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南 羅振宇
我們這個時代,學習的方式,正在發(fā)生一次巨大的變革。我們正在經歷從“考試式學習”向“破案式學習”的過渡。
此話怎講?
過去的學習,知識的門類是固定的,問題也是清晰的。不管是一個數(shù)學方程的解法,還是相對論到底在講什么,所有問題都很明確,而且這些知識都已經被體系化,以文字的方式確切地寫在經典里,你只要去學就可以了。
所以,你的求知方式應該是勤奮、專精、系統(tǒng)化地學習,而學習效果由各種各樣的考試來衡量。所以這種學習模式稱為“考試式學習”。
哲學家以賽亞?伯林有過著名的“刺猬與狐貍論”:刺猬之道,一以貫之(一元主義);狐貍狡詐,卻性喜多方(多元主義)。傳統(tǒng)社會顯然更需要刺猬式的專家,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夠了;傳統(tǒng)社會并不鼓勵像狐貍一樣東張西望的人,雖然樣樣都通,但是樣樣稀松。好比你是個數(shù)碼工程師,業(yè)余愛下圍棋??蓢逑碌迷俸?,對你的職場競爭力有什么幫助呢?搞不好,還落得個玩物喪志。
但是今天,傳統(tǒng)學習模式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戰(zhàn)。原因很簡單:第一,人類的知識總量已經太大了。大到任何一個人,用任何一種方式都無法消化,哪怕是一個門類的知識。第二,知識的確定性正在喪失。知識本身在頻繁更新,今天還是共識的東西,明天可能就不對了。越來越多的知識,處于學科之間的模糊地帶,本身也面目不清。問題越來越多,但是確切的答案越來越少。所以,考試式的學習當然就難以為繼。
那怎么辦?美國頂級暢銷書作家龐德斯通在《知識大遷移》這本書里,提出了一個開腦洞的辦法:你要去當一只知道很多事的狐貍,而且一知半解就好。
你沒聽錯。這本書的主張就是:除了專長之外,你要盡可能多地、碎片化地掌握一些知識的皮毛,一知半解就好,不用系統(tǒng),不用深入。這就是未來最好的學習方法。
《知識大遷移》里有一個關于收入的調查結論很有意思:在專業(yè)能力相當?shù)那闆r下,誰知道的亂七八糟的雜事越多,誰的收入越高。像地理知識、歷史常識、冷門的體育術語,知道的人比不知道的人,年收入要高出幾萬美元。憑什么?就是因為人家手里通往陌生領域的鑰匙更多嘛。
張秋偉摘自“得到”APP
開門見山,總領全文。
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闡述了傳統(tǒng)學習模式的特點:囿于某一領域,絕不馳心旁騖,為下文的論說作鋪墊。
作者分點羅列傳統(tǒng)學習模式所面臨的挑戰(zhàn),觀點明確,條理清楚。
作者運用最為簡要的語言,闡述了“像狐貍一樣學習”的具體內涵。
總結
知識的交叉性,要求我們盡可能地了解更多來自于不同專業(yè)的瑣碎知識。所以,作者反對全盤接受并以占有為目的傳統(tǒng)學習模式,提倡廣泛涉取,隨機組合,探究解疑,從而獲得新知的破案式學習模式。全文觀點正確鮮明,作者對學習方法的闡述和見解,精辟獨到,啟示并指導著我們今后的工作學習,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作者還善于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具體的事例,使原來枯燥無味的說理,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便于讀者理解與接受。(特約教師: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戊戌中學陳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