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動漫、電子游戲、網絡的普及和飛速發(fā)展,“宅”,“萌”,“控”作為新詞引進中國,并迅速發(fā)展,呈現(xiàn)本土化的趨勢。本文試從詞源由來,傳入過程、渠道、方式、特點及意義、語法功能和文化背景及其發(fā)展狀況幾個方面對“宅”,“萌”,“控”這樣三個構詞要素進行探討。
關鍵詞:宅;萌;控;構詞要素;網絡
作者簡介:徐芳芳(1995.2-),女,漢族,遼寧師范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6--02
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網絡流行語中大量出現(xiàn)日語詞現(xiàn)象,并不是簡單地語言單向輸入或輸出,而是由漢到日和日到漢這樣的雙向互動,是漢語與日語意義整合的結果,也是漢日文化相互影響的結果。于是有了漢語詞“宅”,和語詞“萌”,以及外來語詞“控”這樣的構詞要素傳入,給漢語詞匯體系帶來了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機。
對日語借詞研究已經有了相當深入,但日語借詞中的很多問題還沒被發(fā)現(xiàn)或被深入研究。因為目前對日語借詞的研究大多只限于對詞源的考據,而對日語借詞在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跟漢語詞匯的其他成分之間錯綜復雜的影響涉及不多。因此本文試從這三個構詞要素的詞源由來,傳入過程、渠道、方式、特點及意義、語法功能和文化背景及其發(fā)展狀況幾個方面對“宅”,“萌”,“控”進行歷時態(tài)的探討。
如果要探尋這些詞是如何進入中國大陸的,則可以從詞匯來源渠道進行劃分,即分為本身是漢語詞;直接來源于和語詞;外來語音譯詞。
構詞語素:具有構成新詞能力的語素,包括詞根語素和詞綴語素。
(一)和語詞“萌”
古代漢語中,“萌”有兩種詞性,做名詞和動詞使用。作為名詞使用是我們可以在《說文解義》中可以看到“萌,草芽也”是指草木的嫩芽。另外在《韓非子·說林上》“圣人見微而知萌”萌解釋為:事物的預兆。作為動詞使用時,在《禮記·月令》中“天地和同,草木萌動”解釋為樹木發(fā)芽的含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字典》和《新華字典》中,“萌”保留了古漢語時的含義。也就是說現(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有關“萌”的解釋基本上沒什么變化。但是,改革開放之后到如今,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各國語言的頻繁交流,“萌”的新義更多地在網絡上流行起來。并且在《2009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把新含義的“萌”作為新語收錄了。
日語的“萌え”是7世紀從中國借用過去的并且還保留原義,即發(fā)芽。但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間,“萌”作為動漫用語被動漫愛好者們使用,它的變形是在動詞原形的基礎上把結尾的る給去掉了,而且還生出三種形式,即名詞形式,過去形式,正在進行時形式。從這之后“萌”就增加了新義。《大辭泉》對“萌”下了定義:所謂萌就是對某人或某物抱有很深的情感。它的對象不僅僅局限于現(xiàn)實的人或物,也涉及動漫人物等非現(xiàn)實世界的想象。1993年放映的科幻動漫作品《恐龍惑星》,1994年漫畫,動漫《美少女戰(zhàn)士》第三系列就添加了“萌”的新含義“幼小”、“嬌嫩”的意思。所以動漫愛好者們把“萌”字用來形容長相“幼小”、“嬌嫩”、“可愛”的女性也是能想像的到的。2004年內《電車男》大熱,亞文化非?;鸨?,“萌”獲得了《新語·流行語大賞》的提名。2005入圍新詞榜前十名。隨著新詞的發(fā)展,“萌”的對象,具有了年輕、可愛的性質。然后延伸為“可愛”的意思,并與之前所說的意思有了很大差別,不僅僅只有動漫愛好者的人回用,普通網友也經常會用到這個詞。從那以后,“萌”就被定義為:對某人某物懷有很強的欲望,感情等情感?!懊取币沧叱鲇宓氖澜?,“萌產業(yè)”,“萌要素”,“萌屬性”等,漸漸在人們生活中普及開來。
(二)漢語詞“宅”
漢字“宅”與“萌”不同的是,它的新義和原義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在喊漢語中,“宅”也做名詞和動詞使用。名詞是指住宅的含義,《說文》中“宅,所托居也”;還有《孟子·梁惠王上》中“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钡冗@樣的句子。作動詞使用時是,住的意思,《書盤庚上》中,“我王來,既愛宅于滋。”;還有順應的意思,《書康誥》中,“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痹诂F(xiàn)代漢語中“宅”的意義基本跟古漢語時一樣,作名詞時是,住所;作動詞是住。但是近年來,在網絡上“宅”的使用越來越頻繁,而且它的含義也不是上述所說的幾種含義,近年來網絡流行語“宅”的新含義已經在2012年收錄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里了。
日語的“宅”是名詞。它原來的含義也是在7世紀的時候從中國傳入漢字是就借用了,是“住宅,家,”然后又是“您的家人”,“妻子在外人面前稱呼自己丈夫的說法”。但是進入了現(xiàn)代,“宅”它就開始有了跟之前不一樣的用法了。日本幽默作家和散文家中森明夫于漫畫月刊《漫畫ブリッコ》上連載的《御宅的研究》專欄中,初次正式使用“御宅”一詞,用以代指令人不快的粉絲。然而早于1970年代開始,美樹本晴彥和河森正治這兩位動畫制作人已經開始使用這個辭匯互相尊稱。據推測,一些愛好者會持續(xù)使用它來互稱,而一些則會在日后轉用不那么正式的用詞。因為持續(xù)使用“御宅”一詞會引起尷尬,所以中森明夫選擇以其來標簽某些粉絲。明治大學作家和講師森川嘉一郎將《御宅的研究》確定為“御宅族”的語源。1989年發(fā)生的宮崎勤殺人事件把大眾對御宅族的印象徹底消極化。宮崎勤先后綁架及殺害4名年紀介乎4至7歲的女童,并遭發(fā)現(xiàn)收藏了5,763部錄像帶,其中一些載有恐怖電影和動畫,一些則載有受害者的影片和照片。2005年臺灣翻譯了日本短劇《電車男》,把里面的喜歡呆在家里不喜歡出門,喜歡看動漫打游戲看小說的“御宅”翻譯成“宅男”。“宅”重新回到中國并在動漫群體中流行起來。“宅”,在日語中,人們把沉迷于線上游戲與各種電子論壇,很多時間不與現(xiàn)實社會中的他人溝通的一個人群,被稱為“御宅族”。他們這類人群的特征是,不愿離開自己固定的住所,什么都可以沒有但絕對不能沒有網絡的生活模式。
(三)外來語、省略加音譯“控”
音譯詞是指利用漢字來記寫日語讀音的詞語,但這個詞本身不屬于日語,是歐美體系的詞;用漢字只是描寫它的形,不表意,也就是跟它的形跟它想表達的含義詞沒有任何關系的。典型的日源音譯詞如“卡哇伊”、“歐巴?!钡仍~語。如“控”,源自日語漢字音“コン”,羅馬音為“con”, “コン”在日語中原本就是音譯外來詞,來自英語complex(情結)的第一個音節(jié)的發(fā)音,漢語引入后根據“コン”的讀音音譯為“控”,“X 控”族新詞最早產生于 20 世紀 70 年代的日本 ACG 領域,以“蘿莉控”一詞為原型,指稱對 ACG 作品中出現(xiàn)的少女角色極度喜愛的人。隨著該詞在日本網絡和媒體中的流行,模仿該詞的結構而產生了一系列新詞,例如“正太控”、“御姐控”、“大叔控”等。到九十年代日本動漫開始在我國盛行,不少動漫語言也隨之進入我國,特別是一些在動漫和網絡中使用頻率極高的詞語?!癤控”族新詞便在這時產生并發(fā)展起來,其最初這些詞只是在動漫愛好者中使用,但隨著互聯(lián)網的信息即時溝通以及隨著我國網絡迅速發(fā)展開來,這類詞也逐漸被非動漫愛好者人士所接受。這時仿照“蘿莉控”結構形成的新詞多是從日本音譯過來的,例如上面提到的“正太控”、“御姐控”、“大叔控”等,它們往往帶有極強的動漫色彩和網絡色彩,一般在特定的群體中使用。 然而,由于表達本身具有的多樣性和開放性,這種仿擬詞逐漸增多,使用領域和使用范圍也進一步擴大,最終形成了“X 控”族新詞。
動漫日源外來詞的流行為漢語增加了許多類詞綴。從構詞形式來看,這類語素都具有位置固定性。如“宅”和“萌”這兩個都可以做前綴和后綴;“控”這個詞就是后綴。這類詞綴的構詞能力都很強,可以運用漢語的語言的類推機制產生一系列的新詞語,并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任意組合或臨場發(fā)揮,如“宅男”,“宅女”,“萌娃”,“蘿莉控”,“制服控”等等。它們?yōu)闈h語大量造詞提供了可能,并加速日源外來詞向漢語本土詞的轉化。
日語借詞在現(xiàn)代之前的引入途徑很大一部分都是間接引進的,日語借詞先是經過香港,臺灣等這些地區(qū)作為中轉站再被大陸所熟知,且這些詞一般都很規(guī)范和正式。而近些年由于中國經濟實力的壯大,網絡發(fā)展速度迅速,一些動漫愛好者不再依靠所謂的中轉站了,他們可以自己組織動漫愛好者進行引進,字幕組的翻譯,再依靠自身以及網絡再向人們進行傳播。所以相比于之前現(xiàn)在的網絡流行詞他們是依靠網民的理解進行傳播的更具有非規(guī)范性和非正式性,且具有隨意性,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成為“死語”。
參考文獻:
[1]李偉.“宅”詞新解[M].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2]岡田斗司夫.???學入門[M].東京:太田出版社,1996.
[3]楊竹 孫蓮花.“萌”與“萌え”的中日對比研究[M].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