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聲
一
1262年,蔣捷17歲,是寶馬雕車滿身名牌的“富二代”,“回首醉年少??仳E馬蓉邊,紅亸茸帽”,他的世界和未來是金色的。
那年的江湖世界發(fā)生了一番動亂,“昆侖三圣”何足道只身單挑少林,少年張三豐擊退何足道卻遭少林驅(qū)逐。覺遠大師救出張三豐和郭襄后圓寂,臨終前念出武學(xué)至高寶典《九陽真經(jīng)》。在場的少林無色禪師、郭襄與張三豐各有所得,為日后新武林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
真實的歷史上,元朝開始攻打南宋,南宋的半壁江山在一片陰云的覆蓋下,開始黯淡。
然而少年蔣捷并不過問江湖事,他的人生不需要走凄苦兇險刀光劍影的江湖路?!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才是他的人生大道,讀書,升學(xué),考公務(wù)員,然后去帝都臨安找工作、買房子、為國紓難、出將入相,才是少年蔣捷的人生。
二
1267年,襄陽城遭圍攻,蒙古人的大軍在城外囤積,受戰(zhàn)爭的影響,陽羨(宜興)城里來了很多難民。
22歲的“富二代”蔣捷,在最近的公務(wù)員省考中過了面試,中了舉人。此刻,他正春風(fēng)得意、躊躇滿志,于是攜三五好友去KTV(歌樓)唱唱歌、飲飲酒、談?wù)劺硐搿?/p>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蔣捷和朋友唱KTV的那天,雨聲淅瀝,卻并不寒冷。KTV里人聲嘈雜,燭光搖曳,歌聲縹緲,舞姿凌亂,正是少年喜歡的節(jié)奏。
少年蔣捷坐于桌旁,猛飲酒,淺沉思,眉間滿是英豪之氣,配一把劍便宛然江湖人士。暢飲暢談暢快,這雨中是快意人生的酣暢,是劇飲干杯的豪放。聽雨的少年沒有憂愁和憂傷,他還有很多時間去實現(xiàn)夢想,匡扶社稷,賑濟蒼生,如果能順便光耀門楣那就更好了。
三
1273年,蒙古人炮轟樊城,震懾襄陽。襄陽守將呂文德為了襄陽城軍民,開關(guān)投敵,襄陽城破。武俠的歷史上,郭靖、黃蓉、耶律齊及一批武林同道殉城,中原武林元氣大傷,舊的中原武林格局崩潰瓦解。
真實的歷史上,1274年,文天祥任贛州知州,次年大宋詔令天下兵馬勤王護國,天下大勢紛紛擾擾。
1274年,蔣捷29歲,剛剛通過大宋國考,成為一名公務(wù)員,等候國家分配工作。以蔣捷的才名,到國務(wù)院工作然后步步接近權(quán)力中心,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以蔣捷的志向,他必定會以身許國、奮不顧身、義無反顧。
四
1279年,元滅南宋。自此中原武林大義之士,皆以抗元復(fù)國大業(yè)為己任。
真實的歷史上,文天祥被俘虜,張世杰流亡。
這年蔣捷34歲,他永遠失去了大宋給他分配工作的機會,丟失了一展抱負,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的機會。他沒有等來期盼已久的人職通知書,就像失怙的孩子一樣,匆匆忙忙走上了漂泊江湖之路。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蕭瑟的秋雨里,飄搖的客舟里,當(dāng)年那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已經(jīng)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老成持重的中年人。在國破家亡、漂泊江湖后,他的聲音已經(jīng)變得渾厚,他的肩膀已經(jīng)變得敦實,足以扛得起當(dāng)年許下的匡扶社稷、以身報國的諾言,然而除了江湖,他已經(jīng)無路可去。無路可去,便只能顛沛流離,而雨聲又不期而至,像極了年少時的相識。雨聲敲打著船艙,雜亂又急促,江水也隨雨水漸漲,江面變得更加寬廣,于是船變得更加渺小,人也變得更加渺小。風(fēng)勢漸緊,雨便隨了風(fēng)進了船艙,敲打著人的臉龐,打濕了中年人手中的書卷。也許中年人忘記了,當(dāng)年KTV(歌樓上)聽雨的場景:“座中皆是豪英”,而如今陪自己聽雨的只有船公。
西風(fēng)中,失群的大雁叫得正凄厲。在煙雨的渺茫里,他浩渺的太湖煙波里,他看不到前路,也看不到歸途。“二十年來,無家種竹,猶借竹為名”,氣節(jié)是他唯一的堅守。
五
1283年,武俠的世界里,張三豐只能行懸壺濟世之道,治病救人,匡扶正義,武當(dāng)張真人之名,聲名日盛。武當(dāng)派最終在道門中代替衰落的全真教,在武林中成為新的泰山北斗。
真實的歷史上,文天祥1283年殉國。
《史記·趙世家》有一段對話: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p>
死是件容易的事,活下來繼續(xù)努力斗爭是更難的事。赴死的文天祥們勇氣可嘉,活下來的蔣捷們,則繼續(xù)忍辱負重傳遞華夏文明的火種。
風(fēng)雨里,蔣捷正行舟過吳江,去另一個地方做塾師,“邦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他繼續(xù)著自己的江湖漂泊路。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fēng)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一年又一年,他在流光的拋棄中繼續(xù)心中的那份堅守,既然永失家國,那就用一生的漂泊來祭奠吧。既然永失效忠對象,那就繼續(xù)播撒華夏文明的火種,讓漂泊有點意義吧。
“影廝伴、東奔西走。望斷鄉(xiāng)關(guān)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后,一點點,歸楊柳。”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寒鴉有巢可歸,我已無家可回,脫不掉的客袍,回不去的時光。
六
1306年,武俠的歷史上,陽頂天繼任明教教主,以抗元復(fù)國大業(yè)為己任,在他的努力下,明教高手輩出、臥虎藏龍,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對他唯命是從,明教蒸蒸日上,明教帶領(lǐng)的抗元大業(yè)蓬勃發(fā)展。
前一年,蔣捷因為才華名氣出眾受到舉薦,朝廷的大門再次向他打開,他可以繼續(xù)自己的公務(wù)員之路?!包S云水騷秋茄咽,吹人雙鬢如雪”,這時他已年過花甲,毅然拒絕了元朝廷,選擇繼續(xù)漂泊,從此他的背影消失在歷史的最深處,不知所終,《宋史》沒有的他的傳,《元史》也沒有他的傳。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壯年時渾厚的聲音已經(jīng)有些沙啞。圓潤飽滿的臉龐被歲月刻上了道道褶皺,瘦削的肩膀已經(jīng)有些撐不起身上的衣服。奇怪的是,老人眼睛明亮而有神,有一種堅定的光芒從未熄滅。
聽雨僧廬,聽木魚聲聲,伴著雨滴落下,聽老僧誦經(jīng),能使人內(nèi)心安寧。悲歡離合,悲的是,年少時喜歡的女子最終沒能在一起,年少時的理想最終也不會對誰提起;歡的是,自己始終沒有背叛自己,依然走著自己選擇的路;離的是,分別了太多人,轉(zhuǎn)身后,再也沒有看過那明亮的雙眸;合卻總是那么少,總是那么匆忙。悲歡離合中,隨了社稷的動蕩,大宋的覆亡,山河的破碎,友人的死亡,老人獨自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淅淅瀝瀝的雨,階前點滴,從未停息,一如從未停息的時間和一個從未離去的舊識。輾轉(zhuǎn)反側(cè)了一晚,渾身冰冷難以入睡,雨聲點滴中,天終于亮了,老人抖落斗笠上殘留的雨滴,收拾行李,繼續(xù)趕路。
他沒有歸途,只有前路,走啊走,直到生命的盡頭。
“我曾經(jīng)毀了我的一切,只想永遠地離開。我曾經(jīng)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我曾經(jīng)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jīng)問遍整個世界從來沒得到答案?!?/p>
直到冥冥中蔣捷明白了,漂泊才是他唯一要走的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