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慶市杜蒙縣腰新中心學校劉春梅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边@首《觀書》應該很多人都聞所未聞,我卻由衷喜歡,它是明朝的愛國名臣于謙所作。
于謙堪與岳飛齊名,卻鮮為人知。明英宗在明知于謙是被冤枉的情況下仍然要殺死于謙。于謙一生只知謀國不知謀身,他忠心報的是國,卻不是皇帝!他的一生正如他寫的《石灰吟》所說的一般:“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在我心中于謙也是一本可歌可泣的、值得膜拜的書籍!每個活著的人、無論是偉人還是平民,都是一本寫不完的書。
說起我與書的不解之緣,還要從我的學生時代提起。姐姐比我高一屆,所以每年我都能比同屆學生提早看到來年我要學習的書籍。尤其語文書,是所有課本中最愛不釋手的。對于一個農(nóng)村、沒有課外書籍的孩子來說,語文書中的故事是我唯一的閱讀來源。這種閱讀方式一直持續(xù)到初中畢業(yè)。
依稀記得,讀小學的時候,爸爸不知從哪撿回兩本破舊的《民間文學》,已經(jīng)被撕扯得沒有了封皮和結尾。我捧到手中視如珍寶:把折角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打開壓平,生怕用力大了會扯斷紙張。記得那兩本書的紙張已經(jīng)用手一碰就會破、那種舊書的“黃” 就像千年古書的黃,讓人不忍心用力去翻閱。即便很嬌氣,我仍不知翻看了多少遍,直到現(xiàn)在還能把書里的故事歷歷在目地講給周圍人聽。也是因為那兩本僅有的課外書,使我現(xiàn)在對中國歷史和中國民間文學極為感興趣。
剛成家的時候,寒暑假閑來無事還是喜歡看書,但我舍不得花錢買書。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些初中生的語文閱讀材料中的故事很吸引我,便借來讀讀。也許是步入了成人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些許的人生經(jīng)歷,所以能從每一個閱讀故事中感悟到一些人生哲理。雖然每個故事都很短小,但卻能讓我手不釋卷地、一個接一個地讀得如癡如醉。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了屬于自己的書柜,里邊珍藏了很多我愛看的書籍。我不僅限于寒暑假來讀書了,只要有空閑就想拿起一本讀讀,每本書不讀完都舍不得放回去,它會始終讓我牽腸掛肚地想去撫摸它。古人有“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yǎng)。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倍F(xiàn)如今的我如果每天不能抽出點時間讀書,就會有嚴重的負罪感。
讀書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毛主席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我雖做不到他老人家的獨特見解,但也有隨筆記錄的愛好。如果是我自己的書,我會毫無顧忌地圈點勾畫;如果不是我的書,也得小心翼翼地用鉛筆輕描淡寫。否則,就好像讀得不盡興。當書中的內(nèi)容觸碰我的心靈之時,又會促使我動筆抒發(fā)、一吐為快。寫,又成了我情感宣泄的另一種方式。
很多人羨慕我的無憂無慮、閑暇自如;也有很多人驚詫我的語出之矯情。認為我的人生本是平淡無奇的。爾等又不是我 ,怎會知曉我的“凄決數(shù)聲淚成河”?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不被人知的故事,每個人都是一本非讀而能懂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