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三代人接力守護紅軍墓

    2019-02-02 04:10:15沈衛(wèi)東
    黨史縱覽 2019年12期
    關(guān)鍵詞:鄭家紅軍

    沈衛(wèi)東

    2009年10月,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結(jié)識了本文中的主人公鄭為棟。通過交談,我被鄭家祖孫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想親眼去看看,親耳去聆聽,親身去體驗這個普通的家庭所不為人知又感天動地的故事。于是,我踏上了山路,住進了鄭為棟的父親鄭以清老人看山守墓的小屋,聽他講述紅軍墓和他們家三代人守墓的往事。

    早在2002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就播出了他們一家三代人接力守護紅軍墓的故事,守墓老人鄭學(xué)才被推選為央視“感動中國——2002年度人物”23名候選人物之一。

    筆者懷著一顆敬仰的心,來到了大別山深處的金寨縣長嶺鄉(xiāng)烏鳳溝鄭家老屋,鄭學(xué)才之子鄭以清告訴我:2002年洪學(xué)智將軍回金寨探親,深情地給紅軍墓題字:紅軍烈士墓。2008年9月,兒子鄭為棟家庭被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軍區(qū)政治部、安徽省婦聯(lián)評為“情系國防好家庭”。2009年,鄭以清自己被安徽省軍區(qū)授予擁軍優(yōu)屬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他說:“我們一家三代人守墓、護墓、修墓不圖名不圖利,沒想到黨和政府給我家這樣多的榮譽。2002年,父親臨終前對我和我兒子說:‘我守了68年的紅軍墓,因為他們都是好人,是窮人的隊伍,那年他們死得好慘,很多紅軍還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啊……”

    紅軍血灑烏鳳溝,少年含淚埋英烈

    1934年11月初,中共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令紅八十二師師長周世覺和皖西三路游擊師師長高開文率領(lǐng)紅軍800多人,由蘇區(qū)赤城熊家河一帶去霍山、舒城、潛山地區(qū)開展游擊活動。12月初,部隊返回赤城地區(qū),路經(jīng)立煌縣長山?jīng)_(今金寨縣長嶺鄉(xiāng)境內(nèi))作短暫休整。少年鄭學(xué)才看到借宿在他家的紅軍戰(zhàn)士幫助家里砍柴、挑水、做農(nóng)活,和藹可親,便也想當(dāng)紅軍。紅軍見他年僅13歲,又是鄭家世代單傳,就沒有批準他的請求。但是,幼小的鄭學(xué)才心里已經(jīng)把紅軍當(dāng)作了自己的親人。

    這時,尾追而來的國民黨第十一路軍第六十五師第一九四旅第三八七團探知紅軍將途經(jīng)烏鳳溝返回根據(jù)地。12月2日,敵第三八七團連夜埋伏在烏鳳溝的周圍。第二天雞叫頭遍,紅軍離開長山?jīng)_,向烏鳳溝前進,在烏鳳溝兩山之間突遭國民黨軍的伏擊,傷亡慘重。上午10時許,紅軍轉(zhuǎn)戰(zhàn)至烏鳳溝口,又遇反動民團黃英“老八團”的阻擊。情急之下,周世覺令高開文率部突圍,自己率領(lǐng)余部據(jù)守土地廟,等待天黑突圍。結(jié)果,高開文等200余人突圍成功,周世覺等600余名紅軍官兵壯烈犧牲,永遠地留在了烏鳳溝大山深處。

    13歲的鄭學(xué)才目睹了紅軍突圍奮力拼殺的壯烈一幕。等到天黑敵人散去,鄭學(xué)才喊來父親及鄉(xiāng)親們,含淚將烈士們的遺體就近掩埋,在山坡松林中壘立起大小29座墳?zāi)?。由于?dāng)時怕被國民黨發(fā)現(xiàn)沒有立碑,細心的鄭學(xué)才在每個墓前挖一條槽溝當(dāng)作記號。以后的日子里,鄭學(xué)才一邊放羊一邊撿來石塊偷偷摸摸地壘砌紅軍墳。

    長大后,鄭學(xué)才除了擔(dān)起全家生活的重擔(dān),還念念不忘那些被他視為親人的死難紅軍。無論生活多么艱苦,環(huán)境多么惡劣,他都不忘修護紅軍墓。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喜極而泣的鄭學(xué)才帶著全家人和早已準備好的祭品、紙錢,來到紅軍墓前,倒上三盅老酒。全家人長跪在墓前,鄭學(xué)才含淚告慰長眠在此的紅軍烈士:你們的血沒有白流,革命勝利了。接著,他鄭重地對身邊妻兒說道:“家里分了田分了地,有了吃有了穿,可這些為我們流血犧牲的紅軍連姓名都沒有留下,有的還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啊,我不能讓他們的尸骨沒人管。我想把這些簡易的紅軍墓打上石擺,讓他們也能有好房子??!”

    鄭學(xué)才住到了離家不遠的紅軍墓旁

    不久,鄭學(xué)才卷起鋪蓋,帶著一盞馬燈和一條大黃狗,在山坡上找了一處略顯平整的地方,用松枝和茅草搭起一個窩棚。白天,他是修墓人,掄起大錘用鋼釬開采石頭,砌墳培土;夜里,他是守墓人,陪伴他的是一條狗和一盞馬燈,還有400余名紅軍烈士的英靈。

    長年累月,酷暑寒冬,鄭學(xué)才守著一份清苦一份執(zhí)著。晴天一身汗,雨里一身泥,辛苦勞累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吃完飯?zhí)嶂R燈又去守墓。老伴看著丈夫日見消瘦的身子骨,心疼地說道:“今晚就在家里好好睡個囫圇覺吧。”鄭學(xué)才搖了搖頭說:“我不放心啊!”

    一天,鄭學(xué)才像往常一樣早早起來,回家把牛放到山上,吃過早飯就開始了一天的修墓砌墓。當(dāng)他把鐵錘高高舉起時,突然眼冒金花,大錘落在了腿上。鄭學(xué)才兩眼一黑,頓時失去了知覺,順著山坡滾了下去,幸好被一棵歪脖子松樹擋住,在離懸崖不到一尺的地方才停下。鄭以清上山找牛時才發(fā)現(xiàn)懸崖邊不省人事的父親,將他背回家中。妻子看著老伴血肉模糊的身軀,心疼得說不出話來,眼淚簌簌地往下流。

    鄭學(xué)才醒來后看看家人,把目光落在了兒子身上。鄭以清握著父親滿是老繭、冰冷的雙手,喊道:“爸,你在家安心養(yǎng)好傷,今天我去修墓!”

    就這樣,兩年多后,那大小29個土墓被砌成了簡易石墓。紅軍墓修好后,鄭學(xué)才白天種莊稼,夜晚住山上窩棚守墓。

    按照山里的風(fēng)俗,每年的春節(jié)和正月十五,鄭學(xué)才一家人都像祭祖一樣,來到紅軍墓前,過年燒上幾張紙錢,叩上三個響頭;正月十五送上一盞長明燈,讓紅軍烈士在九泉之下也能享受到人間的歡樂。

    清明節(jié)到了,全家人花費幾天時間仔細撿掃墓地,清除雜草,給墳?zāi)固砩闲峦痢?/p>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國,地處偏遠的烏鳳溝也未能幸免。鄭學(xué)才被公社民兵指揮部按上了一個“以給烈士掃墓為名傳播封建迷信”的罪名。之后,他白天由民兵看著參加改河造田,晚上學(xué)習(xí)“破四舊立四新”。鄭學(xué)才想不明白,給紅軍烈士燒幾個紙錢,磕幾個頭怎么就成了封建迷信?后來,時任金寨縣縣委書記的軍代表、南京軍區(qū)某團政委呂忠政來到長嶺公社檢查工作,聽說山里有一戶農(nóng)家自發(fā)守護紅軍墓,就向公社干部提出要進行走訪。公社干部只好如實匯報,說鄭學(xué)才在勞動改造。這位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就參加革命的老軍人震怒了,指著民兵指揮部一幫人吼道:“你們這是在革誰的命?還有階級感情嗎?要是戰(zhàn)爭年代我早就把你們斃了!”

    呂忠政立即帶著警衛(wèi)員找到工地上的鄭學(xué)才,一把握住他的手,說道:“老鄭,你受委屈了……”

    在鄭學(xué)才的帶領(lǐng)下,呂忠政查看了每一座烈士墓,最后來到鄭學(xué)才守墓住的窩棚里。這位在戰(zhàn)爭年代出生入死的老軍人再次握緊鄭學(xué)才的雙手,感嘆道:“老區(qū)人民太樸實了!金寨縣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十萬英雄兒女。建設(shè)新中國,你們積極響應(yīng)黨和毛主席的號召,修建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淹沒良田十萬畝,庫區(qū)移民十萬人。如今生存環(huán)境這樣的惡劣,生活條件這樣的艱苦,你心里還裝著死去的先烈,我以一名老軍人的名義向您敬禮!”

    清明節(jié)是鄭學(xué)才最忙的日子。鄉(xiāng)里及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學(xué)生們,一批一批地來山上給先烈掃墓,鄭學(xué)才既當(dāng)“導(dǎo)游”又當(dāng)“講解員”,他一遍遍地把1934年那晚自己親眼看見的那場慘烈場景講述給孩子們聽。到了午飯時分,拿出自己逢年過節(jié)都舍不得吃的熏肉、咸雞免費招待掃墓的學(xué)生。

    傳承老人心愿,父子重修紅軍墓

    漸漸地,鄭學(xué)才老了。他從30歲在山上搭棚守墓,一直到72歲重病纏身才不得不離開朝夕相伴的紅軍墓。鄭以清傳承父親心愿,繼續(xù)上山守護紅軍墓。鄭家老人的精神早已滲透了子孫的心靈,他們把紅軍墓里的400多名烈士當(dāng)作與自己血肉相連的親人。病床上,鄭學(xué)才還惦記著紅軍墓,把兒子鄭以清和16歲初中畢業(yè)的長孫鄭為棟喊到身邊,說:“我想把散落在幾座山上的29座紅軍墓集中起來,今生可能是完不成了……”話沒說完,就哽咽著說不下去了。一時間,祖孫三代默默無語。因為對貧困縣的貧困山民來說,要完成老人的這個心愿,比登天還難。一直低著頭想心事的鄭為棟緩慢地抬起頭,目光深情而又堅定地看著爺爺,說道:“爺爺你等著,我到山外去打工,掙了錢重修紅軍墓。”

    一個16歲的風(fēng)華少年,本該是在校園里求知若渴的年齡,卻帶著全家人的心愿背井離鄉(xiāng)。

    送走了兒子,鄭以清夫婦除了要侍奉年邁多病的父親,還要操持一家老小的生計,剩余的時間就是替父守護紅軍墓。

    一年夏天的一個夜晚,風(fēng)雨驟至,山洪暴發(fā)。住在窩棚里的鄭以清從睡夢中被驚醒,他首先想到的是風(fēng)雨中的紅軍墓不能被洪水沖塌。在狂風(fēng)暴雨中,鄭以清手里提著馬燈,肩上扛著鐵鍬,深一腳淺一腳地爬了幾座山,查看每一座紅軍墓,疏通溝渠,修砌被水毀的墓穴一直到天亮。當(dāng)鄭以清疲憊地拖著滿是傷痕的身子回到家中,妻子看到從風(fēng)雨中歸來的丈夫,撲倒在他的懷里失聲痛哭。

    山洪暴發(fā),將鄭以清家里的牛棚和關(guān)在里面的一頭牛一頭豬沖走。房屋后沿溝排水不暢,后墻根被雨水浸泡裂開了。鄭以清安慰著極度傷心的妻子,說道:只要人好好的,東西沒有了我們再制。

    此時,鄭以清的心情并不輕松,豬沒了,一家老小年夜飯想吃一頓肉也沒有了指望;牛是莊稼人的命根子,是幾戶農(nóng)家共有的,還要賠償別人家的損失。唯一讓鄭以清欣慰的是,那29座紅軍墓安然無恙。

    鄭為棟來到省城后,在一處小建筑工地找了一份攪拌混凝土的臨時工。工地沒有攪拌機,完全靠人工攪拌。正是盛夏,烈日如火,鄭為棟和工友們不停地用鐵鍬攪拌著水泥和石子,揮汗如雨,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結(jié)出一層白白的鹽霜。一天下來,身子就像散了架似的,皮膚曬脫了一層又一層。攪拌工人大多是新來的,因為太苦很少能堅持下來。而年僅16歲的鄭為棟用一雙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心中重修紅軍墓的心愿。

    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是大別山人的稟性,少年鄭為棟用自己的行為迎得了工友的信任,被推舉為攪拌工領(lǐng)班。到了年終,老板以資金沒到位為由,只發(fā)給工人回家路費。血氣方剛的鄭為棟代表工友據(jù)理力爭,每人才帶了1000元血汗錢回家過年。

    過完春節(jié),告別家人。鄭為棟帶著一幫工友來到了青島市四方區(qū)一家磚窯。這家窯場因管理不善,資不抵債,已經(jīng)到了破產(chǎn)的邊緣。

    鄭為棟找到窯場老板,老板審視著虎背熊腰、眉宇之間充滿自信的年輕人,聽鄭為棟介紹自己的情況。鄭為棟說:“家在安徽金寨縣,出來打工掙錢就是想重修紅軍墓?!编崬闂澖又岢鲎约旱臈l件和承諾:“要保證打工人員的生命安全,要保證打工人員的合法權(quán)益。保證半年讓磚廠扭虧為盈?!?/p>

    聽完鄭為棟的自我介紹,老板滿臉的吃驚和疑惑,卻也欣賞小伙子的人品和志向。

    鄭為棟帶著60多名工友和老板簽訂了合同。鄭為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把工人、工時、工序安排得有條不紊。工人24小時三班倒,工人工資與產(chǎn)量掛鉤,產(chǎn)量成倍往上翻,出現(xiàn)了產(chǎn)銷兩旺的大好形勢,一個行將倒閉的磚窯場又重現(xiàn)生機,3個月實現(xiàn)了扭虧為盈。

    到了歲末,老板把鄭為棟喊到辦公室說道:“通知大伙今晚聚餐,我要為大家送行,感謝你們辛苦勞動讓磚窯場起死回生?!闭f完拿出一個2萬元的紅包遞到鄭為棟手中。加上平時積攢,這一年鄭為棟帶了3萬元回家過年。

    回到家,祖孫三代就開始著手修建第一座紅軍墓。

    在鄭家?guī)资隉o怨、無悔、無償修護紅軍墓行為的感召下,烏鳳溝鄉(xiāng)親們紛紛無償出工出力。2002年春節(jié)過后,在鄭學(xué)才一家的帶領(lǐng)下,第一座烈士墓開始修建。村里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到十二三歲的兒童都出了工,最多的一家半年共出了180個工。全村76人除去嗷嗷待哺的嬰兒及生病老人外,68名村民全部上過工地。病痛中的鄭學(xué)才雖然一個勁地埋怨自己老不中用了,仍叫孫子請來說書藝人在山崖下架了大鼓,唱《穆桂英掛帥》,為鄉(xiāng)親們吶喊助威。

    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占地近700平方米的四階拜臺紅軍墓建好了。

    2002年夏天,金寨籍開國上將洪學(xué)智返鄉(xiāng)省親,得知了鄭家三代守護烈士墓的感人事跡?;氐奖本┖螅謺凹t軍烈士墓”5個碑字,由中央軍委辦公廳用特快專遞寄至金寨縣委,縣委宣傳部負責(zé)同志派專車把碑名底稿送到了鄭學(xué)才手中。鄭學(xué)才激動地告訴兒孫們:“我們鄭家好大的面子啊,這幾個字是無價國寶,你們得把它收藏得好好的,一般人不要給他看。”

    2002年11月26日上午,寂靜的烏鳳溝大山里,天剛亮就響起了鞭炮聲,金寨縣武裝部、宣傳部的領(lǐng)導(dǎo)來了,山上山下1000多名鄉(xiāng)親像趕大集一樣來看烈士墓。鄭學(xué)才老人激動得一夜未眠,由孫子背著到鎮(zhèn)上理了發(fā),刮凈了胡子,洗了澡,換上鄭為棟從青島買回來的新呢褂,由3個壯漢輪換背著來到墓前。老人看到主墓氣派雄偉,墓碑上鐫刻著洪學(xué)智將軍題名的“紅軍烈士墓”五個大字,幾十年夢想成真,禁不住雙膝跪地號啕大哭:“先烈們,后人都來看你們來了,你們的血沒有白流哇……”老人哽咽著告訴鄉(xiāng)親們,“這個墓中埋的紅軍最多,有180多人……”

    第一座墓修好后不到5個月,鄭學(xué)才的病情惡化,他讓鄭為棟背著到鄉(xiāng)黨委交完最后一次黨費。這位牽掛著烏鳳溝山坡上零星紅軍墓的老人,在得到孫子“一定會再修一座烈士墓,全力修好上山道路”的承諾后,與世長辭。

    為了實現(xiàn)對爺爺臨終前許下的諾言,鄭為棟又踏上了打工修護第二座紅軍墓的艱辛歷程。

    這一年,鄭以清因為操勞過度病倒了。為了不讓在外打工的兒子牽掛,鄭以清一直把自己的病情瞞著鄭為棟,家里的農(nóng)活全都由婆媳和女兒頂著。

    2006年冬,鄭家再次開始第二座紅軍墓的修建。第二座紅軍墓與第一座紅軍墓距離兩公里,裝殮所有散落的紅軍墳中200多位烈士的遺骨。鄭為棟為修好第二座墓耗資2萬多元。

    2007年的清明節(jié)到了,鄭以清、鄭為棟父子像往常一樣上山掃墓。父子二人跪在鄭學(xué)才的墓前說:“您的最后一個心愿我們完成了,您可以含笑九泉了?!?/p>

    聽完鄭家父子接力守護紅軍墓的故事,告別鄭家老屋,鄭以清、鄭為棟父子把我一直送到紅軍墓前,并合影留念。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鄭為棟的兒子又從父親手中接過重任,繼續(xù)守護紅軍墓。

    (責(zé)任編輯:張文軍)

    猜你喜歡
    鄭家紅軍
    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M225 發(fā)掘簡報
    考古與文物(2024年1期)2024-03-05 09:17:26
    雨中鄭家的向日葵
    少寨紅軍橋
    盛開只等紅軍來
    心聲歌刊(2018年3期)2018-07-23 06:59:18
    十送紅軍
    老友(2017年12期)2018-01-23 06:40:32
    石背上村有口“紅軍井”
    紅土地(2017年1期)2017-06-05 09:37:29
    張睿、鄭家鑫陶藝石雕作品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鄭家佐輸水箱涵淺埋暗挖施工方案
    东明县| 苏尼特右旗| 卓尼县| 长寿区| 合江县| 新沂市| 通道| 克山县| 蒲江县| 康乐县| 镇康县| 板桥市| 华坪县| 额敏县| 德化县| 女性| 新绛县| 彭山县| 南木林县| 衡阳市| 琼海市| 镇康县| 剑河县| 忻州市| 肇东市| 珲春市| 卢氏县| 香格里拉县| 宁陕县| 古丈县| 虹口区| 苍南县| 阿拉尔市| 安陆市| 屏边| 公主岭市| 长葛市| 德安县| 安龙县| 沙坪坝区|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