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樹娟
主辦單位:建水縣特色小鎮(zhèn)建設指揮部 指導顧問:謝恒
歲月有痕,人類一直在不斷地書寫著自己新的歷史,傳承與創(chuàng)新,就成了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面對自然的壯闊和歷史的厚重,我們應該心靜而大智、從容而無畏,找到續(xù)寫歷史的適宜節(jié)奏。
“文獻名邦”滇南建水便是這樣一個充滿激情、讓人從容的地方,而建水紫陶,則是這座古城的千年記憶。在漫長的歲月里,建水紫陶不斷書寫著五色陶土與火交融的傳奇,藝人們將技藝的執(zhí)著與文化的守望融進紫陶作品里,在流淌的時光里不斷地創(chuàng)新著魅力建水陶。這種被時光雕琢出的技藝,不斷吸引著五湖四海的目光來一探究竟,而初顯綽約身姿的西莊紫陶小鎮(zhèn),每次都能為每位來訪者的提問給出滿意的答案。
文獻名邦的泥火傳奇
建水歷史悠久,文教昌盛。前人為建水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境內遍布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被世人贊譽為“古建筑博物館”“古橋梁博物館”“古民居博物館”“中國紫陶之都”。其中,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是最具特色的文化遺存之一,被稱為物化的歷史、活著的文化。
形成于清道光年間的建水紫陶源于建水千年的制陶歷史。建水紫陶因技而精,因文而雅。一件完整的建水紫陶作品,需歷經“鎮(zhèn)漿制泥、手工拉坯、濕坯裝飾、雕刻填泥、高溫燒制、無釉磨光”等多道復雜的工序。而獨特的文化屬性,更使建水紫陶脫卻了實用的性能而升華為一種藝術!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建水紫陶就憑借著“獨特的制作工藝”“豐富的文化內涵”躋身中國四大名陶之列,并在改革開放中重新掘起,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書寫時光的紫陶藝術
建水紫陶是文化陶,它集書畫、金石、鐫刻、鑲嵌等藝術裝飾于一身,以書畫雕刻、彩泥鑲填為手段,將書畫藝術家與制陶人的學問才情和思想人品鐫刻在紫陶里,韻味悠遠、引人人勝。
當物件上升到藝術層面的時候,其背后的意義往往更引人注目,建水紫陶的意義,大概就是對時光的無悔書寫,復雜的工序,精美的裝飾,背后需要一顆寧靜的心,無論世界如何熙攘,制陶人都需要始終淡泊名利、耐住寂寞,專注于技藝和品質。這些默默無聞的匠人,成為了紫陶藝術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讓建水紫陶藝術背后的意義,承載了溫度,和解了時光。
正如紫陶的博古雅致需要經過精細打磨,一個地方藝術文化的發(fā)展也需要后期用心的呵護,才能經受住時間的洗禮,為世人所知。走進建水紫陶,走進如火如荼建設中的西莊紫陶小鎮(zhèn),可以真切感受到當?shù)厝藢ㄋ咸账囆g的用心傳承。漫步碗窯村形跡可辨的的古窯遺址,聽古樸村落靜謐的清風,感受紫陶扎根于鄉(xiāng)土的質樸;在古樹流水與亭臺樓閣中,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磨合對接中,感嘆歷史的更迭之余,能讀懂紫陶藝術邁入新時代的堅定步伐。
文旅融合的紫陶傳承
文旅融合是西莊紫陶小鎮(zhèn)紫陶文化傳承與產業(yè)創(chuàng)新的一大嘗試,它將田園鄉(xiāng)土和紫陶藝術成功結合,以“五彩紫陶之都、修身養(yǎng)性之地”為形象定位,依托西莊“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文化古村落集群+法式米軌火車+瀘江河田園風光帶”為特色的文旅資源,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yè)示范園區(qū)。
扎根于鄉(xiāng)土,依托于文化,小鎮(zhèn)將著力建設:紫陶文化創(chuàng)意園區(qū)、紫陶博物館、紫陶百工坊、紫陶主題酒店等,繼續(xù)傳承、豐盈紫陶意境,促進建水紫陶技藝的整體提升。在這個日新月異變化發(fā)展的時代,思考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許多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都面臨的難題?;谶@樣的背景,建水西莊紫陶小鎮(zhèn)探尋出了一條特色發(fā)展與傳統(tǒng)傳承相結合的發(fā)展道路。在現(xiàn)有的紫陶文化遺存上,建水通過文化、旅游、產業(yè)等融合式發(fā)展,成功地助推紫陶文化的傳播。
今年,建水將舉辦第二屆中國·建水紫陶·世界藝術大賽及首屆建水紫陶文化藝術節(jié),以紫陶藝術傳承為基礎,圍繞傳承、融合、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主題,融合云南普洱茶文化等新理念。這場藝術盛典將拉近建水紫陶的文化藝術與現(xiàn)代文明的距離,給世界紫陶愛好者呈現(xiàn)一場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