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林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肝膽甲乳外科,江蘇 南通 226001)
乳腺癌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后不僅會承受疾病痛苦,還會加重心理負擔,直接降低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在確診之后通常是采用手術治療、化療等[1],但術后大部分患者會存在肢體水腫情況,影響到患者的術后恢復與生活自理能力[2]。鑒于此,本次研究在乳腺癌術后護理干預中加強患肢功能鍛煉康復展開相應的分析,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70例接受乳腺癌手術患者,據(jù)應用護理方案不同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5例,年齡35~65歲,平均(46.78±4.21)歲;對照組35例,年齡36~67歲,平均(46.12±4.33)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可比(P>0.05)。本次研究均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定時查房,及時給予健康指導及并發(fā)癥防治。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全面康復護理:(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且耐心的和患者交流,鼓勵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掌握患者心理變化,并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緩解負面心理;(2)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需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康復環(huán)境,適當調節(jié)室內溫濕度,保持室內空氣清新;(3)功能鍛煉:據(jù)患者術后恢復程度,制定科學個體化的肢體鍛煉康復計劃,術后1d指導進行腕部與手指活動,練習屈腕、握拳及伸指等練習,術后3d指導前臂屈伸練習,術后5d指導對側肩膀和同側手摸耳,術后2周指導肩關節(jié)練習,主要包括肩關節(jié)、爬墻、外展及壓壁等訓練[3],術后1個月?lián)颊叩幕謴统潭?,可使用抗阻力器材和彈力繩等聯(lián)系,增強患者的患肢運動耐力與強度;(4)創(chuàng)口護理:術后需要密切關注創(chuàng)口的變化,包括皮瓣顏色、出血及感染情況,同時注意胸帶包扎切勿用力過度,避免影響到血液循環(huán),并固定好引流管,防止發(fā)生脫落情況。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術后引流量與引流時間、肩關節(jié)外展范圍及生活質量(依據(jù)DSQL評分標準,百分制,分值與生活質量高低呈正比)。
術后引流量(ml):觀察組(550.36±62.01),對照組(632.04±78.45),比較結果為(t=23.014,P=0.000);引流時間(d):觀察組(55 0.3 6±6 2.0 1),對照組(632.04±78.45),比較結果為(t=23.014,P=0.000)。觀察組的術后引流量與引流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肩關節(jié)外展范圍(°):觀察組(172.24±7.03),對照組(120.45±3.89),比較結果為(t=18.562,P=0.000);DSQL(分):觀察組(92.11±3.87),對照組(68.78±4.56),比較結果為(t=20.069,P=0.000)。觀察組的肩關節(jié)外展范圍與DSQL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加上生活習慣的改變,使得乳腺癌發(fā)病率久居不下,已經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F(xiàn)階段手術治療方案為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手術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導致患者術后患側上肢出現(xiàn)功能障礙現(xiàn)象,患者生理與心理遭受到雙重打擊,對預后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術后干預方案。
本次研究觀察組加強術后患肢鍛煉干預后其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張萍[4]研究報道結果類似,可見該方案的可行性與有效性。通過心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疏導不良心理,對康復樹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為患者提供舒適且安靜的環(huán)境,能夠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及恐懼等心理,使患者感受到來自醫(yī)院的關懷,進而有效增強護理配合度,同時指導患者功能鍛煉,能夠有效促進患肢功能恢復,并注意創(chuàng)口護理,能夠避免患者出現(xiàn)感染情況,加快創(chuàng)口愈合,進而縮短住院時間,使患者能夠回歸到正常生活。
綜上所述,對于乳腺癌手術患者術后加強護理干預和患肢鍛煉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