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胸口的輸液管塞進黑色V領襯衣,臃腫的肚子勉強擠進紅色半身裙。張小熊和癌癥搏斗了4年,放療10次,化療70次。她不服氣,還要繼續(xù)。
她想要拍一套寫真。曾在紹興廣播電視臺做出鏡記者的她,已經(jīng)“好久沒穿職業(yè)裝”。
齊肩的短發(fā)掉光了又長,如今只有約5厘米。紅色半身裙下,一顆被她稱為“定時炸彈”的惡性腫瘤藏在肝臟上。
她靠著“數(shù)都數(shù)不清”的吊瓶和藥丸跟癌細胞爭奪生命的空間。放療不小心照到胃,“就跟一把鐵勺子在攪拌一樣”,讓她吐得不省人事。病情反復時,她高燒達到40多攝氏度,有時化療前白細胞指數(shù)低,不得不打升白針時,她感覺骨頭就像被幾萬只螞蟻同時啃噬。但病痛暫時退卻時,她會和同一病房的病友溜出去尋找紹興小吃,和曾經(jīng)的同事、朋友一起聚餐侃大山。
剛被查出乳腺癌時,孩子只有14個月大。當時,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肝臟和骨髓,醫(yī)生預告她只剩下3個月的生命。如今,離開她的病友已超過70個,她還有信心堅持下去。她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張小熊”,寫下了很多病友的故事,還考上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一邊治病一邊給病友們做心理輔導?!安B(tài)是正常的?!睆埿⌒苷f,她“能接受病后瘦弱體虛的自己,但不容許頹廢松懈的狀態(tài)”。
出發(fā)拍寫真前,她在醫(yī)院的病床上仔仔細細地把四周的簾子拉攏,獨自花一個多小時為穿刺復發(fā)的傷口清創(chuàng)換藥。洗了頭,回家試衣服,張小熊終于不得不承認曾經(jīng)熟悉的正裝已經(jīng)裝不下因治療走形的身材。
39歲的她坐在化妝臺前時顯得有些局促。本名張維的她愛笑,喜歡旅行、美食和寫作,朋友們喜歡稱呼她“小熊”。時間久了,她也習慣了“張小熊”這個稱呼。被確診為乳腺癌后,一度開朗的張小熊心情跌落到谷底。“之前的害怕是害怕失去一個人,現(xiàn)在是害怕失去整個世界。”面對這個常被比喻為“人類疾病中最兇狠陰險的敵人”,張小熊已是兩次與之交手。
2007年,張小熊父親被查出患胰腺癌。父親是退伍軍人,古板周正。一家人陪著父親去上海治療時,父親身體狀況尚好,母親和她連一個包裹都不讓他拿。平時高大的父親低下了頭,顯得局促不安,模樣讓人心酸。
那時她白天心急火燎地跑各種醫(yī)院掛號拿藥,沒有時間思考痛苦。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張小熊才會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回憶和父親的種種過往,寫下自己的害怕、焦慮和孤獨。
病來得兇猛,父親不出半年就過世了。母親隔三岔五地跑到父親的墳頭哭泣,張小熊擔心母親承受不住壓力,辭去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家鄉(xiāng),之后在紹興結婚、生子,沒想到一股更大的強力把張小熊拉出軌道。
在一次單位組織的體檢中,醫(yī)生發(fā)現(xiàn)她腹部有個巨大的黑影。檢查的醫(yī)生當場讓她聯(lián)系肝病專家。最終確認是乳腺癌肝骨轉移。她和母親去杭州、上海尋醫(yī)問藥。因為病情較為兇險,腫瘤醫(yī)院的醫(yī)生也不敢輕易收治。母親沒辦法,給醫(yī)生下跪,“我兩個親人都得了癌癥,一個已經(jīng)去了,另一個無論如何也要留下來”。
確定治療方案前的日子最難熬,她整宿睡不著,打電話向朋友哭訴“我該怎么辦”。心理學專業(yè)出身的朋友不知如何開解她,在電話那頭也哭了,對她說,“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感冒。你以前經(jīng)歷的許多事情都是可控的,可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我們自己能掌控的”。
之前用的化療藥,讓她體內的腫瘤曾一度從18厘米縮小到兩三厘米,可后來腫瘤有了耐藥性,又開始慢慢變大。
在嘗試完幾乎所有針對乳腺癌的化療藥后,主治醫(yī)生還試驗了針對腸癌、胃癌的化療藥?!爸委煱┌Y就像一個人有7個饅頭,前面的饅頭慢慢用掉,后面就沒有了?!睆埿⌒苷f,相比于多次復發(fā)帶來的痛苦,她最害怕的是沒有藥了。
她開始記錄身邊的病友,提筆的沖動來自一位沉默寡言的大叔。大叔是去年春節(jié)來住院的,被檢查出肝癌時,腫瘤已有10厘米,癌細胞擴散了。因為躺倒會有“刀溜一樣的痛”,他一直沉默著趴在床沿上,也無法做穿刺進行檢查。周圍的女人亂了套,互相指責,可誰也沒有及時送他去更大的醫(yī)院治療。后來聽說大叔出院后不久就過世了。
想到這個一聲不吭的大叔正月里還在買菜待客,元宵節(jié)前一天還在外面開車,張小熊覺得這樣一個老實人“就像雨點一樣消失了”,希望為他記錄一些什么,留下他在這個世間走過的痕跡。
在病房里,她見過發(fā)現(xiàn)癌癥被誤診后喜極而泣的病人,也見過來不及治療就匆匆消逝的生命。有始終不離不棄陪伴左右的父母家人,也有對癌癥一無所知,連患癌女兒坐過的地方都不敢坐的親生父母。
她心疼20多歲的病友,“同學們都畢業(yè)工作,去戀愛結婚了,她的青春歲月卻掉了個頭”。一次去化療,張小熊發(fā)現(xiàn)一個病房里新住進一個面目清秀的小姑娘,自從住院后就悶聲不響。她不忍心,拿著剛上市的楊梅去床前安慰,小姑娘拉住她的手,最后才輕輕說了句:“姐姐,我疼啊?!?/p>
更多人的恐懼是害怕被拋棄。她看到有的病友一個人默默地來,連最親近的人都不知道病情?!耙苍S是和動物社會一樣,老弱病殘會被首先拋棄。所以生了病的人最害怕的不只是死亡,還有不被認可價值、被社會拋棄。”
腫瘤醫(yī)院周邊有成堆的假發(fā)店、可以加工食物的菜市場,但一些周邊小區(qū)居民避諱病人,不把房子租給他們,有的病友出了院只能在走廊上搭個床和鍋灶做飯。張小熊不喜歡別人用一種憐憫的眼光來看自己,認為“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生病了并不低人一等”。掉了頭發(fā)后,她嫌熱,不愿戴假發(fā),光著腦袋出去。超市里有路人盯著她看,她大大方方走到對方面前,直到對方訕訕地收回目光。
相處時間長了,連最“兇”的醫(yī)生都被她處成了朋友。有的醫(yī)生不善于安慰病人,但“一見面就能叫出你的名字,能報出你做過幾次化療,用的是什么藥,效果怎么樣,等等”。
張小熊的主治醫(yī)生告訴記者,乳腺癌在各種瘤種中屬于預后較好的類型,張小熊的生存期是相對比較長,這也緣于她在堅持不懈地治療。
張小熊也知道堅持不易。她曾幫助過一位叫張榮妹的病友。這位病友原來是個家庭主婦,有兩個女兒,生活平靜。但是患病后不久,丈夫突然“人間蒸發(fā)”。為了拉扯兩個女兒長大,她自學做糖葫蘆,還擺過賣頭花的小攤。張小熊在公眾號里幫她推廣水果生意,響應者甚多。
張小熊依然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做些事。最初得知張小熊患病時,單位的同事、朋友和社會團體為張小熊募集了一筆善款。家人決定把社會募捐的錢放在紹興市慈善總會,實報實銷,如果有剩余就轉給別的患癌病人用。平時看到哪個病友經(jīng)濟緊張,她會親自或者托母親送錢過去。
去年,張小熊報考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備考期間,因為穿刺的傷口總是引發(fā)疼痛,“痛到想撞墻”,每天連續(xù)看書15分鐘都無法做到,最后沒通過。
今年5月,她再去補考,監(jiān)考老師狐疑地把身份證照片和準考證照片反復對比了好幾遍,張小熊忍不住說:“就是我本人,我生病了?!崩蠋熍牧伺乃母觳?,說了聲對不起。她心里想,如果身體能逐漸調理恢復,順利通過補考,希望可以投身實踐,為病友做心理輔導。
她始終記得一個場景,剛剛患癌時在病房里住了2個多月,第一個小年夜就到了。一位性格豪爽的病友嬸嬸愣是在病房里開啟“K歌模式”,呼朋引伴地拉來各路病友。有專業(yè)教聲樂的大學教師,也有哼民歌小調的偏遠地區(qū)病友。有人一邊化療一邊打拍子,有人翻出手機找歌詞。唱到最后,有的人唱著唱著紅了眼眶,打著拍子的人眼里也泛著淚光。
她記錄下一位病友家屬的話:這個病放到大的空間里或許就是很小很小的東西?!氨热缥浵伩次覀?,或許就像我們看神一樣。我們現(xiàn)在看這個病很厲害,在浩渺宇宙看來就像螞蟻壓傷了腿一樣?!?/p>
但這個浩渺宇宙,依然有她珍視的東西。病情最危急的時候,她還是會趁醫(yī)生護士不注意溜到后面核磁共振室旁邊使勁嗅蠟梅的香氣,逗弄大搖大擺漫步其間的流浪貓。初春的桃花、晚熟的秋稻,都讓她感到安慰?!拔铱粗荒晁募据喬娓?,就覺得一定要熬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