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平
(松原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伴隨周圍基層細胞的代償性肥大和增生的一種良性病變。本病多發(fā)生于育齡期女性,多見于40歲以上的經產婦,約半數(shù)患者合并子宮肌瘤,一部分人合并內膜異位癥。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藥物進行治療,其中又以激素為主,雖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但常反復發(fā)作且妊娠率依然較低,且對卵巢產生過度刺激,引起停藥后內分泌紊亂等。臨床療效不夠理想。該研究采用康婦炎膠囊灌腸聯(lián)合孕三烯酮口服治療子宮腺肌病,對77例子宮腺肌病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具體方法如下。
對照組:應用孕三烯酮口服,2.5 mg/次,2次/周,首次于患者月經后第2天服用,3 d后服用第2次,即每周服用2次。
觀察組:口服孕三烯酮的同時配合康婦炎膠囊灌腸,灌腸方法:囑患者晨起排空大便后,取10粒到15粒膠囊,取出其內藥物溶于溫開水中約100 mL,日一次保留灌腸(按照保留灌腸方法操作即可)。
康婦炎膠囊(山東步長神州制藥有限公司)主要藥物組成:蒲公英、敗醬草、赤芍、薏苡仁、蒼術、當歸、川芎、香附、澤瀉、白花蛇舌草、延胡索;主要功效:清熱解毒,化瘀行滯,除濕止帶;主治:用于濕熱蘊結所致的帶下量多,月經量少,后錯,痛經。本研究取康婦炎膠囊內藥物來保留灌腸,改變其用藥途徑,不但可以增加臨床療效,還可以減少長期服用藥物對胃腸的刺激癥狀。尤其當今社會繁忙的工作,多數(shù)人存在胃潰瘍或糜爛性胃炎等胃部疾病,承受不了長期藥物刺激。
(1)病史:人工流產史、痛經史、刮宮史等。
(2)臨床表現(xiàn):<癥狀>:①月經失調,主要表現(xiàn)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伴有血塊;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月經前后點滴出血。②痛經特點是繼發(fā)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常在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出現(xiàn),當經期結束痛經即緩解。③腰骶部疼痛。
<體征>:婦科檢查子宮常均勻增大呈球形,子宮腺肌瘤可表現(xiàn)為質硬的結節(jié)。子宮一般不超過孕12周大小。臨近經期,子宮有觸痛感;經期,子宮增大,質地變軟,壓痛比平時更明顯;經期后,子宮縮小。
<檢查>:①陰道超聲檢查
超聲特點分彌漫型和前后壁型,彌漫型超聲特點:子宮球形增大,內膜線居中,經陰道超聲肌層回聲增高,呈分布不均顆粒狀。前后壁型超聲特點:病變局限分布于整個前壁或后壁,偶見于側壁,多見于后壁,子宮對稱性增大,向后方隆起,宮腔線前移,伴肌層回聲不均勻表現(xiàn)。有時病灶局限形成腺肌瘤。
②血清CA125
部分子宮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這在監(jiān)測療效上有一定價值。
臨床療效:①痊愈:治療后痛經消失、月經正常、子宮恢復正常大??;②顯效:痛經明顯減輕,患者的痛經及腰骶部疼痛基本消失,宮體明顯縮小大于1厘米,月經量明顯減少,經期縮短至正常;③有效:患者的癥狀體征有所減輕,宮體縮小少于1厘米,停藥后癥狀無加重;④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繼續(xù)加重。
觀察組39例,痊愈14例,顯效13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87%;對照組38例,痊愈12例,顯效10例,有效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1.5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子宮腺肌病屬于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范疇,但是它不同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本研究針對子宮腺肌病,病變部位主要局限于宮體,機理是基底層子宮內膜侵入肌層生長所致[1]。西醫(yī)病因主要是由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產、慢性子宮內膜炎等造成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與腺肌病發(fā)病密切相關。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和逐漸加重的進行性痛經,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經前一周開始,直至月經結束,由于經量多可導致患者貧血,經期疼痛難忍、不孕等,給女性帶來身體、心里、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她們的身心健康,目前,臨床上西醫(yī)多采用藥物治療,孕三烯酮是其中較為常用的藥物。該病在中醫(yī)中屬于“痛經”“癥瘕”“不孕”“月經過多”等范疇[2],中醫(yī)認為該病的病機主要是血瘀,瘀阻沖任,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本病的發(fā)生,中成藥康婦炎膠囊為治療婦科炎癥濕熱下注、瘀血阻絡的常用藥物,且臨床療效肯定,本病由于病灶在子宮,與直腸毗鄰,固將其用藥途徑改為保留灌腸,臨床效果更確切,減少胃腸道刺激,本觀察表明,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子宮腺肌病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應用西藥治療效果,進一步證明中醫(yī)中藥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的臨床療效是肯定的,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