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薰
在路上移動的小屋會引得行人回頭張望。
利用廢料制作的抽屜
2.5 平米的loft,上層可以用來睡覺。小屋靠太陽能供電。
19 世紀80 年代英國產(chǎn)的門
小屋建造師 竹內(nèi)友一1974 年出生于東京,20 歲前往歐洲留學(xué),在英國和荷蘭學(xué)習(xí)產(chǎn)品設(shè)計;28 歲回到日本,投身于“人與自然”的活動企劃、樹屋和小房子的建筑工作中。2010 年成立Treeheads 藝術(shù)集團。建造小屋時,竹內(nèi)表示自己不會提前做精確的設(shè)計圖紙,因為需要根據(jù)使用者的體型量身定做。“不像以前的住宅那樣讓人適應(yīng)房間,而是讓房間適合居住者?!?/p>
睡到自然醒,困倦便就寢,我們希冀的只是這么一點自由??墒亲鳛樯鐣囊环葑?,要做到這一點極其困難。我們必須工作,賺取生活費。但假如我們將視線落向他處,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人找到了將這種追求變?yōu)楝F(xiàn)實的途徑。36歲的高橋友也給出了答案:小屋。
可以說,高橋是日本小屋熱潮的“推手”之一。此前他很少出現(xiàn)在媒體面前,這次雖然沒能一起參觀小屋,但他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綠意盎然的季節(jié),日光從樹葉間灑落。高橋斟酌語句,平靜地講述他的經(jīng)歷:“開始我只是帶著輕松的心情去做的。我想買一塊便宜的土地,蓋一座房子來住,哪怕是小小的一間也可以?!?/p>
高橋從東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畢業(yè)后,考入慶應(yīng)大學(xué)研究生院。讀研期間他過上了流浪漢的生活。2009年12月,他以7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萬元)的價格在山梨縣買下了一塊林間土地,花費10萬日(約合人民幣6千元)元建起一棟9平方米的小屋。也就是說,他在27歲時花了8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萬元),擁有了一個5張榻榻米大小、LOFT戶型的家。
高橋說:“建小屋之前,我連錘子都沒用過,只能從零開始反復(fù)摸索?!?/p>
小屋沒有電線和水管,高橋花了10萬日元用太陽能電池板制作發(fā)電系統(tǒng),以便于夜間照明、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和手機使用。電動車程15秒處就有水源,泉水不方便隨時取用,存一缸20升的水足夠高橋用一周時間。
高橋做飯用的是煤氣灶或小柴爐,廢水直接潑在院子里;衛(wèi)生間用的是堆肥廁所,可借微生物分解排泄物。他每月的生活開銷約為2萬日元,因為擁有小屋,他也擁有了年花銷25萬日元的“生活經(jīng)濟周期”。
高橋?qū)⑦@種生活方式命名為“B型生活”,也就是基本生活(Basic Life)的意思。2010年秋季,他開設(shè)了“睡太郎博客”,立刻引起熱烈反響。在他出版了這方面的圖書之后,追隨他的“B型生活者”出現(xiàn)了。
本來家只要有屋頂、有墻壁、能取暖就足夠了,可人類建起了背負高額房貸或租金的經(jīng)濟體系,我們?yōu)榱思矣嬈疵ぷ?,身心俱疲、失去自由。小屋讓我們得以脫離這高速運轉(zhuǎn)的系統(tǒng),過上不受束縛的輕松生活。
對高橋來說,小屋不是目的地,只是他隨時都能到達的“安全地帶”。8年前他住進小屋。這幾年,他用10萬日元在神奈川河邊買了一塊地,有時搭帳篷住在那里,有時則出國去長途旅行。今年他還花3萬日元在東京租過房子。
高橋說:“我還想多學(xué)一點(上學(xué)時作為專業(yè)學(xué)習(xí)的)哲學(xué)知識,住在山梨縣的小屋,我弄不到想要的學(xué)習(xí)資料,所以租了東京的房子,方便去大學(xué)圖書館借書?!?/p>
高橋說他的理想是帶著最低限度的行李,求得想懂的知識,過著想在哪睡就在哪睡的背包生活。有了小屋,他的生活向理想狀態(tài)靠近了。
“有人說,一直過著打水、撿柴火、像露營一般的生活,總會感到厭倦的吧。我的反應(yīng)很平靜。我一周只需花一天時間做這些事,生活就能過得去,這樣想來也就覺得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备叽遄缘闷錁?。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fā)生后,出現(xiàn)了追求簡單便攜“底限生活”的新潮流。大眾對“小屋”的關(guān)注也是這股潮流的表現(xiàn)之一,小屋相關(guān)的書籍占據(jù)了書店一角。2017年,無印良品開始銷售建筑家隈研吾設(shè)計的小屋,可見潮流日盛。
同樣的動向也出現(xiàn)在美國。大學(xué)美術(shù)教師杰·謝弗建了一棟10平方米的小房子,2000年在某雜志評選中獲獎,因此受到關(guān)注。過去美國人認為“大房子”是財富的象征,而2007年的次貸危機和颶風(fēng)災(zāi)害讓這種價值觀受到動搖,“迷你房屋熱潮”作為反正統(tǒng)文化出現(xiàn)了。
迪·威廉姆斯是美國小家熱潮的興起人之一。被檢查出心臟病后,她開始對死亡進行思考。她在世界人氣演講大會TEDx上發(fā)問:“當(dāng)人生迎來終點時,你希望放在手邊的是什么?你想在什么地方度過最后的時光?”
B 型生活 高村友也高村友也1982 年出生于日本靜岡縣,畢業(yè)于東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在慶應(yīng)義塾大學(xué)研究生院(哲學(xué)專業(yè))修完了博士課程(未取得學(xué)位),2009 年建造了小屋。小屋造價10 萬日元,月生活費2 萬日元,8年來高村過著這樣的“B 型生活”(BasicLife)。他將自己的小屋生活寫成書籍,出版了《在自建小屋生活吧》(筑摩文庫)、《小屋生活的理由》(同文館出版)。作品還與描寫美國小屋熱潮的《小房子》(筑摩文庫)一起被翻譯成韓文出版。
在思索了人類的尊嚴與愛之后,威廉姆斯想到的是“建造小房子”。2004年,她放棄140平方米的住房,在朋友家后院建起一棟8平米的小屋。
2014年,一個日本人在Youtube網(wǎng)站看到了威廉姆斯的演講,很快親自上門拜訪了她。這個人就是小屋建筑師竹內(nèi)友一。
竹內(nèi)說:“演講提到,小屋除了能讓我們摒棄多余的東西,通過放棄,我們還能收獲可能性與財富,對此我深表贊同?!?/p>
比如威廉姆斯家里沒有淋浴,有時她會帶著啤酒去朋友家,先和友人一起喝酒,再用一下浴室,有時則直接使用工作地點的浴室。她把房子安在朋友家的后院了,于是就幫著照看孩子。“家”的空間延伸至房屋外部,既然分享了空間,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也就加深了。
竹內(nèi)說:“沒必要把所有的事放在家里完成?!?/p>
竹內(nèi)的工作是建造迷你房和樹屋等小屋建筑。筆者造訪了他在山梨縣北杜市的工作地點,一棟帶著車輪的小屋停在那里,看起來像是剛從森林里游玩歸來。純凈的木紋風(fēng)格讓人感受到與森林共生的時空維度。
走進小屋,一種造訪朋友家的親切感包圍了我。這個7平米的空間就是聚集了主人喜愛之物的小宇宙。
竹內(nèi)說:“放在這里東西的大多是別人送的,各自帶著故事?!痹谶@個小屋里,能用水,也能做飯。小屋與汽車接上,就可以咔嗒咔噠地跟著移動,隨意停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暢快感別具一格。美國的許多小屋都裝有輪子,除了便于移動之外,還有別的緣故。竹內(nèi)說:“在美國,10平方米的房子面積過小,法律上是不允許建造的,但如果加上車輪,就可以被當(dāng)做車輛設(shè)備?,F(xiàn)在處于灰色地帶的小屋相關(guān)法案制定正在推進。”
《小屋大全》作者西野弘章西野弘章,1963 年出生于千葉縣,從事過圓木房屋建筑師、記者等職業(yè),現(xiàn)在為自由編輯。1996 年,以生活自給自足為目標的他搬到房總半島居住。出版了釣魚和DIY 的相關(guān)書籍。
2008 年, 用一個月的時間與親友一起建造的圓木小屋,是擺放了釣具等業(yè)余愛好用品的房間和工作室。
放置生活用具等物品的小屋
最新的6 號小屋西野的這棟小屋用來放置水稻插秧機、拖拉機等農(nóng)業(yè)器械和工具。
20 年前在租的房子旁邊建造了10 平米的小屋1 號( 右) 和2號(左)?,F(xiàn)在的住戶將這兩棟小房子用作陶藝工坊和臥室。
40 平米左右的“埋柱式”DIY 工作室
竹內(nèi)走訪了在美國住小房子的人們,制作了電影《簡單生活》。2017年春季,他帶著自己的小房子,在日本全國54個地方放映了這部影片。
“在日本,一談到小屋,人們就容易講‘小‘便宜等外在的東西,其實最重要的是建造小屋的過程?!?/p>
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將生活小型化,在取舍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身。
竹內(nèi)說:“就算做一棟小屋,也不代表我們必須一輩子住在里面,不住在那我們也能實現(xiàn)‘小屋式生活?!苯窈笏朐O(shè)立“小屋生活交流會”,并嘗試制作船屋等等。
他笑著說:“為什么要做船屋?因為有趣呀。”
自由編輯西野弘章出版了《小屋大全》,這是一本講小屋制作實戰(zhàn)技巧的書。他說:“要想做一個十平米的小屋,只需3天時間就夠了。即便失敗,也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再做修改,輕松自在正是小屋的魅力所在?!蔽饕白≡谇~縣房總半島的金谷區(qū),他在自家院子里有6棟小屋。
筆者給西野發(fā)采訪請求時,他正在建第6棟小屋,一周后的采訪當(dāng)天,小屋已經(jīng)做好了。西野若無其事地說:“我還在門口做了木柵欄和歡迎木牌?!睂τ谖饕皝碚f,小屋DIY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一樣的事情了。
西野說:“要做小屋,有3件道具就可以了。小圓電鋸、鋼絲鋸和往復(fù)鋸。如果還有鏈鋸,就連圓木小屋也能做出來。你想試試嗎?”
這是筆者第一次嘗試使用鏈鋸。拽下起動機的繩子,鏈鋸啟動后,發(fā)出狗吠一樣的恐怖響聲。我咬牙舉起鏈鋸,差點因為沖擊感而向后倒去。可當(dāng)鋸齒接觸到木頭時,即便是初次操作,我也順利地完成了切割。
我來了勁頭。西野家是DIY的天堂,能切的東西和道具應(yīng)有盡有。接下來我又嘗試使用了鋼絲鋸,還劈了柴。劈柴的斧頭比想象中更沉,要迅速揮舞并不簡單。但拿起斧頭把柴劈開的瞬間,我積累了一周的壓力隨風(fēng)而逝,心中充滿了完成一日工作的充實感。
“不行,要采訪,采訪。”
我回過神來,返回工作模式。西野20年前建造了第一棟小屋。因為孩子出生、房子狹小,他在租的房子后院建了10平米大小的工作室。
西野說:“我的建造原則是便宜、輕松,那個小屋是用廢料建的?!碑?dāng)兩個孩子都升入小學(xué),需要更多的房間時,西野從家庭用品商店買了材料,花了3天時間蓋了一間10平米大小的屋子,總共用了10萬日元左右。2008年,西野在自家庭院里建了4棟小屋。他說:“小屋的好處在于就算還沒完全建好,也可以一邊用一邊完成后續(xù)工作。沒有必要在一開始完成一切?!?h3>| 辛勤勞動 盡享啤酒 |
當(dāng)時西野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建造這幾棟小屋的。他建小屋的出發(fā)點是小學(xué)時與朋友在樹林做的秘密基地。他說:“那時我們用一把鋸和伐木剩下的小樹枝搭起像海貍窩那樣的基地,放學(xué)以后大家聚在那里玩,那種快樂延續(xù)至今?!?/p>
許多人對建造小屋抱有潛在的興趣。據(jù)說如果在社交網(wǎng)站發(fā)布建小屋的信息,就能聚集許多想幫忙的人。西野也會去附近的建造地搭把手。勞動結(jié)束后,大家會烤肉或披薩吃。西野說:“大家一起喝酒,啤酒會更美味哦!”
朋友看到院子里的大桉樹,說:“如果有樹屋的話,不是很有意思嗎?”中野以此為契機,建造了這棟樹屋。她說:“我喜歡登上樹屋觀賞庭院?!?/p>
DIY 女子 中野望中野望1979 年出生于琦玉縣。父母用20 年時間打造了種有200 種薔薇的花園,園藝雜志做過相關(guān)刊登介紹。她開設(shè)了博客“大家的庭院”。中野背后是借國外園藝雜志獲得靈感而建造的棚屋, 參考了DIY 雜志《DOPA》和小屋建造書籍的內(nèi)容。
屋里擺放著中野喜歡的雜物。冬天,她還會把球根植物擺在小屋里。
樹屋可以容納兩三個小孩子,適合兒童使用的桌椅也是中野自己做的。
埼玉縣東松山市是東京都的衛(wèi)星城。在某個300多平米、開放著200種各色薔薇的英式民宅花園里,有一座看起來像咖啡館的樹屋。屋主是38歲的中野望。
中野從7年前開始DIY,契機是搬回老家住時,她覺得西式庭院中立一扇日式拉門不太協(xié)調(diào),于是從房屋建材中心買了木材,試著做了白籬笆。中野說:“雖然是第一次做木工,卻意外地很成功。后來我又做了空調(diào)室外機保護罩?!?/p>
從那以后,在連休的黃金周做大型DIY成了一個慣例,中野樂在其中。5年前,她蓋了一棟2.5平米的小房子。她說:“我在園藝雜志看到國外有這種庭院小棚屋,就試著做了一個?!?h3>| 樹屋建成 頗具人氣 |
中野粉刷了棚屋外墻,用彩繪玻璃做了一部分窗戶?;▓@棚屋原本只是用來收納庭院工具的,裝飾之后,中野把從舊貨市場買來的腳踏縫紉機和其他老物件放在里面,把棚屋打造成了“自己喜歡的世界”。
2015年的五一黃金周,她和女兒一起建了樹屋。樹屋下的秋千深受孩子們喜愛。采訪當(dāng)天,中野讀小學(xué)3年級的二女兒小夏放學(xué)回家,住在附近的小朋友來找她玩,大伙一會兒在院子里玩捉迷藏,一會兒在樹屋墻上用粉筆寫字,一會兒又擠進小屋里……幾個小朋友熱情高漲,玩得不亦樂乎。
中野說:“小屋的魅力在于創(chuàng)造一個無目的、無實用性的非日??臻g。動手制作之前,各種各樣的思考過程也很有意思?!?/p>
最近建材中心開始銷售小屋零部件,但自己做要便宜得多。中野的樹屋和小棚屋花費都在六七萬日元左右。她目前的煩惱是去年做了簡易車棚之后,院子里已經(jīng)沒有空間讓他做新的大物件了。
“可我還想做點什么,怎么辦才好呢……”
只要做了小屋,就還想繼續(xù)做。前文提到的西野有一句口頭禪:“制作小屋會讓人‘中毒?!?/p>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在日本,很多人制作的小屋之所以不超過10平米,是因為這個大小的房屋無需提交建筑確認申請。因為根據(jù)當(dāng)?shù)卣吆徒ㄖ臻g,適用法規(guī)或有不同。西野建議:“建造小屋之前要向當(dāng)?shù)叵嚓P(guān)部門確認,問一下可否在這建造等等?!?/p>
小屋是平日閑暇之余悠閑駐足的非日常空間。來一口啤酒,不論是建造當(dāng)中還是建完之后,味道都非常棒。
[譯自日本《A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