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珀
北美灰狼生活在加拿大、美國北部等北美洲地區(qū)。一頭成年雄性北美灰狼體長(包括尾巴)可達2米,奔跑的最高日寸速為65千米。
皚皚白雪中,一串灰色的影子安靜地走著,步伐不快,卻井然有序。領頭的影子停下來往地上嗅了嗅,又抬起頭,緊縮的瞳孔閃過一絲兇光,繼續(xù)朝獵物的方向前進。腳印很快被飄雪覆蓋,但當寒冬過去,樹木會隨著它們的足跡,將整片大地染綠。這群生靈既兇悍,也柔情;它們看似孤獨,卻不離不棄。它們并不十分強大,卻維持著荒野的秩序,它們就是狼群。
狼最長可以活到20歲以上,但野生的狼會因饑餓、傷病而活不過12歲。
阿拉伯狼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狼,它們適應了阿拉伯沙漠地帶的生活,主要茬夜間狩獵,白天則在沙子中挖洞以保護自己免受B光照射。由于食物短缺,它們會襲面家畜,甚至從人類留下的垃圾中尋找食物。
紅狼原產(chǎn)于美國東南部,它們一度在野外滅絕,是極度瀕危的物種。它們的體型比北美灰狼小一些,毛色偏紅,耳朵較大,長得有點像狐貍,但依然兇猛。
狼是現(xiàn)存最大的犬科動物,全球目前共有約30萬只狼棲息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為適應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狼也進化出了許多亞種,如北美灰狼、北極狼、紅狼、阿拉伯狼等等。
北極狼生活在加拿大北部的群島上,白色的皮毛讓它們能很好地隱匿于雪地中。由于它們很少見到人類,所以要是有人類出現(xiàn),它們可能會好奇地靠近。不過,由于冬季時極地全天都是黑暗的,人們很難發(fā)現(xiàn)北極狼的身影,對它們的活動知之甚少。
這個狼群生活在美國黃石公園的一片山谷中,它們既是團隊,也是家庭,頭狼就是兩位家長:狼爸爸和狼媽媽。
冬季,每隔幾天,狼群就得像游擊隊一樣在山谷中巡回狩獵。憑借靈敏的感官,它們找到了遷徙而來的野牛群。
狼悄悄靠近,竄到牛群之中。這些草食動物龐大又兇悍,它們有的站在原地不為所動,有的受到驚嚇,開始四處奔逃。聰明的狼不會輕易挑戰(zhàn)鎮(zhèn)定自若的野牛,而是選擇追逐那些逃跑的獵物。
狼群包圍逃跑的野牛
狼群撕咬野牛的側(cè)面和后肢,使它流血。
被追趕的野牛漸漸沒了力氣,它停下來,憤怒地蹬著地面。它的攻擊力仍不容小覷(qù),厚重的蹄子帶起雪粒,長角在空中搖晃,要是被這頭牛頂?shù)?,狼可能會一命嗚呼。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對決,群狼伺機而動,不斷撕咬野牛的側(cè)面和后肢,同時避開野牛的正面沖撞。有幾只狼倒下了,但最終狼群獲勝,它們戰(zhàn)勝了比自己體型大得多的獵物。
飽餐一頓后,狼群返回了狼窩。頭狼中的狼爸爸走進狼窩,將嘴里的食物吐了出來——原來,狼媽媽沒有參與捕獵,它很快就要生下小狼崽。早春,小狼崽出生,它們會在整個狼群的保護下茁壯成長。到第二年冬天,狼崽們也近乎成年,它們一部分會離開狼群,建立自己的家庭,一部分則和父母一起生活,照顧下一年將要出生的弟弟妹妹。
小狼崽
人類曾認為狼是禍害牲畜和森林動物的罪魁禍首。在18~19世紀,世界各地的狼就遭受著長期捕殺;20世紀初,歐洲大部分地區(qū)、墨西哥和日本的狼已近乎滅絕。
沒有了狼的山谷在隨后的幾十年里竟然一日不如一日,許多草木幾乎盡毀,河水渾濁泛濫,有些物種甚至跟著狼一起消失了。為什么會這樣?
有狼群的森林
沒狼群的森林
郊狼是狼的近親,它們體型較小,一般單獨或組成小群體捕獵,常獵食兔子、老鼠、羚羊等動物,而狼則是它們的克星。
狼群會用尿液、糞便標記領土范圍,時刻防范入侵者,黃石公園山谷中的狼群也是如此。一天,從山谷外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原來那是只離群的狼,它已經(jīng)餓了很長一段時間,只能闖進別人的地盤覓食。
頭狼警惕起來,它發(fā)出一陣響亮的狼嚎,讓同伴馬上聚集。狼群緊緊盯著這只孤狼,露出尖銳的獠牙。在充滿敵意的沉默中,孤狼顯然害怕了,它趴下表示認輸,接著便灰溜溜地逃跑了。
小狼崽在整個狼群的陪伴下成長。
孤狼饑腸轆(lù)轆,容易捕捉的小動物在冬天難見蹤影,野牛、麋鹿這樣的大型獵物它又無法獨力制服,而且森林中還有棕熊出沒,要是不幸碰到,它很可能會被棕熊“秒殺”。
狼不能孤獨,如果一只狼沒有同伴可以依靠,便很難熬過嚴酷的冬天。所以,它們往往組成狼群,共渡難關,共同哺育下一代。
狼也并不冷血,它們對待同伴十分柔情。狼會贍養(yǎng)狼群內(nèi)年老、受傷生病的狼,將食物分給它們,如果遇到了失去雙親的其他狼群的小狼崽,它們還會接納這個孤兒,把它撫養(yǎng)長大。
俄羅斯有句古老的諺語:“狼到哪里,森林就長到哪里?!?/p>
狼群回到森林里,即便人們沒有看到狼的蹤影,森林的變化也默默表明著它們的存在。但許多人仍然對狼非常敵視,認為它們喜歡襲擊家畜和人類。
事實上,由于人們的長期捕殺,大多數(shù)狼對人類十分警惕,它們傾向于躲開人類,也不會輕易靠近人類飼養(yǎng)的家畜。狼最愛吃的是野牛、麇鹿等大型有蹄類動物,偶爾吃些蘋果、梨和藍莓;人和家畜在狼的眼里,并沒有那么“美味”。不過,如果食物特別匱乏,或者狼患上了狂犬病,它們確實可能攻擊人或家畜,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假如有人遇到了狼,只要他保持鎮(zhèn)定,不轉(zhuǎn)身逃跑,狼就不會被激發(fā)出追逐獵物的本能。而且在許多保護狼的國家,因狼而遭受損失的牧民都會得到相應的補償。
究竟是獵殺狼,還是保護狼?人們還在為此爭論不休,但無論如何,我們只有學會和這群荒野中的生靈和諧共存,大自然才能保持原本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