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子平,原慧斌(
1.長治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2.四川恒通動物制藥有限公司,四川 內江 641000)
疥螨可以引起仔豬皮膚發(fā)生病變,如發(fā)紅、起包、化膿、開裂等。感染豬由于發(fā)癢,所以躁動,食欲下降,生長停滯。葡萄球菌可引起仔豬皮膚發(fā)生炎癥,以全身滲出油性分泌物為特征,又叫滲出性皮炎。該病傳播快,難痊愈,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發(fā)病率高,病死率可達40%以上。2018年10月6日,山西省陵川縣某豬場發(fā)生了仔豬疥螨和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現將診治過程報告如下。
山西省陵川縣某豬場,自2018年6月以來,許多仔豬有皮膚發(fā)癢癥狀,并且耳、嘴、眼部皮膚發(fā)紅、起包、化膿、開裂。部分仔豬皮膚還有黃色的液體滲出。2018年10月6日,統(tǒng)計有25頭仔豬發(fā)病,病豬全身皮膚有漿液滲出,病程長的因滲出液與皮膚脫落的組織、毛發(fā)及污物混合,形成紅褐色或黑色痂皮。有的部位因和墻角、柱欄摩擦,痂皮脫落,皮膚破損。病豬精神沉郁,機體消瘦,排稀糞。有的呼吸困難或跛行。病豬初期體溫正常,隨著病程延長體溫升高,可達40℃,最后因脫水而死亡。
病死豬尸體干瘦,皮膚有油性滲出物,在黑色痂皮下為肉色組織。剖檢病死豬,發(fā)現皮下水腫、出血;淋巴結腫大,呈紫黑色;胃內空虛,胃壁出血;腸內有黃色內容物;腎臟腫大發(fā)白,內有結晶狀的尿酸鹽沉積;輸尿管內有黏性尿液;肝有化膿灶。
在病灶與健康皮膚交界處,用手術刀片垂直刮取皮屑,當有出血時,收集刮取物于試管中,待檢;采集肝、腎;剝離病豬體上的新鮮痂皮后,用甘油生理鹽水浸泡過的滅菌棉棒采集油性滲出物,保存待檢[1]。
往放有刮取物的試管中加0.1%的NaOH溶液10 mL,經過煮沸后,在1 500 r/min的轉速下離心5 min,挑取沉淀物置于載玻片上,涂片[2]。在低倍鏡下可見蟲卵。另取一份刮取物,放入培養(yǎng)皿中,加熱片刻后,在培養(yǎng)皿下放一黑布,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看見有疥螨活動。經檢查確診仔豬患有疥螨病。
將病料分別接種于瓊脂培養(yǎng)基、麥康凱培養(yǎng)基、7.5%的氯化鈉肉湯培養(yǎng)基。結果見表1。
挑取培養(yǎng)后的單菌落涂片、染色后鏡檢。可見細菌為球狀的革蘭氏陽性菌,呈散在或葡萄串狀分布。
細菌培養(yǎng)結果符合葡萄球菌特征,再經鏡檢,初步診斷病菌為葡萄球菌。
用純化后的細菌進行生化試驗,結果見表2。
上述生化試驗結果符合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確定病豬患有葡萄球菌引起的滲出性皮炎[3]。
表1 細菌培養(yǎng)結果
表2 生化試驗結果
為了更好地治療疾病,筆者選用16種藥物做了藥敏試驗,試驗采用紙片法[4],結果見表3。
表3 藥敏試驗結果
(1)淘汰患病嚴重的豬只,隔離飼養(yǎng)剩下的病豬。
(2)用4%的燒堿對豬舍和養(yǎng)殖場進行消毒處理,去除豬舍內的尖銳物。
(3)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去除痂皮,涂龍膽紫。
(4)用0.08 g/kg體重頭孢曲松和2 mg地塞米松混合,肌注,每天1次,連用3 d。
(5)母豬飼料中,每噸拌入1 kg的伊維菌素,連喂7 d,停1周后再連用1周。
(6)病豬按每千克體重0.2 mL的伊維菌素進行皮下注射1次,1周后再注射1次。
(7)病豬的飼料中添加礦物質、電解質多維。
經過以上幾項處理,10 d后病豬身體上痂皮漸漸脫落,沒有新的病例出現,治療效果較好。
造成該豬場仔豬疥螨病和滲出性皮炎混合發(fā)生的原因有3點:一是豬舍設備簡陋、粗糙,陰暗潮濕,管理粗放;二是豬場不按規(guī)定消毒,病原微生物無限制繁殖;三是近3年沒有做過驅蟲。當豬有疥螨感染,引起皮膚破損后,給葡萄球菌的侵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進而引起兩病的并發(fā)。
為了防止疥螨病的發(fā)生,豬場要制定驅蟲方案,并嚴格執(zhí)行。而對于滲出性皮炎,由于葡萄球菌為常見菌,并且沒有可用于預防該病的疫苗,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飼養(yǎng)管理工作,以防該病的發(fā)生。為此,要做好以下幾點。
(1)清除豬能接觸到的所有尖銳物品及毛刺。
(2)母豬進入產房前要進行驅蟲、消毒,清除傳染源。
(3)斷臍、去勢、打耳號時,用具要消毒,創(chuàng)口也要消毒,防止葡萄球菌從創(chuàng)口進入。
(4)仔豬按時驅蟲,防止體表寄生蟲破壞皮膚,進而感染葡萄球菌。
(5)防止仔豬爭斗、撕咬。
(6)如果豬有劃傷、刺傷要及時處理,防止感染。一旦發(fā)病要及時治療。
(7)降低飼養(yǎng)密度;加強通風;多變天氣采用干清糞,減少沖洗[5]。
(8)選好消毒藥,科學配比,定期進行圈舍和場區(q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