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下西園小學)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基礎教育學科,自然成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尤其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從興趣到能力,融入數學核心素養(yǎng),升華數學的教學意義。所以,作為數學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教學需要,采用更加有趣、有效的方法,利用一些有利的時機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加以培養(yǎng),對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加以提高,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不斷升華和進步。
作為新時代小學數學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首先就要轉變以考試為目的,以成績論英雄的教學模式,這不是要有意淡化應試教育的影響,掙脫應試的觀念束縛,而是要正確認識應試教育,及時根據情況做出改變和創(chuàng)新。比如,增加卷面上的主觀題和能力題,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學有所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聯系生活,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雙重發(fā)展與提高,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實現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如果老師能在教學中長期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就能強化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促進學生提高自己的應用能力。
讓學生對數學學科概念、特點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就能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參與熱情,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有效的知識,幫助和培養(yǎng)學生厘清和把握課堂學習到的知識體系,能進行知識的遷移,并能聯系新舊知識構建合理、科學的數學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應用知識的意識,并把所學知識升華提煉成自己的學識和數學素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正在成長發(fā)展的最好時期,可塑性強,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意識,提高數學能力。因此,老師要做到在教學中不拘一格,創(chuàng)新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學內容,靈活處理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率,厘清教學思路,促進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和交流,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意識,實現有效教學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的。比如,在講解《認識方程》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方程的理解,老師可以運用天平平衡的原理,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天平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全過程,再讓學生通過演示了解不等式的關系,讓學生明白等式或不等式的意義。最后,老師進行總結、點撥,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印象,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天平,明白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強化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空間,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老師一定要把課外知識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空間和靈活的數學思維,為學生創(chuàng)造應用知識的環(huán)境和空間。比如,可以給學生布置小調查形式的作業(yè),如讓學生結合已學過的統(tǒng)計相關知識,讓學生調查家庭每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調查一個家庭每月用水和用電的情況,并繪制成相應的統(tǒng)計圖,收集數據,從了解收支情況、用水和用電情況,看看是否合理,以此強化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認識。再比如,在學習了圓柱、圓錐的體積后,可以給學生布置實驗操作的題,給學生找一個圓錐形容器,算出它的容積;找一節(jié)空心的水管,算出它所用材料的體積;再找一個圓柱體的容器,運用所學的知識算出他的體積,等等。這些動手操作的實驗能調動學生熱情,促進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
總之,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關系著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真正認識,關系著數學的價值以及數學與我們生活關系。因此,作為小學高年段數學老師,要在具體的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讓學生走出教室,擴大視野,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的,完成教有所用,學以致用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