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穎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校,江蘇蘇州 215000)
小學生是中華民族未來發(fā)展的棟梁,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后備力量,同時也是我國學校、社會等在各個方面進行保護的重點對象。加大對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投入,可讓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便能學習掌握法律知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全方位的保護作用。
小學校園和學生家庭是小學生主要活動的場所,同時也是提高和培養(yǎng)小學生法制意識的主要陣地。目前來看,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學生家庭,都意識到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學校教育的重心還在于對學生的各種文化科目的教育,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視。因此,我們首先要改變這種教育觀念,應重視對小學生的法制教育,著力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學校和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法制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案,并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通過對法制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不斷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真正制定出一套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法治教學方法和教學計劃。與此同時,學??梢栽诿繉W期固定的時間點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學生的需要加入特定的法律內(nèi)容,并可以安排特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專題課堂的法制教育[1]。
在對小學生進行法律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安排專門的法律教師來授課。學校可以定期安排小學各年級的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課堂學習,并要求教師準備好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學材料,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讓小學生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以及新聞事件,來學習和了解各種各樣的法律知識,在提高自己法律素養(yǎng)的同時,也可以起到保護自己人身安全的作用。同時,學??梢愿鶕?jù)各個年級小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幫助小學生重視法律教育,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同時,要教會學生將自己的法律思想合理地運用到生活中,將相關的法律知識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從小就建立完善的法律觀念。在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一些不好的行為時,應該及時進行制止,并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提高學生對個人和集體的責任感以及自身的法治觀念。通過規(guī)范的教學和引導,推動小學法律教學的規(guī)范化,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法律學習環(huán)境,這樣才能讓小學生的法律知識有所增長,法律素養(yǎng)有所提高。
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屬于德育教育的范疇的。通過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能使小學生對自身的主體意識、是非觀念以及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規(guī)范。通過這樣的方法能讓小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不斷提高法律素養(yǎng)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并提高個人的整體素養(yǎng)。同時,學校和教師應該從多方面整合法律教學資源,為學生開展大量的專題教育活動和豐富的課外法律學習活動,增設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課程,而不是僅僅把學生的法律教育學習局限在課堂上和班集體中,這樣的方式形式單一,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可以組織大量的課外法律學習活動,這樣的活動不但能將法律法規(guī)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且更具趣味性以及示范性。同時,學校可以以班集體活動、學生社團活動或者節(jié)日慶祝等活動作為法律教學的載體,以此開展生動、有趣的法律教學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學懂法律法規(guī),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法律自覺性。
除了校內(nèi)的活動外,學校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法律學習途徑。例如,家庭、社會都是很好的法律學習課堂。利用校內(nèi)外豐富的法律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并要求教師積極地開發(fā)網(wǎng)絡圖書館、教學課件等多方面的教學資源,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等方式,開展豐富的課堂教學,為小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法治學習環(huán)境。在豐富的教學資源下,也應該注意要突出教學的重點。法律法規(guī)系統(tǒng)龐大,內(nèi)容相對復雜,不是所有的法律法規(guī)都需要在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學習和掌握的,所以,為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將對學生最有幫助的法律知識傳授給學生,就應該選擇重點教學資源,重點突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所會遇見和使用到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著重強調,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同時,對小學生的法律教學也可以圍繞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最大限度地幫助小學生學習法律法規(guī)[2]。
對小學生進行法律法規(guī)教育,不僅要靠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同時還要依靠學校和家長的合作,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法治引導。這就要求家長自身對法律法規(guī)有所了解,不斷完善自身的法律知識涵養(yǎng),加深自己對法律法規(guī)的認識。家長自身對法律要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給小學生做好榜樣,為小學生學習法律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平時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心理狀況,這樣才可以選擇科學、有效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和引導。同時在家庭中,家長要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法律學習氛圍,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每天觀看《新聞聯(lián)播》《法治在線》等對孩子學習法律知識有所幫助的電視節(jié)目,經(jīng)過長期的熏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法律學習習慣。
家長自身對法律要有一定的學習興趣,這樣在孩子對一些問題產(chǎn)生疑惑時,才可以作出積極的應答。家長還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法律教學引導,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合理地處理一些突發(fā)情況,鍛煉孩子在生活中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幫助他們學會應對在走向社會后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麻煩。同時,家長要重視和關注孩子的生活習慣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不正?;蛘卟徽_的行為,防止孩子自身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問題。家長還要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提高其法律法規(guī)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對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前兆行為進行積極的制止和引導,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孩子對自身和集體的責任感,并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法制觀念系統(tǒng),提高法律素養(yǎng),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總之,小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應該對小學生開展良好的法制教育,努力在小學生心中建立起良好的法治思想體系,提高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小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學生、家長、社會和學校等各個方面要共同努力,幫助小學生形成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yǎng),養(yǎng)成依法做事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