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軍 郭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與革新。雖然,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比較常見,但由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使其存在某些弊端,需要廣大教師去改良。本文將依據(jù)實際探究現(xiàn)有師生互動模式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科學、合理的改良方法,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師生互動不再過于形式化,順應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關(guān)鍵詞: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 探究策略
師生互動模式無論是在傳統(tǒng)教育里面,還是在新課改下的素質(zhì)教育中都比較常見。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過于形式化,師生互動的狀態(tài)不理想。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更多發(fā)需要教師引導,因此師生互動的效率也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不僅在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也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師生互動教學的現(xiàn)狀
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教師的引導為主,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深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對于新課改的概念理解過于淺薄,不明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重要理念,還是以舊的方法教學授課。還有部分教師雖然在教學中加入了師生互動的部分,但卻只是流于形式,對師生互動的內(nèi)涵馬馬虎虎,使師生互動教學的方法未能達到效果。
師生互動的方式應該趨于多樣化,而不單單只是以老師提問,學生來回答的單一模式。并且,語文作為母語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它不僅包含了書本知識,也能啟迪學生對于新事物的看法,形成自己小小的是非觀念,加強他們對知識的感性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以良好的師生互動模式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注重素質(zhì)教育的提升。
二、開展師生互動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和豐富教學理念
為使師生互動的氛圍更加良好,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順應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把學生和自身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從旁引導的理念牢記于心。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不再被動,而是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其中。在化被動為主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引導,以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1]。
比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搭船的鳥”的教學中,僅以題目為切入點帶入學生的情緒,可以提出你最喜歡什么鳥兒,為什么,關(guān)于鳥的種類與特點你知道什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使他們積極參與進去。
(二)互動模式多樣化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沒有固定的解題方式,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卻有很大的幫助,可以為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使學生增強與語言文字的關(guān)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小學語文的師生互動模式中,不應該僅僅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在互動中融入多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能夠主動學習知識,將自身認為是課堂的主體,學習起來更具動力。
比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去年的樹”的學習中,可以引入情境模式,讓同學們自發(fā)扮演文中對話的鳥和樹,以還原情境的模式讓學生感悟書中知識,通過情境互動的方法讓學習更有趣味,加深學生的印象,起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三)增加互動頻率并創(chuàng)新方法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好的互動方式可以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有助于在上課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課堂上老師應多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除了傳統(tǒng)的互動方式,教師應積極思考,革新互動模式,采取豐富多樣的互動模式避免學生的厭煩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互動的效率。
比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不會叫的狗”的學習中,開課之前教師可以將狗作為謎語讓同學們猜謎,再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向同學們展示小狗的姿態(tài),通過小組為單位的討論形式讓學生踴躍描述對狗的印象等等。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飽含熱情,用情緒來感染學生,達到一定的精神效果,過分流于形式只會讓教學質(zhì)量得不到提高,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起不到任何幫助[2]。
三、師生互動的重要性
師生互動模式作為新課改的重點對象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師生互動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對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更是大有裨益。它改變了以往老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主動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意識到自我對于學習的渴望,不斷投身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師生互動的教育模式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將學生放在了課堂的主體位置,讓教師和學生適應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同時,師生互動是一種合作模式,它也順應了社會對人才基本素質(zhì)的需要,有助于學生從小培養(yǎng)合作意識,能很好地適應環(huán)境,適應一些突如其來的變化,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小學語文的學習需要大量的積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在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能力的同時也應掌握全局,在合理范圍內(nèi)允許學生自己實行自身想法,教師需要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為學生樹立正確思想。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模式不是簡單的理論過程,它需要大量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去不斷積累、不斷嘗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作為新課改的主要內(nèi)容,良好的師生互動模式關(guān)乎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和教師的真實實力。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呈現(xiàn)帶來了很多新的活力,同時也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主動探索,尋找最貼切的方法,使師生互動的氛圍健康、良好,可以被廣泛應用,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敏聰.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70-72.
[2]向艷.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7):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