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華
紫砂壺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茗器,人們對它并不陌生。不僅是中國人對于其十分著迷,有許多醉心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外國友人同樣驚嘆于紫砂壺的儒雅風流。中國講究樸素的自然美,在藝術品的制作中往往與自然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不僅仿造自然之物的形貌,更強調(diào)在脾氣秉性上接近自然,有一種脫俗高遠的感覺。
在紫砂壺藝術創(chuàng)造之中,以竹為主題的紫砂壺常常出現(xiàn),這得益于中國深淵悠久的竹文化。作為“歲寒三友”以及“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竹,因其外形特征而被看作是君子這一理想人格的化身,因此以竹為主題的紫砂壺往往體現(xiàn)出手工藝人對于高尚人格的贊揚和追求,此類紫砂壺的意境也是清新脫俗,使人感覺猶如深處竹林之中,內(nèi)心舒暢平緩,接受自然撫慰。
此件“清風竹影壺”就好似一幅寧靜而清新的竹林風景畫,手工藝人在此壺之中不僅展現(xiàn)了精湛的制作技藝,并且體現(xiàn)出一種美術特征,呈現(xiàn)出一種“畫中有壺,壺中藏畫”的特征,同時也揭示了此壺特有的“三美”特征。
首先我們要分析的即是此壺的造型美。此壺是從圓器造型上發(fā)展而來的,壺身圓潤可愛,小巧憨厚,流動溫婉的線條構造起的壺身呈半圓形,沉靜而富有力量,有幾分厚積薄發(fā)的韻味。壺上方是一個光潔平整的平面,與嵌入式的壺蓋相結合,使得壺身像一個碗狀。壺嘴粗大,線條較為硬朗,曲折向上,有竹節(jié)裝飾,自然生機旺盛。此壺為提梁壺,高聳的提梁置于壺上方,同樣有竹節(jié)裝飾,值得注意的是,提梁呈現(xiàn)出一種不規(guī)則形狀,靠近壺嘴一側微微向內(nèi)側收。壺鈕則為竹節(jié)橋鈕,沿著壺鈕到壺面還有清晰的竹葉紋樣,整件紫砂壺洋溢著一種清新的竹林之氣。
其次我們要看此件紫砂壺的意境美。所謂清風竹影是指竹子在清風吹拂之下不斷搖曳,在陽光的照耀下竹影斑駁的美景。因此如何以靜襯動就成為此件紫砂壺意境營造的一個重點。此壺提梁的不規(guī)則形狀恰好體現(xiàn)出清風的吹拂,宛如竹子在風中搖曳,而壺蓋上的青翠竹葉恰似斑駁竹影,清風竹影這一畫面也就在紫砂壺之中體現(xiàn)出來了。
最后我們再進入此件紫砂壺內(nèi)部來探究它的文化美。竹子在中國是一種內(nèi)涵十分豐富的植物,這來源于它獨特的外形和生活特性。竹子筆直有韌性,中通外直,通身翠綠,且在寒冷的冬季仍能保持這種特性。竹子雖不開花,但卻有一種清香,古人常在竹林之中雅集,進行詩詞唱和或是修佛論道的活動,因此竹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高雅的一面。在紫砂壺創(chuàng)作之中,以竹為主題的紫砂壺通常是有著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此件紫砂壺也不例外,在清風竹影之中,人們能夠聆聽自然的聲音,聆聽竹葉在風中低吟。當香茶注入此壺之中,宛如清風中夾帶著竹香與茶香,自然令人身心愉悅。而人們也能感悟何為君子氣度,何為儒雅,這些都潛藏于壺中各個部分,等待著人們?nèi)グl(fā)掘。
除了竹節(jié)裝飾之外,此壺是一件工藝精湛的光器作品。紅潤的表面不見一絲瑕疵,光澤度適宜,色澤柔和。且具有紋理質(zhì)感,保留了天然紫砂泥的特色,也就更凸顯出自然的感覺。文學家蘇軾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笨梢娭駥τ谌诵郧榈奶找弊饔?,此件紫砂壺雖然身材雖小,但卻能給予人豐富的遐想和置身竹林的感覺,這也正是“清風竹林”的意義。
通過對此件“清風竹林壺”的分析,我們揭示了此件紫砂壺所包含的造型美、意境美與文化美。同時也了解到此件紫砂壺與其他“竹”主題紫砂壺的不同之處。作為中國傳統(tǒng)陶制藝術品中的上乘之作,紫砂壺不僅彰顯著紫砂泥的獨特性,更為自然事物提供了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體現(xiàn)出手工藝人非凡的創(chuàng)造性,正是在這些因素的融合下紫砂壺藝術才有今天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