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凝
一位富有的父親帶兒子去農(nóng)家,原本是為了讓兒子明白自家是多么富有,而兒子卻愛上農(nóng)家的田園美景,感嘆自家是多么貧窮。啞口無言的父親一定也陷入了沉思:真正的富有,到底是擁有更多的錢,還是更多的“風景”?
誠然。生活中沒錢是不行的。然而,人對金錢或物質(zhì)的需求實際上卻是十分有限的。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蘇格拉底在雅典市場上閑逛??戳四切┝宅槤M目的商品后驚嘆:“這里有多少我用不著的東西?。 ?/p>
今天,也有許多極簡主義的踐行者.他們認為。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是物欲的減少。
減少物欲,是否意味著生活寡淡無味呢?非也。孔于曾稱贊其最得意的門生顏淵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沒有批評顏淵缺少生活情趣,反而贊其為賢者,為什么呢?因為顏淵擁有更豐富而精彩的精神世界,并且沉浸于這個世界里,樂此不疲。
可見,物質(zhì)的減少,并不意味著趣味或幸福的減少。相反。不去過多關(guān)注金錢或物質(zhì),會更有助于擁有精神世界的美好“風景”,后者才是區(qū)別人生質(zhì)量與人生境界的決定因素。能夠使自己靈魂有趣、使世界美好,就是真正的富有。
楊瀾曾說:“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學(xué)、讀那么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diào);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睏顬懻f的是讀書的事,但又何嘗不關(guān)乎人生的貧窮與富有呢?
如楊瀾、董卿般的現(xiàn)代知識女性,“腹有讀書氣自華”,以自己的知識、智慧與才華,描繪著如詩如畫的人生風景,向世界奉獻著別樣的美好,她們與那些珠光寶氣卻腹中空空的炫富女相比,誰是真正的富有者,不是一目了然的嗎?
能夠勇敢地追求夢中的風景。也是真正的富有。毛姆名作《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在手邊的“便士”與高遠的月亮之間選擇了后者。他拋妻棄于,離開原本安逸美滿的生活,從零開始學(xué)作畫一一不是為了賣錢,只是為了作畫的理想。窮困潦倒、居無定所、疾病纏身,這些都未使他退回原來的安逸。最終,他與自己的作品一起葬于火海,在孤獨中實現(xiàn)了靈魂的升華。
你能說思特里克蘭德是貧窮的嗎?不,他才是真正的富有!
當然,物質(zhì)的富有與精神的富有并不截然對立,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也很難像思特里克蘭德一樣全然純粹地將生命交予理想。然而,物質(zhì)的富有終難永恒,只有精神的富有才是根本,而美好的理想最有魅力。不管是否擁有寬敞的別墅、考究的花園、豪華的泳池,我們都至少可以在每天的忙碌之外,抽一點時間,沉醉于那遼闊的原野、潺潺的小河、滿天的星星;或者環(huán)視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它是否已低俗破?。炕蛘叨嗽斠幌伦约旱膬?nèi)心,看看里面是否已荒草萋萋?之后,再拿出一些勇氣與精力,將自己的精神家園建設(shè)得風景獨好。如此。方能避免生命淪于赤貧,而成為一個幸福的精神富翁。
指導(dǎo)老師評語:
本文談“富有”,從“風景”切人,深入“精神家園”的層面,立足現(xiàn)實而遠涉歷史、仰望理想,觀點鮮明,見解深刻、脫俗,且不乏辯證思考。在論述過程中,作者廣征博引,娓娓道來,行文自然,水到渠成;語言清新流暢,情感充沛真摯。整體看來,全文思路開闊而邏輯嚴謹,結(jié)構(gòu)清晰而無斧鑿痕跡,較之大部分中學(xué)生的作品,可以說勝出了一籌。
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