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玉林市 537000,電子郵箱:fengzonglian99@sina.com)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以持續(xù)呼吸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是由于經(jīng)常暴露于有毒顆?;驓怏w引起的氣道和/或肺泡異常所致的慢性肺部疾病。COPD患病率高,社會經(jīng)濟負擔重,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預計至2020年COPD將成為全球第三位死亡原因,是全世界慢性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1]。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人體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發(fā)生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tài),是一組以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高尿酸等多種代謝紊亂的癥候群,是COPD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有研究發(fā)現(xiàn),COPD與MS有密切關(guān)系,認為COPD合并MS可增加COPD急性加重的頻度和持續(xù)時間[2]。本研究探討COPD并發(fā)MS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內(nèi)科住院的COPD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86例,女34例,年齡(73.72±9.34)歲。入選標準:患者符合2013年COPD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合并活動性肺結(jié)核、肺纖維化、肺癌、高血壓病、糖尿病者。根據(jù)患者是否合并MS分為COPD合并MS組與COPD未合并MS組,MS根據(jù)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的標準[4]判定,具備以下條件3項或以上者可診斷為MS:(1)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2)血TG≥1.70 mmol/L(50 mg/dl);(3)血清HDL-C<1.04 mmol/L(40 mg/dl);(4)血壓≥130/85 mmHg;(5)空腹血糖≥6.1 mmol/L(110 mg/dl)或糖負荷后2 h血糖≥7.8 mmol/L(140 mg/dl)。同時根據(jù)2013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指南[2]標準,按COPD病情的輕重將COPD合并MS組患者分為輕度組與重度組。
1.2 檢測指標 患者入院后即測量身高、體重、血壓、腰圍,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肘靜脈血2~4 ml送檢驗科檢測TC(酶比色法)、TG(比色法)、HDL-C(酶比色法)、LDL-C(酶比色法)和空腹血糖(己糖激酶法)水平,儀器為德國羅氏Cobas 8000型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試劑均為羅氏生化試劑盒。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COPD合并MS的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120例研究對象中,COPD合并MS 42例,COPD未合并MS 78例。兩組患者在使用激素率、吸煙率、性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COPD未合并MS組與COPD合并MS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注:使用激素指吸入、口服或靜脈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時間≥3個月。
2.2 COPD合并MS組和COPD未合并MS組相關(guān)指標的比較 COPD合并MS組的體質(zhì)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腰圍、空腹血糖及TG水平高于COPD未合并MS組,HDL-C水平均低于COPD未合并MS組(均P<0.05)。見表2。
表2 COPD合并MS組與COPD未合并MS組相關(guān)指標比較(x±s)
2.3 COPD合并MS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相關(guān)指標的比較 COPD合并MS組輕度與重度組患者的BMI、腰圍、空腹血糖、TC、TG、HDL-C及LDL-C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COPD合并MS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相關(guān)指標比較(x±s)
2.4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賦值情況見表4),長期吸煙、使用激素、高BMI、腰圍大和高空腹血糖為COPD合并MS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5。
表4 賦值情況
表5 COPD并發(fā)MS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注:長期吸煙指吸煙指數(shù)≥200。
COPD患者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如代謝疾病(2型糖尿病、MS、血脂異常、肥胖等)、骨骼肌疾病(骨骼肌萎縮、骨質(zhì)疏松等)、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壓、肺動脈高壓等)、癌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和心理疾病(情緒低落、抑郁癥等)。有研究顯示,MS是COPD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且兩者有一定相關(guān)性,都是全身炎癥性疾病,由炎癥細胞因子、脂肪因子等介導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5]。本研究中,120例COPD患者有42例(35%)合并MS,發(fā)生率與Cebron Lipovec等[6]研究結(jié)果相似,但與其他研究結(jié)果不盡相同[7],考慮可能與研究人群的地域分布不同有關(guān)。
COPD患者合并MS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包括全身炎癥反應、脂肪細胞因子代謝的改變、體力活動減少、糖皮質(zhì)激素的應用和性腺機能減退[8-9]。全身炎癥反應是導致COPD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的主要機制。Vujic等[10]研究結(jié)果顯示,COPD合并MS患者的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未合并MS者,提示一些炎癥因子可能為CODP合并MS的獨立預測因子。Yasar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與淋巴細胞計數(shù)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COPD合并MS患者中明顯高于COPD未合并MS患者,NLR評估COPD并發(fā)MS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4.1%和84.4%,提示NLR可能可以作為COPD并發(fā)MS的預測指標。COPD患者因進行性勞累性呼吸困難,體力活動減少,可引起體重增加和肥胖,從而進展為MS,而脂肪細胞因子代謝的改變是介導全身炎癥反應的重要途徑,脂肪組織單位血供減少和血管新生不良引起組織缺氧,致使炎癥反應增加,進一步加重COPD病情。同時COPD患者需要長期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加上缺氧、呼吸過度等可導致性腺機能減退,而性腺機能減退是MS的危險因素之一[8]。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使用激素是COPD并發(fā)MS的危險因素之一。
BMI、腰圍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中心性肥胖是指體內(nèi)的脂肪,尤其是TG的過多聚積而導致的一種狀態(tài),可以產(chǎn)生較多脂肪因子及細胞因子,導致體內(nèi)代謝紊亂,使炎癥因子介導的COPD進一步發(fā)展[12]。另外,肥胖容易導致氣流阻塞,加重COPD患者氣流受限,導致病情加重。血糖升高可加重細胞內(nèi)糖負荷,引起細胞內(nèi)糖超載導致糖代謝增加,進而促進過氧化物和過氧亞硝基陰離子的生成,且容易并發(fā)感染,導致COPD急性發(fā)作[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OPD合并MS組患者的BMI、腰圍、空腹血糖及TG水平均高于COPD未合并MS組(均P<0.05),與其他學者[14]研究結(jié)果相似。而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高BMI、腰圍大和高空腹血糖是COPD患者發(fā)生MS的危險因素,因此,應告知肥胖或者高血糖COPD患者控制體重和血糖的重要性。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COPD合并MS患者中,輕度和重度組患者的BMI、腰圍、空腹血糖、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COPD合并MS的患者,其代謝相關(guān)指標水平并未隨著COPD病情的加重而升高。這與張明生等[15]研究的結(jié)果不一致,可能與納入研究對象及分組標準不同有關(guān)。
綜上所述,COPD合并MS在臨床上中較為常見,長期吸煙、使用激素、高BMI、腰圍大、高空腹血糖是COPD并發(fā)MS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