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軍
(內蒙古自治區(qū)拐子湖氣象站,內蒙古額濟納旗 735400)
氣象觀測業(yè)務水平是影響氣象預報準確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年來我國在氣象觀測方面所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綜合氣象觀測業(yè)務的質量,氣象觀測人員必須具備客觀分析和評估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鏡像的能力,牢牢掌握穩(wěn)定開展綜合氣象觀測工作的技術要點。
1.1 調節(jié)溫度計 在日常的氣象觀測工作中,精準地觀測溫度是其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如果溫度計在觀測中出現液態(tài)故障或是中斷時,可以采用加熱管理和撞擊的方式進行修復。適當的撞擊能夠調節(jié)溫度計的精確性,將液態(tài)中斷的地方重新接合起來,從而恢復其正常使用。
1.2 處理氣象變化 當遇到強降水等惡劣天氣時,氣象觀測人員要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情況及蒸發(fā)器的運行狀況,為了避免受到強降水天氣的影響,可以用一個裝有橡膠管的溢水瓶連接在蒸發(fā)器的到水口,防止蒸發(fā)器中的水濺出或是溢出,從而影響蒸發(fā)器的運行效率和氣象觀測的準確性。
1.3 調節(jié)濕度計 在氣象觀測綜合系統中,可以將濕度計放在百葉箱內,如果濕度計管中出現水銀柱中斷、黑色沉淀的氧化物或是水銀滴時,應換上備用的溫度計,以確保干濕球溫度計的正常工作。其中還要注意保持濕球紗布濕潤、柔軟和清潔,并一周更換一次,才能有效提高濕度計的精確性[1]。
1.4 強化維護設備 氣象觀測工作是一個過程較為復雜且對精密性要求較高的過程。一旦氣象設備出現任何一點問題或故障,都會直接影響氣象觀測數據的精確性。因此,氣象觀測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定期維護觀測設備,強化設備的維護,才能確保氣象觀測設備的正常使用,這也是綜合氣象觀測業(yè)務的管控要點之一。
2.1 數據處理和質量控制的標準 在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的數據處理中,A文件和B文件是存儲氣象觀測人員所收集到的重要信息和數據的文件,并在下月初的時候將兩份文件匯總合成一份月報表C文件。在此期間,氣象觀測人員需要不斷對所生成的文件進行添加和補充,提高文件數據的準確性,其所添加的內容就是含有多要素的D文件。在這4個文件中所收集和記錄的氣象數據和要素都是地面氣象觀測業(yè)務質量控制的標準。
2.2 地面氣象觀測數據處理和質量控制的內容 地面氣象觀測站主要根據如何人機結合預審資料、如何在資料審核中應用觀測軟件以及地面觀測月資料編制等方面的內容來進行數據和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和處理等操作。而地面氣象觀測數據處理和質量控制的內容則在地面氣象站工作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基層臺站基礎參數審核及錄入、臺站自動氣象數據的預審和日監(jiān)控,可以及時處理系統不定時的自動氣象觀測數據和實時氣象數據。一方面促進了氣象觀測數據處理和質量控制的集成化分析和高自動化處理,另一方面使其中央處理器(CPU)的利用率大大提升,推動了地面氣象觀測業(yè)務的穩(wěn)定發(fā)展[2]。
3.1 完善氣象自動測報技術 傳統的人工測報不僅過程繁瑣、復雜,而且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常常得不到保障。地面氣象觀測的自動化傳輸技術不僅有效降低了數據缺測和異常的可能性,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人工測報的弊端,實現了自動站觀測和人工觀測的完美結合,有效提高了我國綜合氣象數據處理的精確性和實效性,提升了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的整體水平和質量。
3.2 強化氣象觀測臺站級的控制措施 將綜合觀測中計算機自檢和自動化采集等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設計并規(guī)劃好質量控制方案,做好臺站觀測的質量控制。此外,氣象觀測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將監(jiān)督和檢查工作落實到位,一旦發(fā)現數據缺失或是錯誤,要及時做出信息警示或是自動報警處理,便于及時探查失誤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
3.3 對氣象觀測進行分層控制 由于我國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在進行綜合氣象觀測數據處理和質量控制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將其劃分為臺站、省市及國家3個層次來進行處理控制,面對不同層次的管理問題,需要采取對應的處理措施,強化氣象觀測數據處理和質量控制工作。
3.4 處理自動站儀器控制 在日常的綜合氣象觀測工作中,自動站觀測儀器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校準器漂移等問題,從而影響氣象觀測數據處理和質量控制工作的開展。因此,有關工作人員要強化對自動站觀測儀器的處理,不僅要仔細檢查所使用的儀器是否出現了故障,還要對其輸出資料進行重點檢查,確保儀器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氣象觀測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為其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氣象觀測人員應提高其業(yè)務數據處理的精準度和質量控制效率,以提升氣象觀測工作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