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偉成 張軼倫 姚曼祺
[佳作show1]
你思想,大地從此萬物奔流
顏偉成 南京市中華中學
當下社會,真正的擁擠不在上下班時間的公交地鐵內(nèi),不在春節(jié)前的出城快通道、跨省高速公路上,不在寒暑假的名勝古跡、旅游景點,而在巨大繁雜的信息包圍了我們,侵蝕了我們、左右了我們。
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便捷了個體幾乎所有的信息需求,異曲同工的搜索引擎中輸入任何你想知道的東西,它都會在一瞬間內(nèi)“慷慨答復”。在網(wǎng)絡發(fā)達的當代,電腦的篩選計算能力讓人腦變得無所事事,思想似乎也毫無用武之地了。
天真無邪的兒童可以在吃喝拉撒中歡度快樂的童年,黃發(fā)稀齒的老人可以借提籠遛鳥打發(fā)平淡的時光,那我們這些正當年的人怎么打發(fā)時間呢?于是乎,在公交、地鐵上能夠閱讀、思考的“清流”變得越來越少了。幾乎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做了“低頭族”,仿佛一方小小的屏幕儼然成了他們的整個世界。我從他們的眼中讀不出些許思想的奇妙火花。
美國意象派詩人龐德《在地鐵上》中的一句詩“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顯現(xiàn)”,描繪的正是如今我們看到的可悲畫面,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究竟該喜該憂?
恐怕憂多喜少!
手機屏幕跳出的快餐文化、朋友圈分享點贊的心靈雞湯、看似有理其實無味的垃圾信息幾乎把我們的生活空間填滿。休閑,本來指生活余暇時不同方式的休息和娛樂活動;現(xiàn)在只有一種,就是玩手機。大數(shù)據(jù)時代投其所好的推送,不像是一種寵愛,更像是一種謀殺。長此以往,銹蝕的腦袋最終只會成為飽受雜流思想侵蝕的一塊腐木罷了,我們又有何資本立于地球生物圈的頂層?這樣想來,吳承恩筆下的豬八戒會不會是二十一世紀之后人類普遍精神狀態(tài)的一個速寫?
海德格爾認為,思維的活動,懷疑一切的活動,是人的一種重要的生存方式。不論是理論界如馬克思、恩格斯一樣的先哲,還是文學虛構中掐指一算勝過千軍萬馬的諸葛亮,人類文明史始終離不開思想,離不開思維的活動。
考試把我們刷成了機器,手機把我們刷成了弱智。作為人類區(qū)別于其他物種的思想特征,在現(xiàn)在乃至未來或許會離我們漸行漸遠。一旦人類的思想悄無聲息,那我們腳下的大地也會再無消息。
龐德《在地鐵上》全詩只有兩句,第二句是:“濕漉漉的黑枝條上朵朵花瓣。”那是我們對未來美好的期盼。
[佳作show2]
你思想,大地從此萬物奔流
張軼倫 南京第十三中學
“陛下,叛軍已至,請您速速點燃烽火,號召群雄勤王!”楊君回望那寵物狗一般瑟瑟發(fā)抖的內(nèi)侍,嘆道:“真是沒用的東西!”雙唇輕觸,雅音繞梁,裊裊不絕。
內(nèi)侍縮著脖子,卻沒敢再說話?!半拚纨?zhí)熳?,斗權臣,平蠻夷,鎮(zhèn)天下,出生之日紫氣東來數(shù)日不散!又怎是這些刁民叛亂所能撼動?那諸王與豬王何異?盡是些吃里扒外的家伙,還勤王,我看是擒王吧!”楊君怒上心頭,渾然沒有發(fā)現(xiàn)身后的內(nèi)侍正在緩緩消散于無形,外面嘈雜的喊殺聲全都歸于寂靜。他驀地愣住了,這是怎么了?只是尚未思考出答案,世界便在一片寂靜中化為虛無。
“第15612號測試者楊軍,請您帶好您的隨身物品,歡迎下次光臨‘造夢工廠?!?/p>
走出仿佛管道扭曲而成的工廠,尚未產(chǎn)生恍如隔世的感覺,便被幾個嘻嘻哈哈的同伴圍了起來:“如何如何?這家公司可是能發(fā)掘出你腦袋里的各種記憶來讓你做個好夢哦!”“果然如此,確實蠻不錯的。”“你夢到了什么,難不成是……?”
聽著好友之間輕松的玩笑,楊軍卻一點輕松不起來:“腦袋里的各種記憶嗎?可我卻一點也不記得我有過當皇帝的記憶啊,難不成是機器出錯了?不,這么說也太武斷,也許是哪天我看的肥皂劇吧……”思至于此,楊軍放松下來,剛想加入好友們的談笑,卻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木雕泥塑般定格在剛才的地方,身體漸漸泛出灰色?!斑@又是怎么了?難道還在夢里?恐懼在死亡前一刻降臨,世界先是靜止,繼而化為齏粉。
四維之外,項目主管楊鈞右拳重重地擊打著儀表臺:“又失敗了,明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經(jīng)過千百次的測算與驗證了,為何復制不出一個完整的思想?”在即將毀滅星球上完成人類的星際平移,是幾乎完成的偉大工程。更適宜人居的X系B星球的前期殖民已然結束,但平移上的最大困難不是身體,是思想。前期到達B星球的殖民者徒有人身,因無思想而形同走獸。大限將至,若再完不成思想的星際平移,沒有靈魂的B星球只能成為人類的終結之地。定了定神,楊鈞開始了第15613次試驗。突然,微弱但清脆的碎裂聲傳入楊鈞的耳中,望著穹頂上方的裂縫越來越大,楊鈞大驚失色:星球的毀滅已然來臨。沒有了思想,也就沒有了人類……
地球,精神病院,護士火急火燎地向醫(yī)師求助:“15612號又發(fā)作了……”患者楊珺,據(jù)說是位哲學家。
[佳作show3]
你思想,大地從此萬物奔流
姚曼祺 南京市中華中學
機會無處不在又無處存在,你總在尋求一個“機會”卻四處碰壁。你說你連飯都顧不上好好吃,哪有空去思想?
快節(jié)奏的今天,被動的追趕,持續(xù)的拼搏讓人亢奮;無休止的競爭,高度緊張的工作學習常態(tài)讓人失控。消極的態(tài)度隨之產(chǎn)生,破壞的欲望也與日俱增。轉移怒火,將手邊的一切,無論是價值不菲的物品,還是曾經(jīng)最珍愛的人,用力一擲,看他們粉碎,仿佛焦慮與憂愁也一并灰飛煙滅;與此同時,為了避免與眾不同而產(chǎn)生沖突,人們漸漸地學會封閉自己,選擇性地忽略事物的一部分,做一些只屬于自己的事。
物質(zhì)享受日趨奢華的今天,思想?yún)s與我們漸行漸遠。發(fā)泄出來的憤怒、哀怨、狂喜是無須經(jīng)過思考的,也是能夠輕易做到的,而往往這樣的消極情緒是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思想缺位,我們一時無法控制自我,才讓情緒久久地占據(jù)了本不該屬于它的控制席位。
利己主義說:人活著就是為了自己。所以你不管做出什么樣的出格行為,都可以“為了自己”找到理由。但社會性的特征,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qū)別。人之所以為人,不僅利己,還要利他。玫瑰開花,本也不求你的賞識,只有自己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思想,是你活著與一株玫瑰、一顆星星、一片森林那樣存在著的區(qū)別。
人類從蒙昧走到睿智,是一個漫長得讓人瘋狂的過程,也是一個偉大得讓人窒息的漸變。大腦的發(fā)達,帶來的是屬于人類的思考。思想的圓熟,帶來的是屬于當下的文明。擁有思想而開始思考的人,他們必將對自己周圍的萬事萬物有些細致的洞察和入微的思考。人的思想之所以用“可怕”來形容,是因為它不管在過去,還是當下,都應該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可物質(zhì)享受上的無盡升級,帶來的卻是思想精神的退化與缺失。
我們不是哲人、偉人,更不是思想家,所以很難有高深成熟、富有遠見的思想體系。但疏于思考、沒有思想情況卻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繁華喧囂的霓虹燈下滿是虛無空洞的走獸。喪尸類科幻片的流行,不僅滿足我們視聽的欲望,更是給我們一個警告:沒有了思想,人類離滅亡也就很近了。
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處于短暫迷茫的時代,新的時代即將引導著我們重新走向思想的起點,不久的將來,大地又將重新萬物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