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曾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边@里講的“不求甚解”“會意”,其實放在今日之語文教學語境中,便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由繁及簡,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靜入動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式具有思考性,獨特性和批判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方式。深度學習還可以治療現(xiàn)行小學語文學習中“咬文嚼字、字句必較、高耗低效、機械灌輸、淺層化、碎片化”等頑疾,同時也開出了“好讀書、善讀書,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等的學習良方。下面本人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如何在教與學中運用深度學習,打破常規(guī),改變惰性。
語文猶如一杯老酒,醇厚甘甜、回味無窮。也正因為語文的回味無窮,讓人難以識破廬山真面目,也讓小學生面對語文“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進行小學語文教育時,總是隨文而教、篇篇講授。然而,其結(jié)果卻是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文本知識,但語言理解能力卻差強人意。個中原因,主要是學生獲取了語言知識,缺少了語言實踐,沒有使語言知識和技能結(jié)構(gòu)化、系統(tǒng)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旨在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式,進行結(jié)構(gòu)化實踐,讓學生憑借已有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通過新舊文本類化學習,掌握并提煉出文本內(nèi)在的語言表述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言語認知結(jié)構(gòu)。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別是《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如果我們采用隨文而教、篇篇講授的教學方式來剖析主題,就會形成四個相對割裂的主題,學生也難以掌握本單元“平凡的小事中孕育不平凡的人生”這個主題。如果以結(jié)構(gòu)化的方式來學習時,我們就會將這一單元整合為名人無論是在創(chuàng)造驚天的偉業(yè)時,還是在平凡小事中,都具有不平凡的人格和品質(zhì)。這樣,學生就會將整篇課本的內(nèi)容內(nèi)化,分門別類歸結(jié)到單元的主題結(jié)構(gòu)中,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gòu)。
學習的捷徑在于學以致用,知識遷移。古語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可見知識遷移對于小學語文深度學習何其重要。知識遷移要達到的目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舉一隅”,學生學習時能“三反”,從而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但學生運用知識遷移是教師必須要明確遷移方向,調(diào)動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思維、概括等學習過程延伸到新知識。同時,知識遷移不是簡單的記憶、膚淺的理解,而是深度理解、綜合加工、靈活運用,消除學習定勢,活學活用,促進認知水平提高。 《小攝影師》這一課,文章以高爾基的一句話“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結(jié)束,戛然而止,沒有交代下文。學生到此處則意猶未盡,總會有“小男孩干什么去了?他會不會再來?”這樣的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知課文內(nèi)容,進行知識遷移,讓學生展開想象續(xù)寫后文,深度理解。這樣的知識遷移既能讓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停留在學生腦海之中,還會激活學生想象,開拓學生思維。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毙W語文教材中總會有一些新穎別致的思想和看法。對這些思想和觀點,我們未必要全盤接受,照搬照抄、拿來使用。教師應要有一雙“慧眼”,做“課堂麥田”的守望者,及時捕捉學生觀點中有價值的信息,讓學生在思考、質(zhì)疑、批判中抵達文本思想深處,在紛繁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中,看到語言形式背后的智能意義,并準確把握住語言運用規(guī)律與藝術,讓課堂教學成為開拓學習思維的引擎。 《狼和小羊》這篇寓言,故事簡單,主題鮮明,學生一學就會。但是對于善教者,絕不會止步于“警惕狼一樣兇惡的壞人”這個主題,而是引導學生洞察文本,深層思考,深度感知,讓學生在發(fā)散思維、拓展中明白:面對“羊”可以據(jù)理力爭,面對“狼”則無須爭辯,因為敵人兇殘,逃命為上。透過故事,深度學習,會讓學生越學越聰明。
小學語文教學育人價值主要應體現(xiàn)在通過文本知識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促其精神發(fā)育、茁壯成長。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教育,就不能停留在表象的、淺層的認知培育,更不能是赤裸裸的、標簽式的機械灌輸和訓示。學科育人應有風行水上,不露痕跡,卻能“吹皺一池春水”的移情方法,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觀點態(tài)度移植到學生的心田,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達到情感的共鳴,思想的認同。
例如,學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學生續(xù)寫:“假如有一天,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會面,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會使這種人間真情的感悟流淌在筆尖,把兩岸同胞難以割舍的血脈親情植根于心田。大象無形,這種移情,不用說教,不用渲染,自然樹人。
總之,語文教學的核心在于學生的學。深度學習策略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助推器,其目的在于讓文本“活”起來,讓學生“用”起來,讓教學“高效”起來。探索語文深度學習的路遠沒有盡頭,我們?nèi)匀辉诼飞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