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贠冬鳴
黃君輝,1973年生于河北省晉州,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碩士,美國芝加哥康考迪亞大學訪問學者,河北經貿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曾舉辦個展“神仙會”,“事件劇”及多個聯(lián)展。出版畫集《藝術家名片2008:黃君輝》《藝術家名片2009:黃君輝》《感悟造型》等,作品被澳門博物館、河北美術館、長春國際雕塑公園、石家莊美術館、美國康考迪亞大學收藏。
《糜骨之壤》綜合材料 167cmX144.5cm 2017年
對藝術家黃君輝給出精準評價,頗為吃力。
因其本身就是頗具學養(yǎng)的評論家,文筆流暢犀利且入木三分。其藝術靈感亦大多來自童年的記憶,來自古典文學及現當代文學。及至詞曲、詩歌等等,在他的作品中均有所體現。比如《神仙會》系列、《九張機》《短歌行》《祖國(或以夢為馬)》等。還有就是黃君輝的藝術跨度,委實令諸多同仁驚駭,百度搜索可窺一斑。其門類涉及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架上藝術的油畫等等,間或還兼及版畫和水彩,其創(chuàng)作軌跡是放射狀的,是車、鉗、鉚、電、焊的全活。盡管之間的跨度需調動其渾身潛能,但其主旨還是有跡可循的,那就是在自行設置的思想空間里,縱橫跋扈、為所欲為。
有什么樣的知識存儲,就會有什么樣的談吐語式?;诖耍R囤積狹窄的筆者,便只能以“看圖說話”形式,對黃君輝的藝術加以淺顯解讀,而非縱深探究。那么,就黃君輝的藝術探索價值而言,筆者倏然想到景致觀覽。譬如說,站在山腰較之站在山腳,所領略的風光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根本無法告知抬頭仰望者,站在山腰放眼四周,是多么地美輪美奐。
作為具有當代元素的藝術家,黃君輝無疑是河北最活躍者之一。其舉辦個展“歸來”“記憶之墻”“可能的風景”“神仙會”“事件劇”等等,次數之多足以證明他的活躍程度,而學術性聯(lián)展可謂舉不勝舉。那么細究起來,黃君輝之現象在河北畫壇,究竟有著怎樣的貢獻和價值?客觀評價,河北美術在中國美術界所處地位,是地處高原而高峰稀缺。當然,這么說是僅就藝術高度和純度而言,并不涉及當代藝術視角的精神層面開掘。而絕大多數在山腳行進的,幾乎都是在漠然延續(xù)著傳統(tǒng),或者在改良層面躬耕,而極少抬頭看路。換句話說,是太多的所謂美術家,骨子里飽含奴性基因,盡管他們也獲得某種成功,也相應博來一定范圍的影響力,卻無法真正領略到掙脫鎖鏈那份愜意和快活。基于此,單從大的藝術范疇來看,黃君輝旁若無人的創(chuàng)造,其引領作用便恰如站在山腰的觀光者。其精神世界,是無比曠達和尤為快活的。
黃君輝的教育背景屬師范性質,也就是按照師資來培養(yǎng),或曰一專多能。所以說,黃君輝命運的更迭,跟他所受教育的龐雜并無多大關聯(lián)。而對其命運影響至深的,還是他的認知和遠見。黃君輝交友囫圇并非挑挑揀揀,但不帶酬酢屬性的往來,或曰精準交友,卻大都是能夠將其淺顯的思考引入深邃,矯正其慌亂步履者,抑或為攪動其藝術思維者。君輝行事風格口無遮攔,處世高調。至少他以為,日常行為亦是該向“當代”靠攏的,活法兒和藝術創(chuàng)造是一回事。
作為純粹的藝術家,黃君輝常把感情宣泄通道和生存法則分開。藝術宣泄可謂神圣,生存法則陷于繁冗瑣碎,兩者有割裂亦有某種關聯(lián),因而黃君輝才無比忙碌,且令人妒羨難以仿效。黃君輝作品之所以彌散著當代鮮活氣息,其有序無序的線條和色塊,完全是出自心緒的分泌物,看去深邃、雄渾,極富張力。具體說來,黃君輝作品中的人物面部呆板、冷漠、僵直,姿態(tài)亦頗具戲劇性。構圖更是自行設置的場景,且高度概括和簡約。他是在借助鮮明的精神形象,來表達特定環(huán)境之下特定人群的亢奮、壓抑和苦悶,這也是當代人普遍的情緒自然流露。黃君輝的此類作品是內心的揭示,是將蕓蕓眾生加以高度概括再撕開再加以微觀,繼而找到精神的窠臼和歸屬,并與某種特定階層的人的內心產生共鳴。他的藝術精準表達,是一種有深度的苦澀精神訴求。這其中有藝術家的視野、學識、胸懷等等糅合其間。
《黑白之翼Ⅱ》綜合材料 167cmX144.5cm 2017年
《短歌行Ⅱ》綜合材料 67cmX88cm 2017年
《亂披麻》綜合材料 167cmX144.5cm 2017年
《玄幻之門》綜合材料 167cmX144.5cm 2017年
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是黃君輝作品顯著特征,更是精神領域精度開掘的有力支撐。人、馬、麥子、骷髏、明星等等,無疑不是出自天馬行空的想象。象征、隱喻等等,其思維不是線性、平面和立體的,而是放射狀的。也唯有練就具象寫實的相應高超技藝,才可能做到對物象敏銳和精準的把握。黃君輝是通過各種荒誕不經的人,通過匪夷所思的場景,來順勢承載其心中的焦渴及欲念,并據此忖度該如何把握未來,使自己的血脈徹底融入時代,或者說使思維與時代接軌。
作為高校教師,黃君輝是極為稱職的。他尊重學生們的個性發(fā)展且不加任何限制,亦能給學生提供自由想象空間,終究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思考,并開掘其創(chuàng)造力,而不僅僅是把繪畫教學看作是掙薪水的工作。在他心中,教學就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環(huán)節(jié)。具體說到對景寫生,則是高等藝術院校教師必備的“教案”。作為學術帶頭人的黃君輝,同樣要帶領學生到大江南北諸多景點寫生,但他絕非是對山巒、植被的沉潛再現,而是將原生態(tài)的自然,再造成藝術家獨有的心理自然,并賦予自然以藝術家的情緒色彩。從某種意義來說,對大自然黃君輝已不再朝覲,而是已經擢升大自然的主宰?;诖耍渌^的“風景寫生”,才可能是發(fā)自心底的對神秘的玄黃天地的由衷贊嘆,是對原野飽含情致撕心裂肺的謳歌。其畫面是清新的,更是靈動虛幻的,也同樣彌散著時代氣息。
綜合材料的運用,使黃君輝的藝術創(chuàng)造倍感快慰。他的理念是,任何材料都可以使用,只要有助于作品主題和觀念的表達。黃君輝說:“綜合材料是我目前創(chuàng)作的主要部分。綜合材料可以融入我的靈感,在發(fā)現能夠引起我創(chuàng)作激情的素材和其他介質時,自然會想到利用綜合材料將情緒抑或思維表現出來?!边@樣會更直觀,更具藝術張力,抑或衍化成黃君輝獨有的語言符號。黃君輝的藝術創(chuàng)造觀念,兼具隱喻的社會批評性。他主張,“相對唯美主義而言,除了應有的美感之外,繪畫作品也應當具有反思?!本唧w說來,黃君輝將抽象表現主義作為繪畫風格的首要選擇,是為著把視知覺中最為凸顯的元素單獨抽離出來并重新組合,進而成為另外一個具有邏輯關系和不同精神氛圍的圖式。具體到“記憶之墻”系列,“墻意味著邊界與保護,但也是人類交流的一種阻隔,是自由的某種限制?!贝朔锌?,已成為該系列之創(chuàng)作主旨。
黃君輝明白,藝術家在社會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他覺得諸多神會問題藝術家難以解決,則只能予以藝術性表達、陳述乃至批判。關于“記憶之墻”,知名學者、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郝青松評價說:失憶時代與記憶之墻 ,事關當代藝術的缺失和構建,也是黃君輝在藝術中的著力之處。歷史之墻已失憶,藝術之墻重建記憶,黃君輝確立起藝術創(chuàng)作的中心問題。黃君輝跋涉在同一方向的中國語境中,動物標本,生命已逝去,一排手榴彈,重現了尚未遠去的革命戰(zhàn)爭,生態(tài)危機凸顯,百年漫長的歷史景觀,堪稱“記憶之墻”,黃君輝硬生生地在漫長的白夜里建起一座座記憶之墻,頗具精神示范的意義。
《竭澤而漁》(裝置:漁網、木梭、水、土、炭、柏木、石頭) 2017年
《塵世之殤》(裝置:木、金屬、鐵粉、石膏) 480cmX1600cm 2015年
黃君輝的藝術,無疑是頻繁變更語式的藝術。這也從中反映出其思維的機敏,創(chuàng)造力的活躍,想象力的超常。但從大眾傳播學層面來看,其傳播渠道是放射性的,就如同雄安新區(qū)白洋淀漁民時??蹌拥拇筇U,因為槍膛里裝填的不是子彈而是槍砂,盡管火光沖天震天動地,卻只把敵手打得鮮血淋漓而不能當即斃命。那么,收縮戰(zhàn)線,將某種最具殺傷力的藝術再度淬火鍛打,才能在畫壇起到真正的引領,才能擁躉甚眾,進而載入莊嚴的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