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中國
滬菜即上海菜,亦稱本幫菜。
滬菜是江南地區(qū)漢族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流派。
其菜系與早期的川菜、粵菜、魯菜、湘菜、閩菜、浙菜、蘇菜、徽菜、京菜同列為中國十大菜系之一。其菜系中上海小吃亦是中國著名小吃之一,馳名中外。
由于上海近鄰江浙地區(qū),其菜系在本地菜品與近鄰菜品長期共存中,相互影響,便在原來本地風味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形成以上海和蘇錫風味為主體,并兼有各地風味的滬菜體系。
其菜系早期烹飪技法以燒、蒸、煨、窩、炒并重,后期逐漸轉變?yōu)槿缃褚詿⑸?、滑炒、蒸為主,又以尤擅生煸、滑炒等烹飪技法見長。
滬菜早期以講究濃湯、濃汁、厚味為主,后期逐步轉變?yōu)橹v究鹵汁適中、清淡素雅、色彩協(xié)調、鮮嫩咸適等特點。具有選料新鮮、品質優(yōu)良、刀工精細、制作考究、火候恰當、清淡素雅、咸鮮適中、口味多樣、適應面廣、風味獨特等優(yōu)點。其菜系中尤其是夏秋季節(jié)的糟味菜肴香味濃郁,頗具特色。
其菜系最久負盛名的傳統(tǒng)代表名肴有蝦籽大烏參、青魚下巴甩水、青魚禿肺、紅燒圈子、生煸草頭、雞骨醬、糟缽頭、菊花黃魚羹、清蒸松江鱸魚、楓涇丁蹄、四鮮白菜墩、炒毛蟹、煙鯧魚、松仁魚米、蟹肉大排翅、八寶鴨、草頭圈子、紅燒禿肺、紅燒鮰魚、白汁鮰魚、蛤蟆鮑魚、炒鱔糊、椒鹽排條、干燒明蝦、扣三絲、排骨年糕、上海老大房糕、五芳齋點心、鴿蛋圓子、素菜包、生煎饅頭、南翔小籠饅頭、開洋蔥油面、五香豆、梨膏糖、八寶辣醬、豬油百果松糕、炒蟹黃油、粢飯團、陽春面、上海小餛飩等。
傳統(tǒng)代表名肴示例
原料:水發(fā)大烏參一只約300 g,蝦籽25 g,生姜、大蔥、精鹽、胡椒粉、味精、醬油、白糖、紹酒、水淀粉、雞湯、雞油、熟豬油各適量。
制作:1. 將烏參內壁劃淺刀紋待用;蝦籽搗散待用;姜拍破切成塊待用;蔥切成段待用。
2. 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適量紹酒燒開,將烏參入鍋汆一水撈起待用。
3. 鍋置火上燒熱,倒入適量雞油、熟豬油燒熱,下姜塊、蔥段炒香,再下蝦籽炒香,加入適量雞湯,接著下烏參,放入適量精鹽、胡椒粉、味精、醬油、白糖調好味,先大火燒開再改用小火煨制約10 min,起鍋倒入蒸盆中用保鮮膜或牛皮紙密封好待用。
4. 將蒸盆入蒸屜旺火蒸制約30 min取出,揀去姜塊、蔥段不用,留盆中海參和湯汁待用。
5. 鍋洗凈置火上,倒入蒸盆中海參和湯汁小火燒至湯汁濃稠,將烏參裝入盤中,鍋內湯汁放入適量水淀粉猛火收汁成玻璃芡汁,起鍋澆于烏參上即可上桌。
菜肴味型:咸鮮味
菜肴特點:綿軟糯滑,咸鮮清香。
備注:1. 制作此菜肴中海參三種發(fā)制技法及注意事項
先用清水將海參外皮洗凈,晾干表皮水分后入煉好后的涼油鍋內用小火逐漸加熱,待油溫升高聽到啪啪響時,一面用手勺翻動烏參一面將鍋拖離火口,待海參回軟后,撈出控凈油,再用堿水洗盡油膩,然后用沸水煮燜漲大,摘去沙腸洗凈即成。
此種發(fā)制技法較為節(jié)約時間,為500 g干貨可發(fā)制2 000至2 500 g水貨。
此種發(fā)制技法適宜烹飪專業(yè)人員使用。由于技術難度較高,此技法現(xiàn)已很少使用,其原因是:出料少;很難掌握海參氽油的程度;洗滌時亦很難洗凈海參外表的油,往往造成海參邊發(fā)制邊溶化的現(xiàn)象而失敗。
先用清水將海參洗凈,再用清水浸泡約8 h至海參回軟時,換上清水在火上慢火煮沸約5 min,然后離火燜泡約8 h,接著用剪刀剖開腹部,取出腹腔內的沙腸洗凈,然后換上清水上火慢火再煮沸約5 min,再離火燜泡8 h,待冷卻后換純凈水浸泡,這樣反復換水三四次,使海參的澀味及其他不良氣味徹底去盡,約泡2天可使海參得到充分的漲發(fā)即成。
此種發(fā)制技法需要較長時間,為500 g干貨可發(fā)制3 500~4 500 g水貨。
此種發(fā)制技法容易掌握,適宜飯店、家庭普遍使用。
家庭食用少量海參亦可采用便捷發(fā)制技法:先用冷水把干海參浸泡1天,再用刀剖開肚子去盡沙腸洗凈,然后放入暖水瓶中,倒入開水,蓋緊瓶蓋,發(fā)制約10 h左右即成。
蒸發(fā)也叫硼砂發(fā),是堿水發(fā)法之一。先將海參洗凈后加入開水浸泡約3 h,使之回軟,再換開水后加入適量的硼砂(一般500 g海參加入硼砂100 g),接著用保鮮膜封口,入蒸屜蒸制約3 h,然后取出去盡腸沙漂洗干凈,放入清水中浸泡即成。
此種發(fā)制技法較為節(jié)約時間,為500 g干貨可發(fā)制3 000~4 000 g水貨。
此種發(fā)制技法須掌握好硼砂使用量為佳,適宜烹飪專業(yè)人員使用。
4)以上發(fā)制技法適宜所有海參發(fā)制使用。發(fā)制過程中須注意:切記泡發(fā)海參時切勿用含鹽的水,也不能與油接觸;發(fā)制好后的海參最好馬上食用,以防變質軟化;不能馬上食用的海參須用保鮮袋裝好后冷凍。
2. 制作此菜肴中烹制時烏參內壁劃淺刀紋時切勿破皮,避免影響成菜美觀為佳。
3. 制作此菜肴中切記須將海參在雞湯或鮮湯中“喂”制入味再繼續(xù)烹制為佳。
原料:苜蓿750 g,白酒50 g,精鹽、味精、醬油、白糖、熟豬油各適量。
制作:1. 將苜蓿去老梗、敗葉,選有三片葉子的嫩頭部分洗凈瀝干水分待用。
2. 鍋置火上燒熱,倒入適量熟豬油燒至七八成油溫時,下苜蓿急火快炒幾下,放入適量精鹽、醬油、白糖、味精調好味快速炒勻,然后烹入適量白酒快速炒勻,迅速起鍋將苜蓿平攤著裝盤上桌即成。
菜肴味型:咸鮮味/酒香味
菜肴特點:脆嫩咸鮮,酒香味濃。
備注:1. 制作此菜肴中選用草頭亦稱苜蓿、金花菜等。
2. 制作此菜肴中須熱鍋熱油急火快炒成菜為佳。
3. 制作此菜肴中使用的生煸烹制技法須遵循三則:一是原料不事先調味拌漬;二是原料不掛糊上漿;三是成菜時起鍋不放芡汁。
原料:凈鱖魚肉250 g,松仁50 g,胡蘿卜25 g,青椒25 g,雞蛋2個,生姜、香蔥、精鹽、味精、紹酒、白糖、鮮湯、水淀粉、熟豬油各適量。
制作:1. 將鱖魚肉剁成茸待用;松仁入油鍋中炸至酥脆撈起待用;胡蘿卜、青椒均切成丁待用;姜、蔥加入適量清水壓榨成姜蔥汁待用;雞蛋取蛋清液待用。
2. 將魚茸加入適量雞蛋清、精鹽、味精、姜蔥汁、鮮湯、熟豬油、水淀粉攪打成魚糝待用;適量鮮湯、精鹽、味精、水淀粉調兌成芡汁待用。
3. 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燒開,用小火保持水微開狀,將魚糝放手掌上,用一根筷子將魚糝撥成玉米粒狀入鍋,待煮至八成熟時成魚米撈起瀝干水分待用。
4. 鍋洗凈置火上燒熱,倒入適量熟豬油燒至四至五成油溫時,下魚米略微滑油撈起待用。
5. 鍋內留適量油燒熱,下胡蘿卜丁、青椒丁略炒至香,再下魚米略炒至香,烹入適量紹酒略炒至香,放入適量精鹽調好味,然后烹入芡汁猛火收汁起鍋裝盤,撒上油酥松仁即可上桌。
菜肴味型:咸鮮味
菜肴特點:滑嫩爽脆,咸鮮清香。
備注:1. 制作此菜肴中亦可選用草魚、鱸魚、鰱魚等其他魚肉烹制。
2. 制作此菜肴中在制作魚糝時須順一個方向攪打上勁,以魚米下鍋能浮在水面為佳。
3. 此類系列菜肴:松仁雞米、松仁兔米、松仁肉米、松仁蝦米、松仁魷米。
原料:鯧魚1條約600 g,濕紅茶葉50 g,赤砂糖50 g,白糖50 g,色拉醬100 g,生姜、大蔥、精鹽、胡椒粉、味精、醬油、飴糖、曲酒、熟花生油各適量。
制作:1. 將鯧魚宰殺去鱗后剖洗干凈,橫著魚身用斜刀片成三段待用;姜拍破切成塊待用;蔥拍破切成節(jié)待用;濕紅茶葉加入赤砂糖、白糖調兌成煙熏料待用;色拉醬裝入小碟待用。
2. 將鯧魚段加入適量姜塊、蔥節(jié)、精鹽、胡椒粉、味精、醬油、飴糖、曲酒腌漬約120 min待用。
3. 將腌漬好的鯧魚段平放在抹了熟花生油的鐵絲網架上固定好,將其放入烤箱用中火烤制約10 min取出待用。
4. 將熏爐內放入調兌好的煙熏料,將烤制過的鯧魚放在熏爐里關上爐門,任其煙熏料燃燒冒出濃煙熏制約6 min,待鯧魚表面呈現(xiàn)棕紅色時取出,然后將魚身刷上適量熟花生油后改刀成小塊整齊裝盤,配色拉醬碟上桌即成。
菜肴味型:煙香味
菜肴特點:酥脆綿軟,煙香味濃。
備注:1. 制作此菜肴中腌漬鯧魚時須掌握好飴糖的使用量,過量會導致魚皮容易烤焦,影響成菜效果。
2. 制作此菜肴中若無熏爐,亦可采用鐵鍋置火上燒熱,放入煙熏料,再放上蒸格,將鯧魚放在蒸格上加蓋熏制即可。
3. 此類系列菜肴:煙鱸魚、煙鯉魚、腌鰱魚、煙鯽魚、煙鱖魚、煙鱘魚、煙鰣魚、煙刀魚、煙石斑魚、煙帶魚、煙秋刀魚。(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