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強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成都綜合巖礦測試中心
場地土壤污染有如下特點:一是污染區(qū)域小,但污染程度高、風險大;二是污染物種類復雜,容易形成復合污染;三是污染物的性質穩(wěn)定,能長期存在于土壤中,還會通過食物鏈進行富集、轉移。
企業(yè)遷移后,調查人員應調查企業(yè)原來的生產過程,一是生產的產品類型、加工方式、生產技術等;了解生產車間的布局,明確產品的原料儲存地點和數(shù)量。利用這些調查數(shù)據,可以對污染物進行分類,掌握污染物的特點和性質。二是調查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故,重點分析事故對土壤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三是在調查工作完成后,對嚴重污染區(qū)域進行重點調查,收集相關數(shù)據,和污染物種類相比較,看是否存在差異。
現(xiàn)場調查時,應該在污染場所獲取土壤樣本,主要部位是原材料堆放區(qū)、污染廠房、事故發(fā)生地等。土壤取樣時,合理控制取樣深度,一般要到達淺層地下水,以便準確判定污染情況。針對污染樣本進行分析時,應該劃分為有機物、無機物兩類,判斷污染嚴重程度。
針對污染土壤進行調查時,細節(jié)注意事項包括:①調查場地內土地的重要參數(shù),例如酸堿度、土地孔隙率、碳含量、地下水的滲透系數(shù)等。明確這些參數(shù),有利于分析土地的滲透情況、污染擴散濃度。②檢測地表積水和污染河流。一方面對地表積水取樣,監(jiān)測積水的容量和流量,掌握污染物的遷移、滲透特點,以及對地表積水的影響;另一方面調查排放廢水對土壤的污染情況,作為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依據。③檢測地下水,可在污染場地設置監(jiān)測井、中空井,防止污染物進入深層地下水,造成更大范圍的污染。④將調查重點放在嚴重污染的區(qū)域,一般土壤污染的檢測面積是10m2,在污染中心距離地面20cm的地方,獲取土壤樣本,分析并評估污染程度。此外,還要在污染區(qū)域的下風口、周邊、500m外圍空間,分別設置一個監(jiān)測點,獲得環(huán)境影響數(shù)據。
場地污染土壤的調查,要細化調查記錄,提高真實性和準確性,滿足國家規(guī)范要求。其一,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可以拍照留存,了解生產車間的生產情況。其二,在取樣時,可以利用GPS的定位功能,確定最佳污染土壤區(qū)域,合理布設取樣點。其三,通過GPS對污染區(qū)域周邊的建筑物進行定位,繪制取樣點圖時,保證繪圖精準度。其四,進行縱向取樣,對場地的縱斷面進行拍照,寫下主觀觀感記錄,為污染評估提供理論依據。
以場地的生產情況、土壤污染調查結果為依據,整合資料并分析,確定風險評估目標。一般來說,風險評估目標包括以下幾種:①健康風險;②地表積水污染風險;③地下水污染風險;④其他目標風險。
初步調查時,要求調查人員收集污染場地的信息,可以對土壤樣本進行調查。
以初步調查結果為準,調查人員要對土壤污染的程度進行評估,除了顯性的風險,還要關注潛在性的風險。如果場地土壤污染嚴重,則要繼續(xù)進行風險評估工作。
建立風險評估模型時,要將場地土壤污染情況、開發(fā)規(guī)劃相結合,針對存在的污染風險,尤其是危害居民健康的風險,開展評估工作,確定污染風險內容。
針對污染場地,進行深入性、針對性的調查,對土壤取樣樣本進行分析,全面了解污染源的分布情況,分析土壤污染特點,并健全污染評估模型。
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體健康風險,應該結合當?shù)鼐用竦纳砀?、體重、生活習慣等要素,保證評估的全面性。二是地下水污染風險,如果場地土壤表層出現(xiàn)污染,但地下水沒有污染,就要評估地下水的污染風險;如果土壤表層、地下水均出現(xiàn)污染,就要評估下游水源的污染風險。
以某工業(yè)區(qū)搬遷后遺留的污染場地為例,屬于濱海平原地貌,地勢整體平坦,且有河網交錯。場地內的淺層地下水,屬于潛水,埋深約為1m,會受到季節(jié)、降水、地表徑流的影響,水位變化在0.5~1.0m之間。該工業(yè)區(qū)的占地面積約1.3萬m2,分布多家企業(yè),企業(yè)搬遷后作為臨時停車場使用。場地周邊是居民區(qū),最近的距離是15m,未來規(guī)劃建設商業(yè)辦公區(qū)。前期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該場地內的土壤環(huán)境出現(xiàn)不用程度的污染,且污染分散、深度不均勻。
第一,樣品采集。以當?shù)氐膱龅丨h(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為準,進行系統(tǒng)布點,網格尺寸為20m×20m。初步調查時的超標點位,向四周擴展,形成加密監(jiān)測點;地下有構筑物的地方,也要設置加密監(jiān)測點,共計16個。采集土壤樣品時使用鉆機,采樣深度間隔距離為2m,在每個監(jiān)測點采樣3~4個,共計土樣58個。檢驗項目分別是:①銅;②鉛;③鋅;④苯并芘;⑤苯并蒽;⑥苯并熒蒽;⑦二苯并蒽;⑧總石油烴。
第二,評價方法。以《場地土壤環(huán)境健康風險評估篩選值》為準,利用篩選值作為土壤樣本的評估依據,步驟如下:首先采用插值法,明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圍。然后采用單因子指數(shù)法,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進行評價。最后結合污染物的濃度變化規(guī)律,分析污染物的分布特征,進行健康風險評估。
第一,污染現(xiàn)狀。樣本檢測結果顯示,該場地的土壤污染物有8種,污染現(xiàn)狀分析如下:①重金屬污染,銅、鉛、鋅的最大檢測濃度為5274、602、7245mg/L,其中銅污染屬于重度污染,鉛污染屬于中度污染,鋅污染屬于輕微污染。②總石油烴污染,最大檢測濃度為709mg/kg,屬于輕微污染。③多環(huán)芳烴類污染,苯并芘、苯并蒽、苯并熒蒽、二苯并蒽的最大檢測濃度為1.70、1.35、1.60、0.27mg/kg,其中苯并芘、苯并蒽屬于中度污染;苯并熒蒽、二苯并蒽屬于輕度污染。
第二,污染分布特征??傮w上,污染物范圍約為場地面積的35%,污染物的分布具有點源性、空間差異性。①隨著土層深度增加,污染物的濃度不斷減小,其中填土層存在建筑垃圾,污染主要分布在填土層下方。②有機物污染主要分布在場地中部表層土壤中,以前是鋼鐵鑄造廠、銅帶廠,污染物經滲漏、拋灑進入土壤。③受地下構筑物的影響,隨著土層深度增加,重金屬污染濃度先增高、后減小,主要位于鋼鐵鑄造廠的深層土壤中,因吸附、沉淀作用形成。
①表層土壤中,超過居民可接受水平的污染物是銅、苯并芘、苯并蒽、苯并熒蒽、二苯并蒽、總石油烴;下層土壤中,各類污染物均在居民可接受的水平以內。②單一污染物經所有途徑超過可接受水平的監(jiān)測點有4個,其中銅的暴露途徑是經口攝入,總石油烴、多環(huán)芳烴是經口攝入、皮膚接觸。
第一,修復模式。結合本次調查評估結果,對該場地進行修復,主要是清挖,深度在6m以上。考慮到工程建設的時間緊迫,且污染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明顯,因此不適宜采用原位修復法,也不能對修復的土壤進行回填。對此,采用異位修復方案,清挖污染土體后,運輸至指定地點處理;同時開展地下車庫的建設,避免基坑二次開挖。
第二,修復成果。經修復處理后,土壤中的污染物濃度檢測結果如下:①銅為0.15mg/L;②鉛為0.016mg/L;③苯并芘為0.05mg/kg;④苯并蒽為0.05mg/kg;⑤苯并熒蒽為0.05mg/kg;⑥二苯并蒽為0.02mg/kg。分析可知,污染土壤修復處理后,污染物濃度低于敏感用地篩選值,可以作為一般工程渣土使用。
本文介紹了場地污染土壤的調查工作和風險評估方法,并結合工程實例進行分析,希望為實際工作提供經驗借鑒,為土壤修復處理提供數(shù)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