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醉
琵鷺是一種長相怪異、數(shù)量稀少的大型涉禽。別看它數(shù)量不多,但是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很強,所以沾水的地方都可能有它的影子,比如沼澤、湖泊、水田、河口、紅樹林以及沿海灘涂等各種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在我國琵鷺的分布就十分廣泛,東北、華北,一直到東南沿海,以至于海南島,甚至在四川和貴州也有它的蹤跡。盡管分布廣,但是因為棲息地人跡罕至,人們對于琵鷺的世界知之甚少。
一
琵鷺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動物。我國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它,并且硬生生地將它和藝術(shù)“扯”上了那么一丁點關(guān)系。
我國目前最早關(guān)于琵鷺的記載,是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在其《容齋隨筆》中所說的“瀛、莫二洲之境,塘濼之上,有禽二種……其一類鶩,奔走水上,不聞腐草泥沙,唼唼然必盡索乃已,無一夕少休,名日‘漫畫”。到了明代,李時珍又在其《本草綱目》集解中,進一步說明“鵜之屬有‘漫畫者,以嘴畫水求魚,無一夕之?!?。
僅僅因為琵鷺捕食方式獨特,即“以嘴畫水求魚”,便給它起了一個“漫畫”的名字,縱觀中外,恐怕只有中國文人才能做出如此富有情趣的事情。
琵鷺又稱琵琶嘴鷺、琵琶鷺,是鸛形目朱鷺科琵鷺屬6種長腿涉禽的統(tǒng)稱。值得一提的是,朱鷺科包括鹮和琵鷺兩屬,因此琵鷺和國寶朱鹮算得上遠房表親。
琵鷺是候鳥,體長一般在60~80厘米。有意思的是,琵鷺的嘴(學名喙)不但長得“怪異”,并且還挺長,一般都在16~18厘米。它整天伸著一張和身體很不成比例的大嘴,難免讓人感覺略有幾分滑稽。
在我國境內(nèi)棲息的有兩種琵鷺:白琵鷺和黑臉琵鷺。其中又以黑臉琵鷺最為罕見。但是,不論是哪一種琵鷺,它們最引人注目的都是那一張扁平如飯勺的大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碧拼娙送鹾策@句膾炙人口的詩句里提到了我國傳統(tǒng)樂器“琵琶”。琵鷺嘴巴的外形輪廓就跟琵琶非常相似,所以得名琵鷺。
白琵鷺和黑臉琵鷺的長像極為相似,全身羽毛都是雪白色的,嘴大體上也是黑色的。兩者的區(qū)別在于,白琵鷺僅僅是嘴的基部為黑色,尖端微微呈黃色,而黑臉琵鷺的額、臉、眼周、喉等部位的裸露部分都呈黑色,并與黑色的嘴融為一體。
二
野生琵鷺喜歡棲息在人跡罕至的灘涂、島嶼,因此人們對它的生活軌跡一直知之甚少。直到20世紀末,人們在遼寧省長??h的行人坨子(海域名稱)發(fā)現(xiàn)第一個琵鷺繁殖群,才最終確定我國不但是琵鷺的越冬、遷徙停歇地,也是它的繁殖地。
每年春天,在我國東南沿海越冬的琵鷺便會陸續(xù)向北飛,前往我國東北以及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的繁殖地??茖W家通過安裝在琵鷺身上的GPS信標發(fā)現(xiàn),它遷徙的速度簡直超乎想象。一只代號為E44的琵鷺從我國臺灣島南部越冬地出發(fā),不到30個小時便飛越1800千米抵達朝鮮半島的繁殖地。
琵鷺很聰明,尤其是繁殖期,它會想盡一切辦法保護寶寶的安全。
首先,它們會把筑巢場所選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同時還會選在人類難以靠近的陡峭巖壁上。一種鳥的能力畢竟有限,所以琵鷺還處心積慮地找來很多警惕性更高的鄰居。我國琵鷺繁殖地之一的元寶坨子是僅有0.14平方千米的小島,卻棲息著200多只白琵鷺和400多只黑尾鷗育雛。
琵鷺撫育后代的過程比其他鳥類更精心,堪稱鳥類世界的模范父母。
回到繁殖地,琵鷺頭后部呈長發(fā)絲狀的羽冠會變成全黃色,同時前頸和上胸之間會長出一條黃色頸環(huán)??茖W家稱其為琵鷺的“夏羽”。
此時,成年琵鷺的頭等大事便是筑巢。它們筑巢的材料一般是附近各種植物的枝、葉和莖。不過,也有個別“偷懶”的琵鷺會尋找其他鳥類廢棄的巢穴,經(jīng)過簡單修補后加以利用。巢穴外徑最大可接近1米,但很淺,通常不會超過10厘米。
琵鷺?gòu)寢屆磕?月末開始產(chǎn)卵,每窩在3~6枚不等。為了讓雛鳥能夠安全順利地破殼而出,琵鷺夫婦會交替進行孵化,每隔兩三個小時換班一次。海島上的惡劣環(huán)境總會給它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烈日當空時,琵鷺夫婦會頂著酷暑扇動翅膀為卵通風、降溫;狂風暴雨來襲時,它們又會以身體作傘為卵遮風擋雨,以免它們受潮、著涼。為了讓卵受熱均勻,琵鷺夫婦每天還要翻動卵四五次……
經(jīng)過大約25天的精心呵護,小琵鷺終于破殼而出。然而,此時的它們?nèi)匀浑x不開父母的照料。琵鷺夫婦會把找到的食物存放于胃中,回巢后再將經(jīng)過半消化成流質(zhì)的食物送到小琵鷺的嘴里。這種情況要持續(xù)到一個半月之后,雛鳥開始練習飛行并逐步能夠自行覓食才會結(jié)束。
從8月下旬開始,在北方各地繁殖的琵鷺便會全家出動,陸續(xù)開始向南方的越冬地飛去。
三
野生琵鷺種群數(shù)量減少,除了賴以棲身的濕地被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之外,還與日益繁盛的觀鳥旅游、漁業(yè)干擾以及水質(zhì)污染等有關(guān)。如果從找原因,恐怕要歸因于琵鷺對棲息地和覓食場所要求過于苛刻。
琵鷺白天多數(shù)時間休息,等到黃昏時分才以十幾只或幾十只集結(jié)成小隊飛出去覓食。琵鷺的食物主要是魚類、蝦蟹類、貝類和一些軟體水生動物。覓食的時候,琵鷺排成一列,都把“飯勺嘴”插在水中,一邊左右掃動一邊慢慢向前走,一旦觸及水里的食物,就立即夾出水面,吞咽下去。
然而,這種奇特的捕食方式也決定了琵鷺只能在淺水區(qū)域覓食,水位既不能太深(最多只能沒到腹部),又不能太淺,太淺了“飯勺嘴”無法來回掃動。同時,對于警惕性很高的琵鷺來說,覓食和棲息地還必須具備水面開闊、視野良好等特點,以便遇到危險時能及時逃走。
在野生環(huán)境中,琵鷺的天敵主要是猛禽、野狗和狐貍等動物。不過和琵鷺的境況大同小異,這些天敵的數(shù)量也在日益減少??傮w來說,天敵并不會對琵鷺種群數(shù)量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影響,但是琵鷺生活中總是若隱若現(xiàn)地閃動著那么幾個麻煩制造者的身影。
每當琵鷺排列整齊一起覓食的時候,不遠的地方總會有幾只白鷺、夜鷺等鷺科動物漫不經(jīng)心地晃蕩,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一只或者數(shù)只野生鸕鶿。這些家伙要么身材纖細,要么粗壯精干,但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行動敏捷。
琵鷺的“飯勺嘴”在水里就好比一個吸塵器,能把所有遇到的食物都攬入口中。不過,要吞下食物就必須把嘴從水里抽出來,然后揚起頭大快朵頤。吃小魚小蝦倒還方便,一旦遇到大一點的魚類,要調(diào)整吞咽角度還要耗費一番功夫。
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原本漫不經(jīng)心的尾隨者便來了精神。它們往往立即行動,趁琵鷺專心致志擺弄食物的時候,猛沖過去把魚兒搶走。這其中,以鸕鶿的搶劫成功率最高??蓱z的琵鷺,好不容易才抓到一條大魚卻成了其他鳥的盤中餐。它們的“飯勺嘴”抓魚好使,但要利用它去打斗卻明顯不是一個好武器。尤其和鸕鶿那鷹鉤般的尖嘴比較一下,琵鷺多半是選擇忍氣吞聲。
時光回轉(zhuǎn)到一個世紀之前,琵鷺還是在我國各地十分常見的大型涉禽,然而今天已經(jīng)成為了罕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果還想繼續(xù)欣賞“飯勺嘴”悠然地水中漫畫的情景,就多多善待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