高的問題,肥胖的人吃了這些零食,主食就應該相應減少:全麥餅干雖然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但不意味著脂肪含量就一定低,購買的時候應多看看營養(yǎng)成分表,低脂低熱量的當然更健康。
4.限制級:盡量少吃,最好不吃
代表種類:糖果、膨化食品、蜜餞、奶油蛋糕、曲奇、起酥、腌制鹵制熟食或火腿腸。
這一級的零食以精細加工為特征,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添加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添加劑,如過多的鹽、糖、香精、色素、含鋁的膨化劑、含反式脂肪酸的起酥油以及含有亞硝酸鹽的防腐劑等等,這些都是“臭名昭著”的健康大敵,膨化食品更被稱為“垃圾食品”,是公認無益健康的“壞”零食,最好不吃。
怎么吃?吃多少?
1.吃零食的根本原則
吃零食的根本原則是:在不影響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選擇,適時、適度、適量消費,必要時限制食用。合理選擇,就是一定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不能盲目吃,一定要選擇那些健康食品:適時、適度、適量,就是為了自身的健康,吃零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適可而止。
談幾條具體原則:
(1)吃零食不要妨礙正餐。
既然叫零食,就不能多吃,專家提醒大家:不停地吃零食,會讓腸胃“過勞”,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小孩子吃多了零食會影響三餐,造成偏食、厭食甚至營養(yǎng)不良。
吃零食不能妨礙正餐,只能作為正餐必要的營養(yǎng)補充。但有些兒童,還有一些女孩子,零食不離口,做作業(yè)時吃、走路時吃、聊天時吃、看電視時吃、休息時吃、睡覺前吃……這樣的吃法等于以零食代替正餐了。當胃被零食填得滿滿當當?shù)?,產(chǎn)生了飽腹感,吃正餐時就會沒什么食欲了:可過了一段時間,又產(chǎn)生了饑餓感,正餐已過,于是又大量吃零食。久而久之,消化功能就會發(fā)生紊亂,必然影響到身體健康。
因此,吃零食與吃正餐之間至少相隔兩小時左右,且量不宜過多,以不影響正餐食欲和食量為原則。
(2)要選擇新鮮、天然、易消化的食品。
奶類、蔬果類,還有堅果類,很有營養(yǎng)。選擇零食不要只憑個人的口味與喜好,營養(yǎng)價值及有利于健康才是首選。應該提醒的是,兒童要遠離膨化食品和一些不合格的烘干食品。
(3)少吃油炸、過甜、過咸的食物。
兒童最喜愛吃快餐、巧克力、方便面,而且偏重口感和味道,油炸、甜膩、咸味重的零食對孩子們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但油炸和過甜的食品含有較多的脂肪和熱量,會增加肥胖的危險,成味過重的零食會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壓的危險。
2.一天吃多少零食為宜
我們在吃零食和選擇零食時,應該在總熱量不超標的前提下,進行有意識的安排,不能隨心所欲,想什么時間吃就什么時間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3.特殊人群怎么吃零食
兒童 兒童食用零食除了要做到適時、適量外,不應根據(jù)個人口味的偏好,而應多選擇富含鈣質、蛋白質、纖維素的健康零食,如乳制品、水果、全麥食品等。
懷孕婦女 孕婦由于特殊情況,營養(yǎng)需要量高于一般同齡人。但是,由于懷孕后期胎兒壓迫消化系統(tǒng),食后飽脹感重,以致影響食入量。而這時期的營養(yǎng)需要量又相當大,營養(yǎng)不足會直接危害胎兒和孕婦。此時可以采用吃零食的辦法拓寬養(yǎng)分的供給渠道。水果和乳制品是首選,另外還可以換著花樣地吃些核桃、瓜子、黑芝麻、大杏仁、大棗等,對媽媽寶寶都很有益處。
老年人 老年人消化機能減弱,應該少吃多餐,每天除了三頓正餐外,還應有兩三頓加餐,可以把小零食作為加餐。老年人吃零食要吃得科學,65歲以上老人早餐后2~3小時吃一次零食,可以選擇維生素含量高的蘋果、香蕉、橘子、獼猴桃、西瓜等新鮮水果。
午飯后小憩一會兒,等到下午3點左右來點堅果類的零食是個不錯選擇,如葵花子、南瓜子、花生、核桃仁、松子等,每天不超過25克。
不過,堅果類的零食雖然能夠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及多種微量元素,但是也有熱量太高的缺點,因此不宜吃得過多。瓜子、花生、松子限制在10粒左右,核桃仁兩個就足夠了。
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可以在兩餐之間吃一些含鉀高的零食,例如橙子、蘋果、香蕉、哈密瓜、土豆泥、紅薯條等零食,既可以增加食物種類,又可以置換體內多余的鈉,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還可以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劑的大棗、獼猴桃、柚子、葡萄干、杏干、話梅等,增加血管彈性,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可以吃一些含微量元素與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堅果類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