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浩然
那一天,我獨自一人去贊賢公園玩。
在草叢中尋蝴蝶、找蚱蜢,玩得不亦樂乎。我忽然聞到了一陣濃濃的馨香味。那味道,有點像外婆給我做的艾米果的香味,又有點像媽媽泡腳的藥包味道一樣——那味道應該就在我腳下!低下頭來看一看,聞一聞,是艾草!它的樣子和普通的植物沒什么兩樣:都是枝稈上帶幾片綠綠的葉子,不仔細看也不會注意到它。但,它也有自己的不同:葉子是尖尖的,枝干上覆蓋一層灰色的,細如蛛絲一般,柔軟的毛毛有點像公園里按摩的玩具——最重要的是它有一種獨特的香味,特別香,特別好聞,讓人感覺舒服。
艾草的用處可多了,大家熟知的是它是米果的原材料。艾米果的做法也簡單:先把糯米浸泡三兩天,磨成漿后用細白布袋子吊起,去水分,做成米粉。米粉再按一比一的比例和上洗凈、煮爛、搗碎的艾葉,做出各種自己喜歡的形狀。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像包餃子一樣包上自己喜歡的餡料,比如鮮肉、臘肉、筍、大蒜等。包好后,還不能馬上吃,得放在鍋里蒸熟。蒸熟的艾米果有一股濃濃的清香,口感滑嫩而不膩,軟而又韌,是贛南人很喜歡的一種吃法。
艾草可以驅除惡魂。每逢端午節(jié),長輩總會采幾把艾草,曬干后給小輩,據(jù)稱這樣可以增加自己的福氣。
艾草是家鄉(xiāng)常見的一種植物,但如果你真正了解它,你會發(fā)現(xiàn)它一點也不簡單。
老師小評
小作者向我們介紹了艾草的氣味、樣子,重點介紹了艾草的功用,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詳略得當。更為難得的,小作者采取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正文,讓人感覺十分自然。
【作者系江西贛州市文清路小學豪德校區(qū)三·1班學生,指導并置評:鐘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