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
閱讀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一些消極情緒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負面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學習效率,甚至會影響生活質(zhì)量和身體健康。如何做才能既讓自己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又不把它傳給別人?日本人提供了一種方法?!熬瞎?,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動詞,“彎身行禮,以示恭敬”,這是一種傳統(tǒng)禮儀。于日本人而言,行鞠躬禮之時,彎身程度代表著不同含義:彎15度左右是一般致謝;彎30度左右,意味著誠懇或歉意;而90度則代表著懺悔和謝罪。讀完這篇文章,讓我們也彎下身去,溫和友善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特約教師:青島高新職業(yè)學校 辛艷麗)
在東京街頭,常有穿越之感,因為經(jīng)常看到有人在鞠躬,鞠一次還不夠,一來就是三五個,有時候一方已經(jīng)走了,另一方還對著那背影,慎獨地一再鞠著。
到了東京,親眼看見真人那樣兢兢業(yè)業(yè)地鞠躬,他們在超市里鞠躬,在餐廳里鞠躬,在路上鞠躬,有一次,在地鐵上,我看到一個男人落座之前,居然先對邊上的人鞠了個大躬。我的天,難怪日本人大多苗條,不說鞠躬時消耗的體能,就是時刻留心要給誰鞠個躬的眼力見,也不是容易練成的吧?
對于這鞠躬,我感覺復雜。作為外國人,面對日本人的鞠躬,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應該投桃報李地鞠上好幾個,那么著多少有點邯鄲學步的尷尬,但若是淺嘗輒止呢?又擔心失禮。
來日本之后一個比較明顯的感受,就是不容易受氣了。打交道的那些人,不管是超市收銀員還是宿舍管理人員,乃至陌生路人,都是先鞠躬后說話,說完話再鞠躬。想想看,要是鞠完躬再黑臉或是發(fā)飆,是不是太高難度?倒是轉化為一張笑瞇瞇的臉,更加行云流水,大家都笑瞇瞇的,就很容易和諧??!
有次去“日本宜家”NITORI買東西,想買的東西在不同樓層,我看到每個樓層都有收銀員,不確定在該樓層買的東西能否在其他樓層統(tǒng)一結算,正拎著東西遠遠地發(fā)愣,收銀員大嬸已經(jīng)對我展開極其燦爛的笑臉,一連串的問候,我動用手語表達了我的意思,她歡快地表示,完全沒問題。
在地鐵站也是這樣,東京地鐵站指示算是清楚的,但有時還是難免迷失,有次,去跟穿制服的大叔問路,離人家還老遠,那大叔已經(jīng)從我的眼神里,識別出他是我的目標所在,連忙朝我鞠了倆躬。
我比畫半天,還是互相聽不懂,我茫然地抱歉地笑著,準備再想轍了,那大叔卻在一連串的鞠躬之后,把我?guī)У脚赃叴翱冢J為里面那個年輕人可以幫助我。
我以前遇到別人給臉色看,也會從對方角度去想,人家每天要見那么多人,其中不乏奇葩,以冷漠表達戒備,也是在所難免。來到東京之后,我依然改不了越俎代庖的習慣,要思考一下,同樣是要見很多人,人家怎么還能夠一次次地鞠躬,笑得這樣燦爛呢?
也許,主要問題是,為什么非要不高興呢?
我們有句話是,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可以高興,干嗎非要不高興呢?但問題是,讓自己高興起來很難啊!要做很多的心理建設,自我超越,志存高遠,這個過程非常長也非常煩瑣,可以說相當反人性。
讓別人不高興,真的不是讓自己高興起來的辦法。
日本人處理情緒垃圾的方式,不是提倡一下精神文明就完了,而是通過禮儀進行規(guī)范。禮儀二字貌似溫和,其實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一次次地低頭、彎腰、鞠躬,看上去非常程式化,但總會有一種不自覺的自省,把那個被規(guī)定的禮儀流程走完,那股氣自己就順了。
當然,大家互相鞠躬的盛景,在我們這里估計再難重現(xiàn),但是互相給個好臉色,說話之前斟酌一下措辭,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事,起碼,我覺得我可以做到。
田龍華摘自微信公眾號“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