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學校)
1.概念
是指學生在接受歷史教育過程中(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
2.內容
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唯物史觀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核心理論;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是基礎素養(yǎng),歷史解釋是關鍵素養(yǎng),家國情懷是頂層素養(yǎng),是實現歷史學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標志。
1.從教師方面分析
(1)加強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首先,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更新是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也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敢于正視不足,敢于批判自己,靜心去做教育教學研究與學習,寫反思、寫案例分析、寫教學筆記心得等,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其次,教師要不斷增加自己的學科知識儲備。歷史學科的綜合性較強,其涉及的學科內容豐富多樣。只有掌握各方面的知識,才能讓歷史課變得生動有趣,以及讓歷史課充滿活力。因此,大量閱讀專業(yè)書籍必不可少,要密切關注歷史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第一時間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收獲。同時,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必須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學習歷史知識,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
最后,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教師主要通過課堂主渠道開展教育教學。特別是“互聯網+”時代,教師要有能將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的專業(yè)技能。要緊跟新課程改革潮流,注重“積能”與“育人”,通過學科教學再現歷史的真實面貌,努力增強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此外,教師還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努力提升學生的歷史反思能力及判斷能力。
(2)加強教師史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當前,我國歷史教師的專業(yè)支持體系側重教學素養(yǎng)的提升,并未對教師的史學素養(yǎng)做出明確要求,這就使很多歷史教師忽略了此方面內容的補充,從而使得自身的史學素養(yǎng)有所欠缺。就史學素養(yǎng)而言,一方面,史學素養(yǎng)不容易從表面清晰地看到其具體內容,容易讓人產生迷惑感;另一方面,史學素養(yǎng)的終身性容易給教師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所有這些既制約了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影響了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根據筆者對日常歷史課堂的觀察,普通的歷史教師和具有較高史學素養(yǎng)的歷史教師的課堂是具有明顯差異的,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因此,歷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史學素養(yǎng),通過史料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氛圍之中,大大縮短學生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距離,這既有利于提高歷史教學質量,也有助于學生歷史核心素得培育。
(3)采用有效的歷史學習評價方法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考試分數往往比較關注,對學生個體發(fā)展卻不怎么關注,而對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則更少關注。在新課程下歷史學習評價中,教師要淡化甄別,強調反饋,既重結果,又重過程,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把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從學生方面分析
(1)通過高質量的史學閱讀,豐富自己的史學知識
第一,核心閱讀。在教師的指導下,重點閱讀一些史學研究文獻,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出版機構出版的,由專業(yè)研究人員發(fā)表的著作,專業(yè)研究人員發(fā)表在非核心期刊上的學術文章等。
第二,群文閱讀??删湍骋粋€歷史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學科和領域對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檢索,并對不同的研究方法、論點和核心史料進行分析。
第三,比較閱讀。對于同一個歷史問題,不同的專業(yè)研究人員肯定會有不同的史學認識。因此,在閱讀歷史著作時,應注意比較不同研究人員對其的評價,尤其是做出的批判性評價,以便提高自己對史料的辨析能力。
(2)采用符合歷史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
歷史學習必須遵循歷史的特點,才能事半功倍。就歷史的時空特點而言,學生應學會劃分歷史階段并理清各個階段的歷史事件,通過采用地圖標記比較法找出不同時期地圖之間的差異,從而記憶歷史事件。就史料的證據特點而言,學生可以收集并查閱不同的文獻及影視資料,并對它們進行歸納和分析,加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就歷史的解釋特點而言,學生可以通過采用探究的方法,結合相關史論,從來源、性質、作者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