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好的表達訓練來說,“扎實”與“激情”是硬幣的兩面,兩者相輔相成,但很多教師在表達訓練中總是兩者不能兼顧。我們要以“人文性”為導向,合理安排表達訓練點,控制“技能性”表達訓練的“量”和“度”,實現(xiàn)由“技能性”表達訓練向“詮釋性”表達訓練的巧妙過渡;以“扎實性”為追求,豐富表達訓練的層次,注重表達訓練過程的指導,將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
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它學科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其人文性。每個文本都有其主題思想,深刻體會主題思想幾乎是所有閱讀教學的既定目標。這個目標我們姑且稱之為人文性目標。 閱讀課中,我們應該用文本的人文性目標來統(tǒng)領語言表達訓練,這樣,課堂才不會散漫,才不會淪落為無趣的“技能訓練課”。
1.以“人文性目標”為導向,合理分布訓練點
每一個文本都隱藏著許多“表達訓練點”,教師們在訓練點的選擇上還體現(xiàn)出明顯的隨意性。 閱讀教學是一個整體,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一定有一根內(nèi)在的線索將教學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達成一個最終的目標是對文章主旨的深切領悟。教學中,我們應該以這個人文性目標為引領,在教學的主線上合理分布訓練點。 如《智燒敵艦》一課,通過研讀文本,確立了人文性目標:“體會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感受科學的巨大力量。”為了一步步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可以設計了這樣的教學主線:揭示課題,了解主要內(nèi)容:學習羅馬入侵部分,感受百姓的驚惶失措:學習“智燒敵艦”部分,感悟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在這條主線上設置了這樣幾個主要的訓練點:
(1)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3)連貫地說一說阿基米德是怎么想到智燒敵艦的?
(4)阿基米德有條不紊地做了哪些事情?連貫地說一說。
關鍵詞:勸人別慌 發(fā)動取鏡 指揮照帆 繼續(xù)燒艦
連接詞:先……然后……接著……
(5)“是太陽幫了咱們的忙。”對這句話你有什么看法?
(6)(作業(yè))寫話:阿基米德,你真有本事!
“驚慌失措”的說話訓練為感受阿基米德的智慧作好鋪墊?!鞍⒒椎率窃趺聪氲街菬龜撑灥摹?體現(xiàn)“智”,“阿基米德有條不紊地做了哪些事情”則體現(xiàn)了“勇”。發(fā)表對“太陽幫了咱們的忙”的看法,則深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這么多表達訓練非常扎實,學生怎么能沒有收獲呢?更重要的是,這些訓練都在一步步逼近文本的核心,毫無枝蔓之感。
2.控制“技能性”表達訓練的“量”與“度”
表達訓練分為 “技能性”表達訓練和“詮釋性”表達訓練。技能性表達訓練,如概括內(nèi)容,信息重組,理解行文思路、表達方法等,對深刻理解文本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情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量”與“度”掌握不好,則會讓課堂沉悶,不利于人文性目標的實現(xiàn)。
如《全神貫注》一課,一位教師讓學生通讀課文之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學生剛接觸“概括”這一技能不久,他們不是說不清楚,就是說不完整,教師反復進行指導,花費了十多分鐘的時間才勉強說完整。此時,學生已有些疲乏。顯然,此處用填空的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支架更為妥當:
羅丹端詳女像時( ),他( )修改起了女像。修改完后,羅丹( ),居然把一旁的茨威格給忘記了。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質(zhì)疑問難”,而非概括,且完全自主的概括全文超出本班學生的能力,這樣高耗低效的教學是不可取的。而填空式概括有效降低了難度,有利于學生保持好的學習狀態(tài),為后面深入理解羅丹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品質(zhì)作好鋪墊。 我們在進行技能性表達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把人文性目標放在優(yōu)先的位置,合理安排訓練的“量”和“度”。如果技能性表達訓練不利于人文性目標的實現(xiàn),請毫不吝惜地丟掉,絕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或者喧賓奪主。
3.從“技能性”表達訓練過渡到“詮釋性”表達訓練
技能性表達訓練可以很好地為理解文章的主旨作好鋪墊,為詮釋性表達訓練打好基礎。教學中,可以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技能性表達訓練。任務充分完成后,順勢轉(zhuǎn)入詮釋性表達訓練,一氣呵成,實現(xiàn)對文本主旨的理解。 如教學《荒蕪的花園》一課,教師抓住“荒蕪”一詞,設計了這樣的訓練:
(1)理解“荒蕪”的意思。
(3)難道荒蕪的只有貝爾太太的花園嗎?
教師讓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重組,運用“荒蕪”進行說話練習,這是技能性表達訓練。難得的是,教師快速轉(zhuǎn)入更深層次的詮釋性訓練——貝爾太太的心也荒蕪了,體會她的孤獨、寂寞,理解一個人心靈的荒蕪是最可怕的,抵達了文章的核心。 但是,如果沒有前面的技能性表達訓練,后面的詮釋性表達訓練就缺乏鋪墊,理解就難以到位。教學中,我們要以人文性目標為導向,從淺顯處著手,精心設計技能性表達訓練,并過渡到詮釋性表達訓練,讓學生易學、樂學、學透、學深。
表達能力的訓練,目的是要促進學生語言質(zhì)量的提升,并在表達中發(fā)展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我們不能滿足于“訓練過了”,而是要追求訓練的“扎實性”。
1.豐富表達訓練的層次
表達訓練的前提是對文本語言的理解,以及對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調(diào)動。因此,表達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層推進,逐步實施。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鮑叔牙真心待友》的第一個故事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了如下設計:
(1)自讀故事內(nèi)容,思考:從哪些細節(jié)感受到鮑叔牙的真心?圈劃出來。
(2)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故事。
(4)如果你是管仲,會怎樣把鮑叔牙出資幫助你的事講給母親、戰(zhàn)友或者鮑叔牙等人聽呢?選定一個對象,說一說。
該設計指向“感受鮑叔牙待友的真心,嘗試運用改變?nèi)朔Q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復述”這一目標,分“四步”走:自讀理解—合作朗讀—語用表達—創(chuàng)造復述。教師整班交流指導僅僅針對第三和第四環(huán)節(jié),避免了瑣碎的分析,通過兩次語言實踐活動最終達成了教學目標。在這樣的分層推進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得智慧,學生學得高效,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步步為營的教學互動中得到了有效提高,更好地體會了鮑叔牙的“真心”。
豐富表達訓練的層次,不僅包括訓練內(nèi)容上的層層遞進,也包括組織形式上的豐富多樣。如,對同一個說話練習,由單個學生表達單一的答案,到一個學生表達一個綜合性的答案,可以有效降低表達訓練的難度,增加表達訓練層次,增強表達實效。
2.注重表達訓練的指導
受已有知識、經(jīng)驗及能力的制約,學生的語言表達不可避免存在缺陷,而這些恰恰正是學生語言能力的生長點。教師應對學生的表達實踐予以恰當?shù)闹笇?,不斷?guī)范、豐富學生語言成長的經(jīng)歷。 薛法根老師教學《唯一的聽眾》時,帶領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說說“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過琴?他又先后擁有過哪些聽眾?分別擁有過哪些心理?” 有一位學生分作三次,勉強說出結果后,薛老師對此學生進行了具體的指導:“‘高興’這個詞不能反應作者在舞臺上面對很多觀眾拉琴的心情?!蓖ㄟ^指導,這位學生理解了作者的激動自豪。接著薛老師要求學生把剛才斷斷續(xù)續(xù)說的三句話“連起來,連貫地說一說”。該生第三次嘗試,用上“開始、后來、最后”,有順序地把作者“沮喪、興奮、自信”的心理清楚地表達出來。
在教學中,薛老師的指導既關注用詞的準確性,又關注表達的順序,更關注“連接詞”的使用,讓這位學生的表達一次比一次好,讓我們當場看到了“扎實”的教學效果,孩子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從而增強學習的欲望。
在表達訓練中,“指導”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維度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幽默式、鼓勵性的“指導”對增強課堂的生命激情也大有好處。有效的“指導”比空洞的“你真棒”更能觸動人心。
對于好的表達訓練來說,“扎實”與“激情”是硬幣的兩面,兩者相輔相成。缺少了“扎實”“激情”就是無源之水;缺少了“激情”“扎實”就是一潭死水。在表達訓練中,我們要以“人文性”為導向,以“扎實性”為追求,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融合,讓“扎實”與“激情”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