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白俐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建湖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6000)
食管癌是一種發(fā)生于消化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臨床中主要通過化療以及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手術治療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因此,化療和放療是臨床中較為常用的治療方式[1]。在化療過程中,會對患者身體產生較大的影響,能夠使產生多種不良反應,其中口腔黏膜炎是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該種并發(fā)癥雖然不能夠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但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對集束化口腔護理改善食管癌患者化療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口腔黏膜炎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具體情況如下所述。
將本院近兩年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與觀察,所有患者均進行化療,且同意此次研究。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各有39例患者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20例、19例;年齡在48-66歲之間,平均為(53.98±3.67)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19例,女性患者為20例;年齡在46-67歲之間,平均為(52.98±3.97)歲,參與本探究的患者均為IV期之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顯示差異并不明顯(P>0.05),可比性較高。
對照組患者實施的使化療期間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并告知患者化療過程中的應注意事項,尤其注重口腔衛(wèi)生,并使用生理鹽水漱口。
實驗組患者采用集束化口腔護理,并對食管癌患者化療期間可能發(fā)生的口腔黏膜炎因素考慮到護理工作中,并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首先應在制度上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并由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集束化護理小組,并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指定相應的護理制度,由護士長進行監(jiān)督,應將護理工作細節(jié)落實到實處,并出臺相應的獎懲措施。
評估患者的口腔情況,患者入院后集束化護理小組的工作人員應對患者口腔情況進行評估,并記錄下相應的信息,應對口腔護理知識向患者進行介紹,使其對口腔護理引起重視,從而對于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夠主動地配合,使護理的依從性得到提高。
集束化口腔護理干預,患者應保持口腔清潔,若患者存在口腔中疼痛等臨床癥狀需要及時上報護理人員,若患者本身未發(fā)現(xiàn)異常,應早、晚對患者口腔的情況進行檢查,還可以采集患者的口腔中的標本,送至檢驗科進行檢驗;若進食前患者口腔中的PH值偏酸,可以使用濃度為2%的硼酸溶液漱口;若患者口腔中的PH值偏堿性,可以使用濃度為3%的碳酸鈉溶液進行漱口?;颊呷朐?天后,患者均使用碳酸氫鈉漱口,能夠對口腔中的真菌產生抑制作用。
口腔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應進行張口練習,將口張到最大,并保持該狀態(tài)5秒中,待患者逐漸適應后,可以延長患者張口時間,每次進行50下,每天最少進行兩次鍛煉,通過張口鍛煉有助于患者口腔中的氣體交換,對口腔中厭氧菌的生長環(huán)境能夠起到抑制作用。
對兩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發(fā)生率及口腔健康評分進行觀察對比。
口腔健康評分根據(jù)患者口腔健康評估表進行判斷,該表能夠對患者口腔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給予評分,分數(shù)越高則證明患者的口腔狀況越好。
使用SPSS14.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口腔健康評分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口腔黏膜炎發(fā)生率以(%)表示,行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口腔健康評分為(18.36±3.37)分,對照組患者的口腔健康評分為(12.98±2.92)分,與對照組相比較,實驗組患者的評分更高,組間差異呈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中,1例患者發(fā)生口腔黏膜炎,其口腔黏膜炎發(fā)生率為2.56%,對照組患者中,7例患者發(fā)生口腔黏膜炎,其口腔黏膜發(fā)生率為17.95%,兩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014,P=0.025)。
化療和放療是臨床中常見的治療食管癌的方式,但化療過程會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影響,使其產 生多種不良反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口腔黏膜炎。因此,需要考慮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來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患者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
集束化護理能夠對食管癌患者口腔進行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的口腔狀況進行評估,同時,能夠對患者的口腔酸堿性進行護理干預,調整患者口腔的酸堿平衡,降低患者的口腔中的真菌含量,還能夠對患者的口腔進行張口訓練,能夠使口腔中的氧氣增加,從而能夠對厭氧菌產生抑制[3]。
綜上所述,通過集束化口腔護理能夠降低化療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發(fā)生率,同時,能夠使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得到緩解,因此,集束化口腔應在食管癌化療患者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