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波 朝陽二三四醫(yī)院內五科 (遼寧 朝陽 122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無創(chuàng)呼吸機與高流量吸氧濕化儀治療呼吸衰竭患者的差異。方法:本研究對2016年8月~2017年12月來本院就診的85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2例)和實驗組(43例),對照組使用高流量吸氧濕化儀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呼吸衰竭臨床療效。結果:組內比較,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呼吸頻率(21.34±4.16)次/min較治療前(24.63±2.54)次/min減少,血壓有所降低;實驗組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后,呼吸頻率(24.03±1.73,18.35±3.25)次/min和血壓(110.15±10.53,115.78±19.24)mmHg變化相當,均無顯著變化(P>0.05)。組間比較,高流量吸氧濕化儀對患者刺激較小,更有助于降低心率,但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更能有效控制患者呼吸頻率。兩組治療方式對患者血壓影響不顯著(P>0.05)。結論:無創(chuàng)呼吸機在控制呼吸頻率方面優(yōu)于高流量吸氧濕化儀,但后者治療方式更有利于患者恢復,對患者的刺激更小。
感染性休克是一種發(fā)生率較高的并發(fā)癥,老年人是其主要發(fā)病群體。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較弱,若出現(xiàn)合并呼吸衰竭,不能及時救治,會對患者產(chǎn)生致命危害。目前,對感染性休克合并呼吸衰竭治療方案中,氣管插管術是常用方法,其缺點是容易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健康有重要影響[1]。近年來,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方式取得較大進展,但受醫(yī)療條件的限制,無創(chuàng)呼吸機仍不能得到廣泛應用,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選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61~80歲,平均(71.5±7.1)歲;實驗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齡62~82歲,平均(71.9±7.3)歲,兩組病程均為3~12年,平均(5.1±7.2)年。兩組資料比較,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2]:①胸悶、氣短;②符合肺心病、呼吸衰竭診斷;③知情同意;④發(fā)熱。排除標準:①肺大泡、氣胸等;②心、腎功能不全等;③惡性腫瘤患者;④心律失常。
對照組采用高流量吸氧濕化儀(新西蘭Fisher Paykel公司生產(chǎn)的AirvO2PT101)治療。實驗組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美國泰科公司生產(chǎn)的Puritan Bennett KnightStar330)輔助通氣治療。按照呼吸衰竭診療規(guī)范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兩組治療時間為一周,對照組采用口鼻面罩配合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呼吸頻率和血壓等主要生命體征變化,住院時間和生活質量比較。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其中心理、機體功能為主要指標,患者生活質量分數(shù)越高越好。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對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患者呼吸頻率通氣較治療前加快,血壓情況變化不明顯,有所降低。實驗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后,患者呼吸頻率和血壓變化情況不明顯(P>0.05)。在呼吸頻率上實驗組比對照組更能有效控制;而對照組對患者的刺激比實驗組少,有效降低心率。另外,兩組治療方式對患者血壓影響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呼吸頻率(次/min) 血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2) 24.63±2.54 21.34±4.16a 108.34±12.54 113.53±16.48a實驗組(n=43) 24.03±1.73 18.35±3.25ab 110.15±10.53 115.78±19.24ab t 1.291 0.846b 0.237 0.076b P 0.26 0.45b 0.82 0.94b
住院時間方面,實驗組(10.01±2.08)d比對照組(14.23±2.96)d少(P<0.05);生活質量方面,患者的心理和機體功能評分,實驗組(77.63±3.58,67.53±2.55)分均比對照組(43.02±3.05,41.49±3.09)分高(P<0.05)。
呼吸衰竭是一類ICU高發(fā)的重癥疾病,患者會發(fā)生感染性休克,伴有心率增快,呼吸頻率改變,體溫顯著升高等癥狀,嚴重時患者缺氧會引發(fā)心律失常。對于該病的治療,通常采用改善通氣和心功能方式[3]。目前,呼吸機輔助通氣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有創(chuàng)技術對氣道管理有效的同時,增加患者感染的情況。因此撤管脫機的時間長短對患者有著重要影響。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患者吸氧后會出現(xiàn)氣道干燥的情況,影響患者排痰,也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因此,氣道濕化的方法更受患者和醫(yī)生的青睞[4]。目前,高流量吸氧濕化儀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應用是一種新的無創(chuàng)通氣方式,其可以有效地保持吸氧濃度,改善通氣功能,將濕化效果達到最佳。高流量吸氧濕化可以減少吸氣阻力,提供低水平氣道正壓,有效地降低了氧耗。氣道濕化利于患者排痰,減少對呼吸道虱膜刺激,對呼吸癥狀的改善有著重要作用。相關研究報道,高流量吸氧濕化利于患者交流,減少了患者進食的不適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對患者撤管脫機有重要作用[5]。近幾年,無創(chuàng)呼吸機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已被應用。但醫(yī)療條件有限,不能廣泛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對患者心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低氧血癥,減少CO2的儲留,減輕患者心臟前負荷[6]。
本研究證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有一定的影響,優(yōu)質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對患者的恢復有重要影響。治療前后比較,實驗組控制呼吸頻率(18.35±3.25)次/min優(yōu)于對照組(21.34±4.16)次/min。實驗組住院時間(10.01±2.08)d明顯少于對照組(14.23±2.96)d;實驗組患者的心理和機體功能分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采用病例相對較少,相關數(shù)據(jù)存在不足之處,希望今后在臨床中有更深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