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早在宋朝,中國人就圍繞著火藥開發(fā)一系列的熱兵器——火器?;鹌魍ζ娲?,因此當時的宋、金、蒙都爭先添置。
當時,較為著名的有類似今日炸彈的“震天雷”和如今槍械類武器的始祖“突火槍”。而那時候,西方人尚不知火器為何物。
震天雷出現(xiàn)于北宋末年。從外面看,它與一個普通的大鐵球沒什么兩樣,但它的上面插了一根大鐵球所沒有的引信,而它的里面塞滿了火藥。震天雷爆炸后,無論是四處飛散的鐵片,還是它燃起的火焰,都足以傷人。震天雷可以用投石器投擲,所以引信的長短要看投擲目標的遠近。金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人攻打汴京,金守將赤盞合喜,“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fā),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
與震天雷相類似的,是“霹靂炮”。霹靂炮是北宋首都開封的火藥制造廠“火藥窯子作”生產(chǎn)的武器。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大舉進攻汴梁,宰相李綱堅守不屈,“夜發(fā)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
除震天雷外,還有突火槍。突火槍與今天的槍械類武器非常相像,當然,它非常粗糙,不可能如同AK-47那樣精巧?,F(xiàn)在的槍械都是金屬制造的,可是突火槍的槍身卻是一個竹筒。把子窠(類似今天的子彈)裝進突火槍內,再通過引信點燃火藥,在火藥的沖力作用下,子窠就從筒內飛出,打傷、打死敵人。如果火藥的量加得合適,突火槍的射程可達150步(230米),比之一般的弓箭要強上不少。不過,突火槍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因為裝火藥比引箭上弦費時、費力得多,所以它被采用的機會非常少。
到了明代,火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式樣也多了起來。主要的火器,除了突火槍的進化版鳥銃和火銃以外,竟然還出現(xiàn)了威風赫赫、威力無比的遠程武器——火炮。
無論是體型還是口徑,火炮都遠遠大于鳥銃?;鹋诘膬炔浚梢蕴畛涫?、鉛、鐵等“實心彈”,也可以填充“爆炸性”的彈丸。鳥銃的射程只有數(shù)百步,火炮卻可以擊中幾里以外的目標,對敵人是很大的威脅。一般說來,火炮都是架在城墻上用來守城的,但把它放在車上,也可以用于野戰(zhàn),而把它放在船上,則可以用于海戰(zhàn)?;鹋诘某霈F(xiàn),使得很多戰(zhàn)爭的結果發(fā)生了逆轉。明朝末年的時候,努爾哈赤統(tǒng)領的八旗軍是當時歐亞草原上最強大的騎兵,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不過當他率領剽掠如飛的八旗軍南下攻打明朝時,卻被守在山海關的薊遼督師袁崇煥一炮轟死。這口轟死清太祖的大炮叫作大將軍炮,匠人改進工藝,給它的炮管外增加了鐵箍,所以它發(fā)射起炮彈來,就不會那么容易炸膛了。
論單體攻擊力,熱兵器要遠遠強過冷兵器。不過,由于工藝和技術的原因,與冷兵器相比,熱兵器的數(shù)量還是太少,而且其連射的速率也大大趕不上騎兵的機動性,所以用熱兵器還不足以決定戰(zhàn)爭的勝負。宋明兩朝雖然有著更加燦爛的文明,也有著“領先于時代”的熱兵器,但還是擋不住蒙古人、女真人來去如風的進攻,最終丟了江山。
(摘自“百度閱讀”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