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淼
(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基礎(chǔ)部, 河南 商丘 476000)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對外旅游業(yè)迎來了發(fā)展的大好時機。中國獨特的風(fēng)土人情、歷史人文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旅游文本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渠道。文本的翻譯尤為重要。本文闡述了旅游文本中常用的“歸化”和“異化”兩種翻譯策略,影響翻譯的因素。從跨文化角度出發(fā),用具體的翻譯實例分析歸化和異化策略在旅游文本中的使用策略,使譯文能夠真正承擔(dān)起向世界展示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責(zé)任。
20世紀(jì)90年代,美國翻譯學(xué)家韋努蒂首次提出英語文本翻譯中兩種重要的翻譯策略“歸化”和“異化”。他在《譯者的隱身》中指出“譯者在使用歸化的翻譯策略時應(yīng)尊重目的語主流價值觀,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使其迎合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典律、潮流、政治等需求;而異化翻譯策略是指在翻譯時偏離本土價值觀,故意打破常規(guī),保留原語言的異域性特征”[1]。
異化是以原文化為導(dǎo)向,翻譯時保留源語言文化特征。通過這種翻譯方法,譯者可以向讀者展示文化特異性和異域風(fēng)情,忠實地再現(xiàn)了異國的文化特色,讓讀者有一種出境感。異化翻譯策略有助于實現(xiàn)不同文化間的交融與碰撞。例如:中國有獨具特色“龍”如果譯為“dragon”,會讓西方人產(chǎn)生誤解,因為歐洲文化中“dragon”是惡魔的象征,因此只有通過異化的翻譯策略,音譯為“Loong”, 才能避免外國讀者產(chǎn)生負(fù)面的聯(lián)想。
在翻譯時,合理地選擇翻譯策略尤為重要。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各有優(yōu)劣,它們的翻譯效果也是相差甚遠(yuǎn)。歸化翻譯策略側(cè)重目的語的語言風(fēng)格和表達習(xí)慣,它的優(yōu)勢是讓西方人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能夠吸引國外旅客,但是缺點是無法反映中國文化的特色及特殊性,導(dǎo)致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偏差。而異化的翻譯策略優(yōu)點是能夠凸顯我國文化特色,展示我國旅游地點獨特的風(fēng)土人情,激發(fā)外國游客探索求知的興趣,但過于中國式的表達,容易導(dǎo)致譯文晦澀難懂,使西方人無法理解和接受譯者所要傳遞的文化信息??傊?,兩種翻譯策略各有利弊,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合理選擇使用恰當(dāng)?shù)牟呗裕盐蘸脷w化和異化的使用程度,使兩者相互結(jié)合,互為補充,達到翻譯的最佳目的。
翻譯策略的選擇大致受到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翻譯目的、目的語讀者的接受程度和文本類型。
譯者翻譯的目的直接影響了翻譯策略和方法的使用。如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比較有代表性的翻譯有兩種。一種是楊憲益先生的翻譯“Man proposes, Heaven diaposes.”[2];另一種是David Hawkes的翻譯“Man proposes, God Diaposes.”。從這兩種不同的譯文中可以看兩位譯者分別把 “天”譯成了“Heaven”和“God”。楊先生使用“Heaven”的目的是為了保留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佛教和道教特色,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而David使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譯文中“God”具有目的語文化的基督教色彩,西方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比較片面,只注重文本的研究,而忽略了譯者和讀者的重要參與因素。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奈達提出“翻譯的好壞不能僅從詞義、語法、修辭等語言層面上,還要考慮讀者對譯文的欣賞和正確理解程度。”從奈達的觀點中可以看出譯者在翻譯之前,要充分了解讀者的接受程度和審美情趣,合理選擇翻譯策略。譯文只有建立在讀者接受的基礎(chǔ)上,才能實現(xiàn)文化有效傳播的目的。德國著名翻譯學(xué)家凱瑟琳娜·萊斯認(rèn)為文本主要可分為信息性、表情型和操作型三種類型[3]。信息型文本指以傳遞文字信息為主要目的的文本,文字簡潔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表情型文本目的是抒發(fā)個人感情,語言優(yōu)美,文字具有創(chuàng)造性。操作型文本注重文字的功能性,讀者可以按照作者的指示行事。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宣傳介紹景點,吸引游客前來參觀,所以旅游文本屬于操作型文本。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yīng)在充分考慮讀者接受程度的前提下,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的不同合理選擇恰當(dāng)?shù)姆g策略。
通過對旅游文本的深入分析,把其中的文字分為兩部分的內(nèi)容:語言層面和文化層面。語言層面是指不涉及任何文化信息的文字,這類文字采用歸化的翻譯方法。文化層面是指傳遞了豐富文化特色的文字,這部分文字應(yīng)在讀者能都接受的前提下,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時,準(zhǔn)確判斷文字所要表達的真實目的,分析文字特點,使譯文在傳遞文字信息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弘揚本國文化。
(1)句法。中國人重“意合”,少“形合”。思維模式屬于綜合性的思維模式,偏重語言的隱晦性和隱藏含義[4]。上下文之間很少出現(xiàn)關(guān)聯(lián)詞。而英語是拼音文字,則重“形合”,“邏輯外顯”是其特點,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都可以通過關(guān)聯(lián)詞的使用表現(xiàn)出來。如果旅游文本的內(nèi)容與文化無關(guān),翻譯時則使用歸化的翻譯策略,譯文的表達和結(jié)構(gòu)符合西方人的表達習(xí)慣。如:云臺山旅游文本中的句子“云臺山,太行分支,山險峰峻,聞名河南內(nèi)外。主峰俯瞰,玉如蒼穹,煙霧繚繞,故名云臺山?!贝硕挝淖种袥]有特殊傳遞的文化信息,是典型的漢語表達,四字連珠,表達了山的形狀、特點。如果英語也按此句式翻譯,西方人會不知所云。翻譯時要調(diào)整句式及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其中第一句介紹云臺山的位置信息和山峰特征。第二句表達名字來由,句子之間有一層因果關(guān)系,我們可以使用英語中表達因果的關(guān)聯(lián)詞翻譯。
譯為“The Yuntai Mountain, a branch of the Taihang Ranges, is a well-known mountain in the north of Henan for its steep peaks. Looking down from the main peak, Yuntai Mountain is like a huge pot with everlasting clouds around. So the mountain is called Yuntai.
2.1對比兩組溶栓后血管再通:A組患者溶栓30min、60 min、120min血管再通率分別為37.5%(15例)、60.0%(24例)、85.0%(34例)。B組(尿激酶組)患者溶栓30min、60 min、120min分別為15.0%(6例)、30.0%(12例)、57.5%(23例)。兩組患者在各時間對比,差異均存在的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2)語篇。中西方表達方式的不同在旅游文本中表現(xiàn)突出。在漢語的旅游文本中,介紹一個景點時,作者會先介紹它的社會背景、發(fā)展過程,然后是景色風(fēng)光、文化特點,最后是其地理位置和相關(guān)的服務(wù)設(shè)施。而西方的旅游文本中,作者會主要介紹景點的地理位置、主要景觀,然后是服務(wù)設(shè)備和人文社會特色,最后是景點各方面的不足??傊?,由于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國人多描述景點的風(fēng)光及社會重要性,而西方的旅游文本主要注重信息的傳遞。根據(jù)這一特征,譯者在翻譯前,應(yīng)該對漢語的描述進行斟酌,篩選出實質(zhì)信息,避免讓外國人感覺重復(fù)累贅。同時譯者還要根據(jù)中西方表達習(xí)慣的不同對文章采用省譯、增譯或者是語篇重組等歸化的翻譯策略。例如:“云臺山以山稱奇,奇峰秀嶺,連綿不絕。茱萸峰為主峰,海拔1 308米。茱萸峰頂,北望太行,層巒疊嶂,南望懷川,田園似棋,讓人心曠神怡,領(lǐng)略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5]。
分析可知,文本中有太多渲染氣氛的詞,如果嚴(yán)格按照文本翻譯,勢必會造成語言的重復(fù)和累贅。翻譯時要注意信息提煉和信息重組。信息重組后可以突出文本中的主要信息:特點“以山稱奇”,海拔“茱萸峰海拔1 308米”,地理位置“北臨太行,南臨懷川平原”,而“巍巍群山層巒疊嶂,沃野千里、田園似棋,領(lǐng)略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這些渲染氣氛的詞可直接省譯。
可譯為:Yuntai Mountain is famous for its strange mountains. Zhuyu Peak,the main peak , is 1308 meters above sea level. Standing on the top of the peak, you can find Taihang Mountain is in the north. The towering mountains overlap with each other. The Huaichuan Plain is in the south. You can see the fertile fields,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Yellow River. Standing in that scenery, you can be happy and relaxed.
(3)文風(fēng)。中西方的文風(fēng)截然不同。漢語寫作對仗工整,多用修辭,著重意境,情景交融,虛實相間。英語的旅游文本要求內(nèi)容客觀樸實,簡單易懂,準(zhǔn)確表達傳遞信息,無須華麗辭藻。所以在翻譯時,應(yīng)刪除文本中過多的主觀情感渲染,采用平實明了的語言來進行歸化翻譯,才易于西方人接受。例如:
“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深邃悠遠(yuǎn)的河谷溪流,如詩如畫的流泉瀑布,千姿百態(tài)的奇峰異石。山水含情,草木解意,真乃自然界山水之奇觀?!盵5]
翻譯時,概括主要信息,省略修辭描寫部分,使譯文更符合西方的文風(fēng),簡潔明了??勺g為:There are primitive forests ,rivers and pools, waterfalls and springs, peaks and strange rocks everywhere, which is really the wonder of nature's mountains and waters.
翻譯從表面上看是兩種語言符號的簡單轉(zhuǎn)換,其實質(zhì)是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一些獨具中國特色的事物,在西方的表達中無法找到合適的語言匹配。這時候我們就要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只有使用異化的翻譯策略,才能保留中國文化的差異性,原汁原味地傳遞中國的文化,使世界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在旅游文本的翻譯中,涉及文化層面的文本大多采用直譯、音譯加注和文化類比的異化翻譯方法,下面以實例加以說明。
(1)異化之直譯。異化翻譯策略中的直譯法使用頻率較高,這種翻譯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傳播中國文化。景點名稱和地點名稱的翻譯多用直譯,再現(xiàn)隱含文化底蘊,如“龍華寺”譯為“Longhua Temple”, “焦裕祿紀(jì)念館”譯為“Jiao Yulu Memorial”,“白云山”譯為“Baiyun Mountain”。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寫實的中式菜肴的翻譯也可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如“山東燒筍雞”譯為“Shandong roast capon”,“北京烤鴨”譯為“Beijing roast duck”。直譯的翻譯方法直接突出地方特色,烹飪方法和原料?!拔骷t柿炒雞蛋”“魚香肉絲”“蝦子海參”翻譯時,直接用漢語的語序,可譯為“Tomato with eggs”“shredded pork with garlic sauce”“Sea cucumber with shrimp roe”。
(2)異化之音譯加注。音譯加注的翻譯方法多用于中國專有的名詞和事物的翻譯中。這樣不僅可以讓西方人感受中國的人文特色,風(fēng)土人情,而且在括號中加注釋的方法也讓西方人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杭州著名景點“斷橋殘雪”就有很多種誤譯。許多譯者把“殘雪”譯為“Snow”“ Snow Scene”“Melted Snow”或者“Last Snow”。把“殘雪”翻譯成“雪”“雪景”“融化了的雪”或者“正在融化的雪”僅僅表達了字面的意思,沒有把真正的意境和文化內(nèi)涵表達出來。想要準(zhǔn)確的傳遞文化信息,還需了解景名的由來。“斷橋殘雪”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張祜。他在“題杭州孤山寺”中寫道“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詩中不僅呈現(xiàn)出布滿苔蘚的古老石橋在大雪初晴之后的美麗景觀,還表達出作者空嘆殘山剩水、荒涼孤寂的情感。譯為“Duanqiao Canxue(Lingering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更契合作者心境。再如西湖十景之九的“南屏晚鐘”譯為“Nanping Wanzhong (Evening Bell Ringing at the Nanping Hill)”。音譯的過程中加入文化信息,有效實現(xiàn)文化的傳遞。
(3)異化之文化類比。在旅游文本的翻譯過程中,當(dāng)碰到一些獨具中國歷史文化的詞,在西方的語言中找不到匹配的詞進行翻譯時,我們可以采用文化類比的翻譯方法。中國獨特的客觀事物,人物和事件可以在西方文化中找到具有相似文化含義的對應(yīng)事物,人物和事件進行描述。這種翻譯方法可以消除文化壁壘,快速而高效地傳遞文化信息。如中國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可以類比為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所特有的食物“饅頭”“包子”分別可類比為“蒸面包”和“加了餡的小面包”。中國的蘇州小橋流水、湖泊環(huán)繞可類比為“東方威尼斯”等。
綜上所述,中國的旅游文本的翻譯至關(guān)重要。歸化的翻譯方法能夠使西方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異化的翻譯策略可以使譯文融入中國特色,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國。翻譯時,要在深入分析文本特征的基礎(chǔ)上,合理選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使“歸化”和“異化”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更好地承擔(dān)起弘揚中國文化、讓中國走向世界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