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云
成都的夏女士無意間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微信竟然被女兒設成“消息免打擾”,夏女士表示很傷心,原來,當自己給女兒發(fā)微信,女兒的微信連提示都不會有。夏女士的女兒則表示,母親太啰嗦,好像把什么都寄托在自己身上,微信上不停地發(fā)各種雞湯和警示新聞。最近,女兒心里也感到內(nèi)疚,準備取消這個設置。聯(lián)系到騰訊發(fā)布《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顯示,52%年輕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梢?,在不少年輕人心中父母成了圈外人?
對此,你怎么看?看看專家與網(wǎng)友怎么說吧。
別太近,才是親人的最佳距離
齊建平? 29歲
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北京工作,兩年前和女朋友分手后沒戀愛過。對此,父母特別擔心,日常動不動催我去相親,或者催問是否有新對象。還喜歡在家族群里專門討論我的婚戀問題,這時候其他長輩也會在微信里跟著附和起哄,讓我覺得壓力山大。去年春節(jié)后,我索性就將父母等長輩屏蔽于圈外,如今甚至把父母的消息甚至設成免打擾。
江南梅 31歲
對于給父母設置為信息免打擾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都不會因為這樣設置了而減少對父母的愛,只是有些時候,父母對于給我們愛的方式真不是我們所能接受的。
我曾經(jīng)聽一個真事兒,有一個留學生第一次出國留學,家里比較惦記,他的母親每天都要打一個小時的電話給他,直到有一天他受不了了,把電話關機了。結果這個母親就忙了神,打了一百個微信電話,最后直接打到了大使館,說自己的兒子丟了,要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幫忙尋找。母親做錯了嗎,兒子做錯了嗎?雙方都有自己的立場,只是母親的關心太偏激,而兒子改變又太突然了,雙方信息不對稱才導致這種事情發(fā)生。我們都知道父母是愛我們的,但能否各位父母改變一下對我們愛的方式,我們不是不孝順,我們只是受不了這種愛。如果直接提出來又怕你們接受不了,萬般無奈只能選擇取消提示這種方式了,還希望父母多多理解,雙方溝通交流才能解決問題。
學會溝通 學會陪伴
王海濤? 34歲
我不知道我老了以后會不會總是舍不得離開孩子,也不知道會不會被屏蔽和被勿擾。但是我夜里休息的時候不會關機,并把父母的手機號做特別設置,這樣在勿擾模式下父母的電話也能接通進來,避免緊急情況下聯(lián)系不上。
李東 25歲
免打擾倒是不至于,我只是給父母們說,有事說事,如果消息不回,說明有事。
李佳一? 36歲
自從教會母親用微信后,她就一天給我發(fā)搞笑視頻、雞湯、養(yǎng)生之道等東西。有時候雖然心里煩,但是也不會去設置免打擾。再煩媽媽的嘮叨,個人心頭抱怨兩下就行了,等你自己當了媽,要是被娃兒抵觸你就感同身受了。
獨立和親密可以共存
馬女士 51歲
兒子在朋友圈屏蔽了我,我最開始還不曉得,還是對比我的外甥女的微信才發(fā)現(xiàn)的。對此,我選擇裝傻,因為可能是兒子不希望我影響他的戀情,現(xiàn)在我通過的兒子表妹的微信,偷偷關注兒子。
張先生 62歲
我對兒女把我的微信設為免打擾,并不覺是什么大問題。每個人身邊都必然圍繞著很多人。這些人也必然有喜惡、輕重之分。也就是說,每個人生命里都有要置頂和免打擾的人和群。我從小教育子女要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今也要求自己做到獨立,盡可能不打擾兒女,不影響他們的生活。如有萬分緊急的事情,通電話就可以把事情一下子溝通清楚。而平日的交流最好通過面對面的交談。
心理咨詢師馬志國:
作為父母,被兒女設置為消息免打擾,那種傷心難過不言而喻。在生活中,父母給兒女強烈的安全感、依賴感。而這種安全感使兒女潛意識認為,無論他們發(fā)多大的脾氣,父母也不會責怪。有的時候年輕人厭煩自己,也會對父母發(fā)脾氣。究其原因,因為年輕人自我感覺達不到親人的期待,這種期待逐漸成為了一種精神束縛。所以當年輕人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產(chǎn)生渴望自由害怕約束的心理,建議父母子女就此事好好地談談,以消除彼此間的隔閡。
建議任何時候不要對自己最親的人設置消息免打擾,這和現(xiàn)實里的冷戰(zhàn)類似,如果有什么不痛快不如通過溝通、交流來消除。
大家可以屏蔽廣告、騷擾,但是別用它來隔絕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