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楠
【摘 要】陜西民間兒童服飾從服裝到鞋帽,無不展示著當?shù)厝藢游锛y樣的獨特理解與應用,在陜西,母親在懷孕期間就對還未出生的孩子寄托了各種美好愿望,親手制作的服飾便成了她們表達自己內(nèi)心期望的承載物品。也正是這些民間百姓手工服飾的遺存,揭示了陜西地域兒童服飾動物紋樣獨特的敘事與表達結(jié)構(gòu)。
【關(guān)鍵詞】陜西民間兒童服飾;紋樣寓意;敘事與表達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6-0101-02
兒童服飾一直是社會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課題。在沒有先進技術(shù)支持的民間傳統(tǒng)藝人,他們僅靠祖輩的傳承,將服飾制作的經(jīng)驗與傳統(tǒng)技藝結(jié)合的惟妙惟肖,在追求舒適方便的同時,更是將對孩子的期盼祝福和情感寄托融入手中的針線。從第一針的紗線選色就充滿了對吉祥寓意的敘事與表達,每一個動物紋樣都栩栩如生、盎然有趣,從五毒昆蟲到老虎造型的兒童帽子以及御寒衣物等,無論服飾大小都承載著母親的祝福和希冀。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這種有著深遠文化根源的服飾習俗,體現(xiàn)著這個地域人們特有的精神追求、情思模式、審美意識,是延續(xù)地域文化記憶和基因、維系文化認同的重要因素。
一、猛獸帽飾體現(xiàn)的情愫形態(tài)
在陜西民間,虎頭童帽是在冬季孩子們戴的一種保佑吉祥平安、避邪除魔,以老虎為形象縫制的棉帽。由于虎頭帽是全身服飾之首,屬于頭面配飾物件,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孩子的帽飾作為首要配飾,家人自然非常重視。
虎頭帽,多用紅絨布做底或用黑面土布為底,帽檐部分用黃、白、黑三色布和各種材料,拼出老虎眼睛、耳朵、嘴,再用五彩絲線繡出虎的眼睛、鼻子,關(guān)鍵要在帽子正上方用黑線縫個“王”字。在心靈手巧的農(nóng)村婦女手中,一件普通的兒童小帽成了只老虎,炯炯有神的眼睛,氣度非凡的耳朵,虎虎生風,左右搖擺,憨態(tài)可掬。根據(jù)孩子年齡的大小,虎頭帽的外形也略有差別。大孩子的虎頭帽是圓頭,從后腦勺處向下延伸一尺,形似半橢圓形的尾巴。下巴的兩邊系有對稱的兩根帶子,從帽檐邊際向下延伸系住兩根帶子,剛好遮蓋耳朵,把頭箍得嚴嚴實實的,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也能特別暖和。即便是貧困家庭,也都會用剩布余料為孩子縫制精美的童帽。虎頭帽的制作步驟非常繁瑣復雜,要經(jīng)過剪、貼、插、刺、縫等幾十道工序,一頂完整的虎頭帽通常需要五六天時間才可以完成。
虎頭帽,按照帽子的形狀分成全虎帽、單面虎帽、雙面虎帽、獅虎合身帽等。男孩一般戴虎頭帽、虎獅帽、雙魚戲蓮花帽等。女孩也有蓮花帽、石榴帽等。富貴人家的虎頭帽更為考究,前邊的帽檐處裝飾銀線繡的紋樣,或綴著一排銀制的長命百歲。帽子兩側(cè)、后面繡著爭奇斗妍的鳳凰、梅花、荷花等各種花鳥草蟲,看上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㈩^帽的后腦勺處會綴著銀制的穗子,象征老虎尾巴,尾巴上再綴著核桃大小的銀制鈴鐺,帽頂和虎耳都鑲上彩色絨球。孩子們戴上這種生氣勃勃的老虎帽,一擺首、一抬足就會叮當作響,活靈活現(xiàn),更是招人疼愛。
由于鄉(xiāng)村人們?nèi)员A糁鸪缒ぐ莸乃枷?,認為虎的勇猛是一切惡祟所畏懼的,將威風八面的老虎作為象征吉祥的形象標志。母親制作這些虎頭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老虎一樣強健永進,也祈求老虎能夠成為孩子的保護神,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母親將虎的造型裝飾在帽子上,預祝孩子虎虎生威,如今成就了這類飽含母親祝福的手工刺繡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藝術(shù)品。同時,虎頭帽還展示著自家媳婦是否心靈手巧,所以母親縫制極其費心勞力絕不馬虎。
二、動物鞋飾展示的功能與民間信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腳踏實地、平安穩(wěn)健地步入生活,是家人對孩子的期盼。陜西的寶寶生來就有穿“虎頭鞋”“豬頭鞋”的講究,認為這樣會給孩子消災。因鞋頭呈虎頭,是最常見的一種獸鞋,稱作“虎頭鞋”。民間也有“狗頭鞋”、“兔頭鞋”,都是為孩子制作的驅(qū)鬼辟邪的童鞋。
鞋的虎頭裝飾活潑美觀結(jié)實耐磨,鞋底用數(shù)層棉布與漿糊疊加,再手工縫制數(shù)百針固定,也正是俗稱的千層底,透氣吸汗不僅穿著舒適,也能給孩子小腳提供良好的伸展空間,便于孩子練習走路?;㈩^鞋個頭雖小,制作卻不簡單,鞋面的顏色更要夸張、神氣,表現(xiàn)虎的威猛。地道的虎頭鞋需要全部手工縫制,縫制針法考究,僅虎頭的制作就需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手法。用的線要不少于五種,以鮮艷的紅、黃色彩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采用粗線條勾勒。做一雙純手工的虎頭鞋,通常至少要六個步驟,從打袼褙、納鞋底、做鞋幫、繡虎臉、掩鞋口,直到把鞋幫鞋底縫到一起,一雙虎頭鞋才算是基本竣工。但還要下一番功夫裝飾,扎上虎須,縫上鞋帶子,方大功告成,從始至終得花一周的時間。
穿虎頭鞋上腳還有非常講究的傳統(tǒng)寓意:要“頭雙藍(取諧音“攔”,即攔住長大不夭折),二雙紅(紅色寓意辟邪免災),三雙紫落成(意思是長大成人)。”寓意是孩子有了藍、紅、紫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便可以安然無恙的健康成長?;㈩^鞋既實用,又富有觀賞價值,也包含了父母深遠的祝福。大家喜歡虎頭鞋,在于寄托著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為孩子消災祈福,所以在陜北地域流傳甚廣。逢年過節(jié),長輩都給孩子們送虎頭鞋,這已成為當?shù)氐拿耖g風俗。
三、猛獸肚兜、圍嘴流露的寄托與希冀
肚兜是古代婦女的貼身小衣,俗稱“抹胸”。早期陜西地區(qū)民間百姓,大人小孩都貼身穿著肚兜,現(xiàn)代多做幼兒裹腹兜。遠久的傳統(tǒng)服飾延續(xù)至今,造型上也沒有大的改變。兒童的肚兜便是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凸顯了家人對孩子的祈福,巧妙的是,祈福的承載體正是猛獸或動物的化身。幼兒從小到大,會遇到各種疾病和意外的侵擾,從頭到腳保護之外,肚兜成為抵御腹部招風受涼的首選。為了祈求孩子健壯成長,民間自古就有做肚兜的風俗,“虎肚兜” 更是孩子的貼身服。母親為了增加孩子的“虎氣”,便將虎形象繡在孩子肚兜上,借用老虎的威武雄壯來辟邪消災。
虎肚兜,多以紅色棉布呈菱形作底,與舊時成人肚兜相比,為更貼合孩子的身體,兒童肚兜尺寸較小。有趣的是,肚兜上不同的刺繡蘊藏了深層的寓意,母親通常會選用老虎頭、獅子、蓮花、鯉魚類吉祥紋樣。老虎在民間被認為是一種最有力量的獸類,虎也是“百獸之王”,力大無比,是勇敢、有膽量的象征。
陜北民間兒童服飾對動物紋樣的崇拜不只是在衣服與飾品中體現(xiàn),在醫(yī)學并不發(fā)達的舊社會,傳說帶了虎肚兜的孩子便不會生病。當然還有坐獅拴娃石等兒童傳統(tǒng)生活物件,也都是為了借用猛獸的造型不懼病惡。
圍嘴兒是小孩圍在胸前遮擋污垢的服飾,為了防止孩子的口水、食物污染衣服用的。給幼兒喂飯進食,保護著裝,便于清潔的圍嘴或稱圍兜。陜北人稱之“牌牌”,即是孩子用的“虎圍嘴”,又稱作“口水牌”。為孩子準備“虎紋牌牌”(方言“帕帕”音,即圍嘴),家人希望孩子不僅健壯成長,而且要長得虎頭虎腦,便將這愿望以全身的虎服飾表達。
百姓家的圍嘴樣式通常一般化,注重實用。但有錢人家孩子的圍嘴就復雜多了,通常在圍嘴上繡滿老虎、龍、鳳等吉祥如意圖案?;⒓y圍嘴有多種樣式,通常是用棉布剪成圓形的片狀,在后部開口,前襟繡虎頭形狀裝飾,再用剪、貼、繡等多種手法繡制老虎等吉祥圖案。在走訪中也常見全獅圍嘴、虎紋圍嘴、豬頭圍嘴等,選線及針法與虎頭帽、肚兜相近,盡顯繡工之精妙和對孩子的美好期盼。
四、節(jié)日兒童服飾彰顯的靈動美感
正如每個民俗服飾的使用存在,都必定有個來由一樣,“五毒馬甲”便是寓意著可以免災去病的服飾。馬甲也稱為坎肩,各地都有,唯獨五毒的圖案,給馬甲嵌上了明顯的陜北地域標簽?!拔宥尽蓖ǔV干摺⒈诨?、蟾蜍、蜈蚣、蝎子,五毒馬甲便是將這五種動物的造型縫制在服裝上,祈求孩子們健康。
農(nóng)歷五月五端午,正處每年寒氣暑氣交互轉(zhuǎn)換之時,氣候顯溫濕、瘟病易流行、毒蟲多出沒,對人們會造成危害,小兒也因此有腹?jié)q厭食、乏力消瘦等癥狀出現(xiàn)。早年民間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致,故端午節(jié)前便縫制“五毒馬甲”、“五毒裹肚”給兒童或少年穿上。馬甲樣式制作工藝比較簡單,全手工制作,對襟,沒領(lǐng)也無袖。用紅、藍、黃、白、綠五色拼接的布料,再繡上蝎子、蜈蚣、壁虎、蟾蜍、蜘蛛五種動物形象的圖幅,在底布上繡著形態(tài)逼真的五毒及老虎獅子,小動物們齊聚其衣,形態(tài)古拙,神情天真,滿滿地童雅稚氣,將一種原始壁畫的感覺呈現(xiàn)眼前。馬甲借寓五毒“以毒攻毒”,祈求祛邪除病,保佑孩子健康成長。而且此時正當端午,穿一件有些涼,穿兩件有些熱時,以一件衣服加個馬甲剛適宜。
民間還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的風俗。應劭的《風俗通義校注》內(nèi)有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五種顏色是從古時就為人們崇拜的吉祥色。在五月五這日,家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也有民俗禁忌講究,要求兒童這時不能開口說話,更不可以任意折斷或者丟棄拴在手腕上的五色線,而是要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將五色線拋于河水中。據(jù)說,戴五色線的孩子可避開蛇蝎類毒蟲傷害,五色線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帶走,由此可保兒童安康。
關(guān)于用多彩布線縫虎、繡虎驅(qū)邪的傳說,本文認可成分頗多,蜜蜂采蜜,蝴蝶戀花,這些昆蟲或避讓或粘附花花草草,它們是否有辨形辨色的能力?本文不曾探討,然而“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汝非惡,豈知惡不懼虎圖騰。給孩子穿戴虎頭帽、虎頭鞋、虎肚兜、虎圍嘴兒以及馬甲,把孩子從頭到腳用虎裝飾起來,借一身虎膽行威,期盼以虎圖騰,祈神護歲,守望平安,無可厚非。
這些不僅僅是服飾、工藝技術(shù),長線短須、形形色色還涵蓋了遠古的故事,讓我們進一步地探討了解,再講給這些首戴虎頭帽、足登虎頭鞋的孩子們聽,讓這些服飾藝術(shù)作品延續(xù)原有的內(nèi)涵又緊扣現(xiàn)代元素,讓這個承載著陜西的歷史、古老悠久的民俗文化財富,生生不息的延續(xù)下去。
參考文獻:
[1]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