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守時的孩子。每天,我都會準時到校上課,準時放學回家。但曾經有那么一天,我回家特別晚。
那是小學六年級時的事了。一天課間時,我和好朋友張亮湊在一起,聊著我們喜歡玩的游戲。這時,我們的好朋友王明興急匆匆地跑過來,說:“雪輝、張亮,今天放學我們一起去廣場玩會兒籃球吧!好長時間沒打球了,手都癢癢了。今天我們痛痛快快地打一場!”
話音剛落,張亮立即響應道:“好啊好啊,我早就想去啦,我舉雙手同意!”而此刻的我內心卻矛盾不已:小學生活將要結束了,這樣能和好伙伴們一起玩耍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真想酣暢淋漓地玩一回。可轉念一想,我家離學校很遠,回去晚了就沒有車了,媽媽會擔心我的。該怎么辦好呢?看著他們期待的眼神,我腦子里突然有了主意。我可以去學校附近的大姨家住上一晚。因為在這之前,爸爸媽媽臨時有事時,都會把我安排在大姨家的。到大姨家用大姨的手機跟媽媽打聲招呼就行了。
想到這兒,我高興地接受了好朋友的邀約。放學后,我馬不停蹄地向大姨家走去,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因為好久沒有和伙伴們痛快地玩兒了。況且,今天老師還沒有留作業(yè),真可算是天助我也!
一進門,就聽見有人在和大姨打電話,大姨回頭看到我說:“雪輝,你媽媽打電話來了,你來接一下?!蔽亿s忙接過電話說:“媽媽,是我?!边@時,就聽見電話那邊的媽媽急切地說:“兒子,你怎么沒回家???媽媽把飯菜都做好了,都是你最愛吃的菜,快回來呀!”“媽媽,我今天……不想回家,想在大姨家住。因為,我和幾個同學約好了,一會兒去廣場打籃球。”我吞吞吐吐地說道。電話那邊沒有了聲音,心安理得的我那一刻沒有絲毫的內疚感,直接掛掉了電話。我放下書包,和大姨簡單地說了幾句話后,就急匆匆地向樓下跑去。
和小伙伴們走在去廣場的路上,朋友們有說有笑,可我的心里卻怪怪的。之前的興奮、歡喜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懊悔與不安。我分明感覺心里有個聲音在問:“你這樣做對嗎?媽媽為你精心準備了最愛吃的飯菜,用心良苦,她正等著你回家呢??赡銋s因為貪玩沒有顧及到她的感受,你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嗎?”我猜此刻,媽媽一定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餐桌旁,久久不愿拿起碗筷,黯然地望著窗外……這一幕仿佛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想到這兒,我終于做出了最后的選擇,跟伙伴們說了一聲,就往回家的方向走去?!鞍偕菩橄取?,我相信這樣做才是正確的,我相信我的伙伴們一定會理解我的。
雖然回到家時,天已經黑了,但我的心里卻那么明亮。
那是我回家最晚的一天。
教師點評
在孩子們的記憶中,每天都是按時上學、按時放學,所以偶有回家晚的一天,一定會記憶深刻。馮雪輝同學真實記述了自己回家最晚一天的前前后后,表現了“我”對母親的理解和愛,突出了“百善孝為先”的主題。文章運用心理描寫,把人物的心理世界真切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真實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的心理描寫為本文增添了亮色。
(指導教師:李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