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鑫
芝麻大的事。
是農(nóng)家中的盛事。
布谷的一聲嗚叫是引子。一粒粒黃色的、白色的、黑色的、雜色的芝麻,跳蚤一般,從農(nóng)人的手掌中,一頭扎進(jìn)春天的泥土。
一轉(zhuǎn)身,田間地頭站滿身著綠色衣裳的小苗。一眨眼,小苗們在一個夜晚,集體闖入夏天。
一如既往,豫南夏日的晴空,油彩明亮刺眼。巨大的藍(lán)色玻璃屏幕中,炫耀著火球,白云是無語的過客,蟬聲膨脹。
一場暴雨過后,大片綠色芝麻地把泥土抬高,舉起一串串稠密的、潔白的、小小的喇叭花。站在正午的陽光下,腳踩40℃的泥土,打坐入定。歷經(jīng)日復(fù)一日的熏陶、開悟、涵養(yǎng),為一粒粒小小的籽實(shí)汲取山川的靈氣、土地的芬芳。
又一陣?yán)茁曔h(yuǎn)去。
芝麻們繼續(xù)快樂開花。
一步步走上高處。
我從何處來?
不時地走一走家族的黑白路線圖。
從江西筷子巷、瓦屑壩,到湖北、河南、安徽交界處金剛臺下。
家族中一支支面目全非的先祖,輾轉(zhuǎn)在這條路上。
一路風(fēng)雨吹散元朝、明朝、清朝、民國。
一雙腳掌結(jié)滿萬水千山的繭子。
一行淚水把故鄉(xiāng)越?jīng)_越遠(yuǎn)。
帝國的草民,大地的螻蟻。
耕夫、走卒、引車販漿者流,間或一顆讀書種子,偶爾一粒芝麻官。
婚慶,繁衍,壽終正寢,旱澇,兵匪,夭折。一代又一代,五味雜陳的春秋,難以把持的時光。
從泥土中誕生,回到泥土的故鄉(xiāng)。容顏日漸脫落,姓名逐一枯萎。
在隨遇而安的他鄉(xiāng),栽下一棵記性草,扎下根去。
用上好的紙張,精致的石印,擺出官府公文的架勢,召集每一位逝去的族人,長幼為序,不分貴賤,永久地聚族而居,落座一幢白紙黑字的祠堂。
供奉百年。
敬上香火。
反復(fù)念叨。
高貴的心地也會生長稗草。
一株傳統(tǒng)的稗子混跡于黃金的水稻。
孿生的兄弟,亂真的面孔。只有滿面滄桑的老農(nóng)一眼認(rèn)出你:淺些的顏色,毛澀的葉片,松弛的葉鞘。
總也掩藏不住稗子本性。
習(xí)慣高高在上,早早亮出一撮撮細(xì)小的稗子。
鶴立雞群,暢飲秋風(fēng),睥睨彎下腰身的水稻。不屑雜草稻、畫眉草、雀麥草。
稗子常常如數(shù)家珍,一身是寶:幼苗與根止血,莖葉織出鮮亮的紙張,鮮草干草谷粒是一道道精美的大餐,多少飲者稗子酒前競折腰。
惡性雜草?
別把稗子不當(dāng)糧食。
試看一年年修訂版的《稗類鈔》。
(選自《中原散文詩》201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