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建立自覺反思意識,并時時展開教學反思,以便形成嶄新教學觀念,助力教師專業(yè)順利成長。教學反思需要哪些內(nèi)容?如何展開教學反思?何時進行教學反思?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廣泛思考。課堂教學分為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階段,教師不妨從教學成功之舉、失誤致因和生成運用等幾個角度展開反思操作,以幫助教師專業(yè)覺醒,形成嶄新成長力量。
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太多內(nèi)容,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如何展開教學反思?這個問題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總結教師成長公式為:成長=經(jīng)驗+反思。這充分說明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教師專業(yè)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上,對一些成功的做法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自然能夠給教師帶來更多啟示和幫助。課堂教學成功做法包括眾多內(nèi)容,教學設計合理、應對措施科學、教法運用適合、學法指導到位、課堂互動和諧等,都屬于教學成功范圍,教師對此展開全面反思,對經(jīng)驗進行條理構建,自然能夠對教師專業(yè)成長帶來一定促進作用。
教師教學反思隨時可以發(fā)生,以體現(xiàn)教師自覺意識。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神奇的書》,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從題目入手展開教學設計:這首詩以“神奇的書”為題,讓人產(chǎn)生更多遐想。書神奇在哪些地方?從你閱讀中明白了哪些道理呢?學生針對教師設問展開熱議。有學生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為書為人們帶來知識,就像一艘非凡的戰(zhàn)艦,更像一匹神奇的坐騎,帶領我們從無知走向有知。也有學生說: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我們因為學會了讀書,自然獲得了豐富的成長動力。書籍改變我們的命運。從學生個性表現(xiàn)中可以體察到,教師以題解為教學發(fā)動契機,成功引爆學生的學習思維,為文本解讀奠定良好基礎。教師隨即展開教學反思,在教案上設定了特殊記號,準備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重點總結。
課堂教學有成功就有失敗,教師對不足之處需要有更高關注,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唯有找對失敗的致因,才能避免再一次的失敗,這個自我檢討的過程就是教學反思。相對教學成功經(jīng)驗總結,對教學失敗致因展開深入分析顯得更為重要。教師對教學不足進行梳理和歸結,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是教學反思的主要目標追求。出現(xiàn)教學失敗并不可怕,只要教師能夠正視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自然能夠順利走出教學困境。
在教學《幸福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幾個人物進行形象分析,學生見解出現(xiàn)了很多分歧。有學生認為,既然幸福是奉獻,是無條件地付出,我們還有必要好好學習上好的大學嗎?滿足現(xiàn)狀不能算是什么幸福的事情吧?也有學生說,幸福是個人的一種感受,自己感覺幸福就是幸福的,而不是別人給出什么樣的評價吧?教師針對學生個性觀點,及時給出了糾偏評價:從文本中三個小伙伴的成長經(jīng)歷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勤勞和善良的,而且盡力為社會、為他人創(chuàng)造了幸福,而且他們也真實地感受了幸福,所以他們都是幸福的人,這與做什么工作沒有關系。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逐漸達成學習共識,對幸福也有了新的理解。學生出現(xiàn)認知誤差,顯然是教師引導不到位造成的,教師及時作出教學反思,給出糾偏意見,統(tǒng)一了學生思想,這無疑就是教學反思行為。
課堂教學生成是重要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中隨時可能出現(xiàn),教師如何加以合理運用,考驗教師的教學智慧。課堂偶發(fā)事件不可預測,教師需要有更多預案設計,針對個性教學生成展開對應教學發(fā)動。為提升教學反思力度,教師需要對教學生成處理方式和操作效果詳細記錄下來,以便為后面教學提供更多前車之鑒。教師專業(yè)成長有更多起點,教學反思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蛻變契機,唯有全面提升教師反思靈敏度,才能為教師專業(yè)成長帶來更多積極幫助。
《活見鬼》是一則民間故事,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適合學生講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動學生講述這個故事,學生開始準備。教師巡視全班,發(fā)現(xiàn)有學生表現(xiàn)不積極,原來這些學生覺得,大家都講一個故事沒有什么意思。教師隨即作出教學調(diào)整,讓學生隨意選擇故事來講。學生聽說要隨便講述自己熟悉的故事,頓時有了濃厚的參與興趣,課堂進入良性互動之中。教師布設存在明顯的不足,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審美疲勞問題。面對學生個性提議,教師隨即作出教學調(diào)整,這當然是教師教學反思的結果。面對隨時出現(xiàn)的教學生成,教師需要有教學反思意識,對教學作出合理調(diào)整,自然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觸動。教學生成是重要教學資源,如何巧妙利用,對教師專業(yè)能力提出考驗。
反思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理念,教師以教學為基本反思對象,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成效等角度展開反思,勢必給教師教學帶來更多啟迪力量。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教學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建立自覺反思意識,適時展開教學反思行動,為自身專業(yè)成長提供豐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