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老年病科,湖北 武漢 430022)
為了分析針對患有腦卒中性吞咽障礙病患,最佳的早期鼻飼臨床護理路徑,本次臨床觀察實驗研究選取于2017年4月- 2018年5月本院所收治患有腦卒中性吞咽障礙病患106例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兩組病患采取不同的早期鼻飼臨床護理路徑,以下為本次臨床觀察研究的結果:
選取于2017年4月- 2018年5月本院所收治患有腦卒中性吞咽障礙病患106例為研究對象:干預組男病患為27例,女病患為26例,年齡區(qū)間為:59-83歲,平均的年齡即為:(65.08±3.08)歲;常規(guī)組中,男性病患29例,女病患24例。年齡區(qū)間為:60-81歲,平均年齡:(66.10±3.10)歲;病患與家屬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試驗,均簽署知情的同意書。兩組病患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基本意義,具有著一定可比性(P>0.05)。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藥物與靜脈的營養(yǎng)支持。以此為基礎,常規(guī)組采用經口進食護理路徑,在7-10d之后實施鼻飼。而干預組,則采用胃管留置鼻飼飲食護理路徑,以下為具體護理措施:(1)心理干預:快速建立良好的護患交流關系,盡可能地了解病患真實意愿及需求,適當給予一定心理指導,以消除病患不良的情緒及心理,幫助病患樹立自信心,提高病患對于鼻飼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2)體位干預:床頭需抬高至30°-90°角,取病患坐位或者半臥位,尤其是在食物注入后期,必須保持住該體位,以減少食物的反流,易于食物在病患體內逐漸消化吸收;(3)鼻飼管與營養(yǎng)餐干預:鼻飼管必須妥善地固定,避免出現(xiàn)脫管情況;鼻飼前后均需注入20ml的溫開水,以能夠確定好胃管具體位置,并把管道沖洗干凈,注意把控食物注入的速度,切不可過快,保持在15-20min/次;待注入完畢后,必須及時關閉胃管,用清潔紗布將末端包裹好;營養(yǎng)餐,必須保證配置新鮮,冰箱溫度需調節(jié)至4℃ ,用以儲存營養(yǎng)餐。鼻飼時,應當倒出實際所需用量,并將其加熱至40℃左右,確保營養(yǎng)餐干凈衛(wèi)生;(4)口腔練干預:因病患不能夠從口腔處進食,口腔內部黏膜會處于干燥狀態(tài),護士需每日護理3次病患的口腔,以改善口腔內部黏膜的干燥狀態(tài)。同時,還需結合病患口腔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溶液,以免病患口腔內部滋生細菌;(5)吞咽功能訓練干預:每次鼻飼之前,護士均需指導病患做吞咽功能的訓練,可采用空咽及咽部的冷刺激法,來做吞咽功能的訓練,通過冰凍的棉棒來刺激病患舌根、軟腭、咽后壁,以幫助病患提高自身吞咽反射的敏感性,再配合空咽訓練,以能夠更好地幫助病患提高自身的吞咽功能;(6)不良反應干預:為防止病患出現(xiàn)不良的癥狀反應,護士需密切監(jiān)測病患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情況,檢查可存在這食物反流、嗆咳、便秘、肺部感染及出血等不良反應情況。倘若存在這些不良反應,必須立即告知主治醫(yī)師予以診治。
(1)對比兩組病患的營養(yǎng)療效指標及住院天數指標評分情況。
(2)對比兩組病患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指標評分情況。
本實驗借助于專業(yè)的統(tǒng)計學spss20.0該系統(tǒng)軟件,以x2該檢驗計算法來進行資料計數,使用以t值該檢驗計算法來計量資料。若P<0.05,則組間的數據對比有統(tǒng)計學的差異性。
通過對兩組的數據做出的對比,可以得出常規(guī)組病患入院第1d白蛋白(g/L)指標評分為(37.8±4.9)、血紅蛋白(g/L)指標評分為(113.4±22.2),入院第14d白蛋白(g/L)指標評分為(36.9±3.3)、血紅蛋白(g/L)指標評分為(121.3±22.1),病患實際住院天數指標評分為(29.5±4.8);干預組病患入院第1d白蛋白(g/L)指標評分為(35.8±5.6)、血紅蛋白(g/L)指標評分為(107.0±20.0),入院第14d白蛋白(g/L)指標評分為(37.7±3.6)、血紅蛋白(g/L)指標評分為(123.3±23.4),病患實際住院天數指標評分為(23.5±3.4)。由此足可表明,相對于常規(guī)組,干預組的病患在營養(yǎng)療效指標及住院天數指標評分上略占一定臨床優(yōu)勢,組間的數據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性,t=3.172,P<0.05。
通過對兩組的數據做出的對比,可以得出常規(guī)組病患在接受護理服務后期,有7(13.51)例病患出現(xiàn)了便秘該不良癥狀表現(xiàn)、有6(11.32)例病患消化道有出血該不良癥狀表現(xiàn)、有5(9.44)例病患出現(xiàn)肺部感染該不良癥狀表現(xiàn),不良癥狀反應總發(fā)生率為33.96%;以得出干預組病患在接受護理服務后期,有3(5.66)例病患出現(xiàn)了便秘該不良癥狀表現(xiàn)、有2(3.77)例病患消化道有出血該不良癥狀表現(xiàn)、有1(1.87)例病患出現(xiàn)肺部感染該不良癥狀表現(xiàn),不良癥狀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1.30%;以上對比數據足可表明,相對于常規(guī)組,干預組的不良癥狀反應發(fā)生率指標評分結果略占一定優(yōu)勢,不良癥狀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組間的數據對比有統(tǒng)計學的差異性,x2=4.019,P<0.05。
腦卒中,在臨床上通常又稱之為中風癥,屬于急性的腦血管類疾病[1]-[2]。一般情況下,腦卒中病患均會伴有吞咽功能性障礙,無法讓食物通過正常的吸收消化途徑來攝取[3]-[4]。早期鼻飼,它能夠幫助患有腦卒中伴有吞咽功能性障礙的病患,給予腸道內部的營養(yǎng)飲食干預,提高腸道蠕動能力,讓病患體內蛋白質能夠更好地合成增加,提高病患的生存質量。那么,為了提高早期鼻飼的干預效果,臨床護理工作往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能夠從多方面出發(fā)輔助早期鼻飼,提高鼻飼干預效果。經過本次臨床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較于常規(guī)的經口進食護理路徑,在7-10d之后實施鼻飼。采用胃管留置鼻飼飲食護理路徑之后,病患的營養(yǎng)療效指標及住院天數指標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指標評分,均略占一定臨床應用優(yōu)勢。故胃管留置鼻飼飲食護理路徑,是腦卒中伴有吞咽功能性障礙的老年病患,最佳地早期鼻飼臨床護理路徑,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意義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