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縣人民醫(yī)院(456750)李文娟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淇縣人民醫(yī)院接診的胃潰瘍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2~76歲,平均(39.8±9.0)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為23~75歲,平均(39.6±8.6)歲。兩組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健康宣教,用藥指導以及環(huán)境干預等基礎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加強健康教育,詳細如下。
1.2.1 將胃潰瘍的相關知識詳細告知患者,從而有助于提高其治療配合度。積極和患者溝通,及時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再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患者的擔憂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行干預。耐心為患者解答疑惑,主動幫助患者,安慰、關心患者,讓患者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告知患者本科曾治療成功的典型案例,樹立患者治療的信心,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
1.2.2 將規(guī)律飲食對病情恢復的重要性向患者進行強調,鼓勵患者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盡量選擇食用高纖維且清淡的食物,并嚴格禁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囑咐患者勤洗手,加強對餐具進行清潔與消毒的力度,避免感染。
1.2.3 正確指導患者服藥,在用藥前需要詳細告知患者相關藥物的作用機制以及用法用量等,以進一步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以免發(fā)生私自停藥或是增減用藥量的問題。將用藥后可能出現的副反應及其防治措施詳細告知患者,讓患者能夠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從而有助于減輕患者因藥物副作用所致的焦慮。
1.2.4 適當運動能增強患者的機體抵抗力,減輕心理壓力。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狀況,為其制定科學的有氧運動方案并鼓勵患者每日做適量的有氧運動。運動期間需要嚴格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避免高強度運動所致身體創(chuàng)傷。
1.2.5 患者離院前,對其施以系統性的出院指導。準確告訴患者回院復診的時間,并囑咐其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待患者離院后,護士需采取電話隨訪或家訪的方式對其進行隨訪,以充分了解其病情恢復的情況,并予以患者生活上的指導。
1.3 評價指標 以SF-36量表[1]評價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護理滿意度判斷 ①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調查問卷評分達到90分以上。②基本滿意: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調查問卷評分達到60~89分。③不滿意: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調查問卷評分達到0~59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定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F-36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的SF-36評分為(85.71±3.4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14±3.97)分(P<0.05)。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4.0%,高于對照組的82.0%(P<0.05)。
近幾年來,健康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醫(yī)學專家和學者的青睞。在馬樹芬[2]的研究中,選擇218例胃潰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并對其中的109例患者加用健康教育措施,結果顯示,健康教育組的護理滿意度和SF-36評分以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本研究中,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4.0%,高于對照組的8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和馬樹芬的研究相似;觀察組SF-36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健康教育的實施可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并有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用藥效果。健康教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胃潰瘍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讓患者能夠更加積極地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從而有助于促進其病情恢復,提高臨床療效。此外,通過健康教育,還能顯著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幫助緩解不良心理,讓患者能夠以一種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和治療,以有效提升其療效,從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預后。
綜上所述,在胃潰瘍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當中,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和意義,可顯著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還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