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吉光,李學光,王金龍,劉 靜
中英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和環(huán)境保護比較研究
姜吉光1,2,李學光1,2,王金龍1,劉 靜1
(1. 長春理工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2. 長春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2)
以中英高校為樣本,比較研究兩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結(jié)構(gòu)及環(huán)境保護措施。重點介紹了英國高校安全風險防范體系、安全準入制度、安全環(huán)保教育、安全評估和檢查制度,借鑒英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科學經(jīng)驗提出幾點建議,為完善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提供參考。
英國高校;實驗室安全;風險防范;安全培訓與檢查
對培養(yǎng)高等教育人才而言,實驗教學是學生參與實踐和提升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而實驗室則成為師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的重要場所[1-2]。高校實驗室具有類型多、功能全、實驗項目多、人員集中且流動性大、危險藥品種類多等特點,這給實驗室安全管理和平穩(wěn)運行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近年來發(fā)生的多起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造成多人傷亡及財產(chǎn)損失,安全事故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3]。英國的高等教育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其先進的環(huán)保理念和實驗室管理水平都值得國內(nèi)高校學習借鑒。利用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學習的機會,通過對格拉斯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思克萊德大學等高校實驗室的調(diào)研,對英國高校實驗室安全和環(huán)保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看到國內(nèi)高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和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中與國外名校之間的差距。
1975年4月,英國頒布了《勞動安全法》[4],該法案要求雇主必須起草安全政策聲明,并且有責任讓所有雇員了解安全政策,并保證安全政策能夠得到有效執(zhí)行。參照此項法案,英國高校相繼制定了各自的衛(wèi)生與安全政策總則[5-7]。英國高校實驗室的安全與環(huán)保工作經(jīng)過40多年的不斷努力, 基本完善了諸如防火安全、設備安全、化學品安全、機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規(guī)安全、特殊加工安全、意外防護等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環(huán)保設施,使得師生在實驗室的所有操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確保學校教學秩序平穩(wěn)有效地運行。
實驗室安全風險是指實驗人員在實驗室內(nèi)從事教學、科研等活動時產(chǎn)生和客觀存在的,很可能導致人身傷害、財產(chǎn)損失的不確定因素。評估者需要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評價,之后決定采用哪種方法降低風險、規(guī)避傷害。
由于高校實驗室里進行的多為前沿科技和探索性研究, 在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8-11],因此聘請相關行業(yè)的專家對實驗室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專家會遵循衛(wèi)生與安全管理部門制定風險評估的相關流程,首先確認安全隱患,分析由此可能引起的人員傷害及傷害程度,其次根據(jù)安全危險的評價等級提出防護措施,之后提交風險評估報告并依據(jù)防護措施采取行動,最后對實施過程和結(jié)果進行審查與監(jiān)督[5,12]。
針對火災,英國高校普遍設有專門的安全評估顧問,對發(fā)現(xiàn)火災隱患、防火安全標志、消防通道、消防設備安裝、應急燈安裝、應急和消防培訓等都制定了相應的評估表格。依據(jù)火災安全標準(BS 5839)[6],英國高校會定期對教學樓進行安全警報測試并開展消防疏散演練,校園內(nèi)還會有專門的災后安置點及醫(yī)療救助站。
盡管英國高校都建立了健康與安全管理機構(gòu),而且制定了嚴格的實驗室安全條例,但是安全培訓仍然是實驗人員進入實驗室前必須要跨過的門檻。安全管理條例規(guī)定,新來的教職員工或?qū)W生在初次進入實驗室之前必須參加健康安全培訓,培訓內(nèi)容由安全管理人員制定;指導教師負責預約培訓時間,只有通過安全考核并獲得導師及實驗室負責人同意后才能進入實驗室開展工作;若使用大型儀器設備,還需要另外有專人進行培訓,并簽字認可后方可操作;若要進入安全級別高的實驗室則必須獲得特別授權(quán);每位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都要求有記錄可查[13]。
英國高校采用先進的門禁系統(tǒng)對進出實驗室的人員進行管理。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必須辦理校園ID卡,根據(jù)辦理人不同的身份授予不同的使用權(quán)限[14]。有的實驗樓內(nèi)部還設有密碼門禁鎖,在刷卡進入實驗大樓后,還需要輸入密碼才能進入實驗室。如果是臨時進出實驗樓,則需要到接待處登記備案方可進入。
與文字性的條例和規(guī)章制度相比,安全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培訓內(nèi)容可操作性強, 其目的是通過對具體行為的強化訓練來培養(yǎng)受訓者的安全習慣和安全意識[5]。
根據(jù)不同的實驗環(huán)境,安全培訓通常在數(shù)天到一周之內(nèi)完成。在進入實驗室前向?qū)B毎踩芾韱T申請參加安全培訓,并得到一本安全教育手冊,手冊里詳細地介紹了在實驗室開展實驗時所必須注意的事項。除了自主學習安全規(guī)章制度外,培訓還以講課的形式介紹實驗室部門構(gòu)架、實驗儀器設備安全使用、危險警示標志識別、危險品使用規(guī)定、污染物和廢棄物處理、安全設施及安全防護用品使用要求等注意事項。培訓中還著重講解并演練了遇到火險時,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如何求助、受傷時如何進行緊急處理、遇到火災時如何安全逃生等。
英國高校每年會對實驗室開展至少1次校級安全檢查,系部的安全檢查則貫穿于日常工作之中[15]。安全檢查流程規(guī)范,檢查項目具體且涉及面廣,檢查內(nèi)容大致可以分為3類[13]。
第一類主要是針對實驗室安全文件、責任人和整改落實情況的檢查。檢查組對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的完整性、責任書中是否有負責人簽名、系部是否定期舉行安全會議并征求了專家的意見、會議記錄是否詳實、之前安全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否得到了整改、整改進度和效果如何等進行檢查。
第二類檢查是對工作環(huán)境和儀器設備進行檢查。工作環(huán)境的衛(wèi)生是否有專人定期打掃,工作區(qū)域的溫度、濕度、照明是否符合健康要求,是否有醫(yī)療救助箱,對潛在危險工作區(qū)是否進行了健康危害評估,廢棄物是否按要求進行清理;儀器設備是否有安全操作規(guī)程,儀器上是否有危險警示標志,是否有專業(yè)技師對儀器設備進行定期檢查與維護并有文字記錄。
第三類檢查則針對安全培訓、安全防火和安全防護物品及設施進行檢查。是否有培訓手冊并制定了相應的培訓計劃,所有員工是否都參加了安全培訓并且通過考核,培訓內(nèi)容是否具有針對性,培訓效果如何,是否有培訓記錄;防火通道是否暢通,是否在指定位置張貼防火標識,煙霧探測器、應急燈和警鈴是否定期檢查,滅火器數(shù)量和安放地點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定期組織消防演練;是否對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進行了培訓,是否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清查和測試,是否有專業(yè)人員對通風設施等進行檢查并且記錄。
檢查組會將檢查記錄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交給學校和系部,并要求系部提出書面整改方案。方案通過評估后,安全整改工作要求在規(guī)定日期內(nèi)完成,并且接受檢查組的再次安全檢查,直至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隨著企業(yè)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國家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走進實驗室參加科研和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近年來,我國高校實驗室建設得到高速發(fā)展,安全管理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日常管理和環(huán)境保護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
安全環(huán)保意識淡薄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繁發(fā)生的重要原因[16]。一方面,學校重視實驗教學和成果產(chǎn)出,卻忽視對安全教育和環(huán)境建設的投入,缺少經(jīng)費支持,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防護設施嚴重不足、安全檢查無法落到實處,因此實驗室安全管理不能做到主動出擊和有效預防[17];另一方面,師生缺乏安全意識,很多實驗室的安全教育和設備操作不是由專業(yè)人員或教師指導完成,而是由研究生教本科生、高年級指導低年級,缺乏監(jiān)管和安全責任感,對安全隱患漠視,僥幸心理嚴重。
近年來,人為因素導致的安全事故占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總數(shù)的98%[18]。這與實驗參與者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操作技能不過關、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密切相關。
國內(nèi)很多高校對安全教育不夠重視,安全教育內(nèi)容簡單、形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安全講座、消防視頻及圖片展示為主,配以有限的消防疏散演習。缺少針對實驗室的安全培訓和消防演練,缺少實驗室安全準入條例和制度,缺乏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安全教育形式化,無助于培養(yǎng)師生良好的安全生產(chǎn)習慣。
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huán)保工作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與發(fā)展,積累了大量的管理經(jīng)驗和辦法,但相關制度的建設思路缺乏整體性、宏觀性,制度本身缺少對保持社會穩(wěn)定和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更深層次思考[19]。國內(nèi)高校普遍由多個部門分塊管理實驗室安全工作,管理重復現(xiàn)象嚴重,職責相互推諉,管理效率不高。實驗室管理人員普遍安全素養(yǎng)不高,缺少必要的安全培訓,安全管理缺乏懲獎機制,安全檢查流于形式,督察應付了事。此外,部分高校缺少安全事故應急機制,或以管理制度替代應急預案,即使建立了應急機制,也缺少必要的宣傳教育和常態(tài)的訓練演習[20]。
將實驗室安全風險評估引入我國高校的安全管理范疇,通過尋找實驗室安全管理風險點,圍繞風險點建立風險控制體系,編制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建立責任明確的實驗室安全風險分級管理體系,從源頭上把控實驗室安全風險。
各高校應該盡快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分類別、分專題研討有關實驗室安全環(huán)保的基本要求和相關標準, 并將這些要求和標準列入實驗室基本建設、實驗室評估、安全檢查或考核評優(yōu)等指標中。
實驗室安全文化是校園安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宣傳和考試平臺,形成課堂教學、網(wǎng)絡自學、線上考試相結(jié)合的安全環(huán)保教學模式,將成為營造安全、和諧、環(huán)保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師生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
同時應該把實驗室安全與環(huán)保教育列入教學計劃, 編寫相關教材,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將安全教育課程化、學分化。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安全培訓,指導學生安全操作實驗儀器,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備,明確各類安全事故的起因及后果,開展教學互動,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對未通過安全培訓考核者, 禁止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
確保對實驗室安全設施和教育的資金投入,是將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保障。國內(nèi)高校應設立實驗室建設專項經(jīng)費,用于實驗室維修、實驗設備維護、安全防護設施采購與更新、安全培訓與應急演練等,并保證專項經(jīng)費及時、足額發(fā)放。
適當增加對實驗室安全與環(huán)保的預防性投入,引入智能物聯(lián)網(wǎng)或智能監(jiān)測等高科技技術手段將實驗室安全與環(huán)保事故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確保人員和財產(chǎn) 安全。
國內(nèi)高校應該在一年之中多次開展校院二級的安全檢查工作,安全檢查內(nèi)容要具體、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檢查工作不僅止于發(fā)現(xiàn)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安全檢查要有文字或視頻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限期整改并且再次接受檢查,直至消除安全隱患。
同時各高校應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獎懲制度,將安全檢查記錄、評估結(jié)果、整改方案等材料作為年終考核、評優(yōu)、晉職的依據(jù)。學校要對年度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單位或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對管理不到位、評價未達標、整改不力或釀成實驗室安全事故的,按照相關管理辦法給出相應的懲罰,嚴重的要追究責任。
實驗室的環(huán)保建設、安全運行和高效管理是衡量一個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的重要標準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實驗室安全管理沒有通用模式,但是借鑒國外大學實驗室安全建設與管理的先進經(jīng)驗,打造中國特色的平安、綠色校園,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教育事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方韻梅,王義斌,費峻濤. 中美高校機械工程實驗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比較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 28(10): 163–165.
[2] 蔣晗,潘飛鵬,黃光榮. 英國和荷蘭高校食品類實驗室管理及其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 34(3): 168–171.
[3] 鄧濤,熊中碧,陳海濤. 中英高校物理實驗室安全規(guī)則的比較及反思[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 43(3): 150–155.
[4] 鄭康,何正標. 歐美職業(yè)安全與健康法規(guī)發(fā)展[J]. 中國安全生產(chǎn),2015(4): 58–59.
[5] 劉浴輝,向東,陳少才. 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 28(2): 168–171.
[6] HM Fire Service Inspectorate. Fire and Rescue Service Manual[M]. 3ed. Birmingham: TSO(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8.
[7]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Glasgow.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EB/OL]. http://www.strath.ac.uk/media/ps/safety services/campus only/2011.09.13-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8] WIESNER M R, LOWRY G V, ALVAREZ P, et al. Assessing the risks of manufactured nano material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40): 4336–4345.
[9] SMIGLAK M, REICHERT W M, HOLBREY J D, et al. Combustible ionic liquids by design: is laboratory safetyanother ionic liquid myth[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6: 2554– 2556.
[10] MENG H, CHEN Z, XING G, et al. Ultrahigh reactivityprovokes nano toxicity: Explanation of oral toxicity of nano-copper particles[J]. Toxicology Letters, 2007(175): 102–110.
[11] 周玉宇,李琰,徐石海. 基于EHS模式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gòu)建[J]. 實驗室科學,2014, 17(3): 193–195.
[12] 周利剛,丁珍菊. 新時期高校特種設備管理探討[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 33(2): 275–278.
[13] 劉浴輝,向東,陳少才. 從牛津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 30(8): 181–185.
[14] 李國利,胡艷玲,李小山.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探討[J]. 實驗室科學,2015, 18(4): 197–199.
[15] 王巖,陶清源,任浩,等. 淺談高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 33(9): 301–304.
[16] 黃凱. 構(gòu)建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思考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 33(12): 1–4.
[17] 馮建躍,阮俊,張銀珠,等.關于做好高校實驗室安全環(huán)保工作的幾點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 34(7): 4–7.
[18] 高遠,張惠芹,周驥平. 高校實驗室突發(fā)安全事故管理的心理干預機制構(gòu)建[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 35(12): 292–295.
[19] 王艷芹. 構(gòu)建獨立學院實驗室安全與環(huán)保規(guī)范管理體系[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 34(12): 275–282.
[20] 張羽,李鴻儒,張威. 依托安全文化建設的高校電類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J]. 教育教學論壇,2017(50): 12–14.
Comparative study 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tween British 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JIANG Jiguang1,2, LI Xueguang1,2, WANG Jinlong1, LIU Jing1
(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2. Experimental Education Cente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hangchun 130022, China)
By taking Chinese and British universities as sampl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universities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 safety risk prevention system, safety access system,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safety assessment and inspection system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experience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British universities; laboratory safety; risk prevention; safety training and inspection
G51
A
1002-4956(2019)10-0265-04
10.16791/j.cnki.sjg.2019.10.064
2019-03-06
長春理工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資助項目(長理工教字[2018]25號)
姜吉光(1980—),男,吉林長春,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機械振動、噪聲控制與實驗室管理。E-mail: jiangjiguang@c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