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華
【摘 要】中高考改革已經(jīng)從試點推廣至全國,語文成了中高考成績的“拉分王”,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量大,閱讀面廣。作為未來語文教師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應對變化該何去何從,值得高師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深思。本文針對此提出一些解決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高師;文學課程;應對研究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6-0154-02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的高考、中考將擴大考試范圍,小學知識也是必考內(nèi)容,最大限度地提升全體學生的廣泛閱讀水平?!毙抡n程改革之路走了將近二十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語文教育的改革方面幾經(jīng)變化,比如在培養(yǎng)目標方面,從原來的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到現(xiàn)在定位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又如在教材方面,2019年全國小學一年級和中學七年級統(tǒng)一使用部編本教材。這些改革無疑是全面推進語文教育改革。語文部編本教材是由溫儒敏主編組織編寫的。此教材在編排上比原先使用的人教版或地方版教材更加科學,部編教材的編寫組成員,有一部分是語文教育界的專家、學者,也有一部分是優(yōu)秀的一線語文教師。這套教材不僅聚集了專家學者的智慧,而且也是幾十年語文改革成果的積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高考改革已經(jīng)在試點之后逐漸推廣至全國,總的走向是語文分數(shù)將提高,語文成了中高考成績的“拉分王”。語文部編本教材的主編溫儒敏說:“如果再不閱讀,恐怕你的中考高考試卷不是做不完的問題,而是看不完的問題?!雹龠@些改革動向充分表明,我國中小學改革已經(jīng)進一步深入。對于語文方面的改革,從北京2019年中高考語文試卷來看,主要是閱讀量大,閱讀面廣。作為未來語文教師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應對變化該何去何從,值得高師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深思。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相應的措施和建議,以期提高準教師的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閱讀是閱讀主體對讀物的認知、理解、吸收和應用的復雜心智過程,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人們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動,也是人們從事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之一,更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②閱讀能力不僅是中小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也是現(xiàn)代社會個體生存不可缺少的能力,對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相當重要。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適應新課程改革及中高考改革的關鍵。它也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閱讀實踐的活動。它包括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從部編本語文教材編寫體例上看,特別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部編本語文教材的閱讀部分采用三位一體的方式,不僅把“精讀”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而且教讀課設計比較豐富,有單元導語、預習、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課外閱讀方向延伸,這就建構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部編本語文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教會學生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閱讀指導。而高校師范生的培養(yǎng)與當下教學實踐的需求還存在著差距。這也就為高校文學院漢語言專業(yè)的培養(yǎng)指明了一個方向。從高校文學專業(y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課外閱讀量少、閱讀面較窄、閱讀能力差、閱讀方法不會運用等問題。學生對教師課前列出的必讀書目完全沒有認真閱讀。而學生鑒賞力的培養(yǎng)第一步就是作品精讀,在反復閱讀、深入思考、多維對比中去感悟和分析作品,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分析作品時才能集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校正和拓展。學生針對教師的分析從中領悟到分析作品的方法。
長春工業(yè)大學校長張德江認為,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給其知識更重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強制學生學習更重要,養(yǎng)成學生的科學精神比傳播科學更重要,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④當下時代發(fā)展迅速,學生也從原來的紙質閱讀轉為網(wǎng)上電子閱讀,更重要的是手機智能化,使學生們更便利地隨時查看信息。朋友圈、公眾號是最常見的閱讀范圍,碎片化閱讀成了當下最普遍的閱讀方式,名著和經(jīng)典的閱讀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則少之又少。即使教師在課堂上布置閱讀作業(yè),學生課下完成率也不高。
而我們的準教師們在學習中連方法都沒有了解,又如何運用呢?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為轉型中的應用型大學,我們?nèi)绾螐母旧险业絾栴},并從源頭上來解決問題。
以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理論課程占了80%以上,實踐課程相對較少,其中文學類相關課程有《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論》等。而在這類課程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以文學知識和文學史的教學為主,涉及到教學中有關作品鑒賞的內(nèi)容時,因為學時的限制,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作品很不現(xiàn)實,但閱讀作品的方法只有在閱讀作品的大量實踐中才能有所體會,有所掌握。
首先,應著重優(yōu)化課程結構,從培養(yǎng)學生教學實踐技能入手。這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純理論課程相對減少,增加一些教學實踐類課程,比如教學名著導讀課,有針對性地教授學生一些閱讀方法,硬性規(guī)定學生細讀必讀書目多少部。只有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我們的學生才能把已經(jīng)學習到的閱讀方法嫻熟地運用起來。還要求學生背誦一些經(jīng)典詩詞,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做好后期背誦效果的檢查考核。
其次是對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即使是文學類理論課程,任課教師在教學相關理論課程的過程中也要增加一些作品的分析、鑒賞??梢栽谡n前先讓學生細讀作品,這樣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才會更有針對性,除此之外,作為教師,即使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去細讀像《紅樓夢》這樣的經(jīng)典作品,但是可以抽一些短篇經(jīng)典作品來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對作品細讀的方法加以指導。針對這種情況,滇西科技師范學院文學院也提出了“三個百工程”,即閱讀一百部作品、背誦二百篇詩詞、創(chuàng)作一百部作品。
注釋:
①http://www.sohu.com/a/214192195_166820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7.
③溫儒敏.“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④張德江.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N].中國青年報,2009-4-11.
參考文獻:
[1][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M].康箏譯,田松校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領導小組.大學校長視野中的大學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