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艷 薛朝玉
【作文題目】
2018年11月8日 《中國青年報》報道,今日,安慶師范大學70余名大學生來到圖書館里,將手機調為靜音放入信封后交給圖書館工作人員,參加圖書館舉辦的“離機”閱讀挑戰(zhàn)。其中,一名同學堅持時間最久,保持“離機”閱讀狀態(tài)5小時。
這則報道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標題;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明確文體;④勿脫離材料。
【思路點撥】
考生可抓住材料的關鍵詞“挑戰(zhàn)”進行追問:這是誰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什么?挑戰(zhàn)的目的是什么?挑戰(zhàn)結果如何?我們該如何面對?
第一個問題,這是誰的挑戰(zhàn)?伴隨著手機功能的日益完善,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與之相對的則是紙質閱讀的減少,功利化閱讀的增多。這不僅會形成擠壓效應,把閱讀所需要的時間擠掉。而且,如果閱讀期間把手機放在身邊,又很容易受到手機的干擾,總會在意手機有沒有收到什么信息,還會不自覺地去看手機。如此一來,導致心思被手機分散,無法將注意力專注于閱讀上,造成閱讀效率下降,難以達到閱讀目的,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壞習慣。即使是通過電子閱讀也難以達到閱讀的本質,無法做到深度閱讀。因此,這是手機和圖書的挑戰(zhàn),也是自我控制力的挑戰(zhàn)。
第二個問題,挑戰(zhàn)什么?挑戰(zhàn)的目的是什么?我們都知道紙質閱讀的重要,但我們克服不了對手機的依賴,所以這挑戰(zhàn)的是我們的理性和興趣,究竟是理性支配我們的生活,還是興趣控制著我們。學校開展的此次“離機”閱讀挑戰(zhàn)活動不僅是對人們的一種鼓勵,更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挑戰(zhàn)活動讓人們認識到閱讀的缺失,意識到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從而提醒人們,放下手機,走進書籍閱讀。歸根到底是為了培養(yǎng)人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三個問題,挑戰(zhàn)結果如何?有何意義?最好的成績是堅持五個小時,毫無疑問,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抵擋不住手機的誘惑,理性最終敗給了興趣?!半x機”閱讀挑戰(zhàn)只是一次短暫的小范圍活動,其所取得的成果也很有限,不能指望一次活動,就能扭轉手機擠占閱讀時間的現(xiàn)狀。不過,其意義卻非常深遠,猶如星星之火,逐漸點亮人們對閱讀的初心,審視手機在生活中的位置,認真做出合理的時間規(guī)劃,按照計劃工作、學習、娛樂、閱讀等,從而擺脫手機對人的綁架,回歸閱讀本義,釋放自由的心靈。
第四個問題,我們?nèi)绾螒獙??此次“離機”閱讀只是一場校園活動,僅僅局限于學校的部分學生參與,活動的成果無法達到最佳,而且也不能指望通過這一次活動取得質的改變,還需要從長遠上去根本解決當前閱讀問題。想要徹底轉變還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齊心協(xié)力,營造閱讀氛圍。
因此,寫作時可闡述“離機”閱讀挑戰(zhàn)活動的原因、目的、意義,也可闡述“離機”閱讀挑戰(zhàn)活動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佳作展示1】
用“離機”拯救閱讀
曹琦瑞
安慶師范大學離機閱讀挑戰(zhàn),吸引廣泛關注,引發(fā)輿論熱議。據(jù)實而論,手機雖然方便了閱讀,卻又最終摧毀了閱讀。因此,我們應當重拾閱讀傳統(tǒng),用“離機”拯救閱讀。
手機,方便生活也方便了閱讀。手機的普及,方便生活的同時,也讓閱讀成為常態(tài)。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通過手機閱讀時間最長,每天達74.4分鐘;人均每天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57.22分鐘;微信閱讀26分鐘。有了手機,我們可以不受時空的控制,做到隨時隨地閱讀。手機,讓閱讀變得輕而易舉。但是,由此伴隨而來的卻是人們心中日漸加深的憂慮。手機中各色游戲、聊天、視頻等軟件充斥其中,無形中也在影響著閱讀的質量。
手機,在以蠶食桑葉的速度摧毀閱讀。方便與成就并非同一概念,手機在方便閱讀的同時卻摧毀了閱讀。首先,手機本身就極具誘惑性,一旦人對其“上了癮”,便對其他事物產(chǎn)生抵觸心理,包括閱讀。當下,全民閱讀風氣低迷,豈不令人痛心?其次,手機提供的海量閱讀資源是參差不齊的。在有些人,尤其是學生眼中,以網(wǎng)絡小說為代表的“垃圾文學”遠比正統(tǒng)的文學有趣得多,猶如垃圾食品之于養(yǎng)生食品。除此之外,長期的碎片化閱讀使全民閱讀風氣變得異常浮躁,真正愿意靜心品讀名著、探索書中蘊含的哲理、冷靜思考人生的人愈發(fā)稀少。不加選擇的海量閱讀和碎片化閱讀,徹底摧毀了閱讀的氛圍和風氣。有鑒于此,安慶師范大學的“離機”閱讀挑戰(zhàn)活動才顯得尤為可貴。
離機,讓我們靜下心來重拾閱讀。想要拯救日益式微的紙質閱讀,最簡單快捷的方法莫過于“離機”。可是我們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只能是杯水車薪,因此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宣傳活動,讓安慶師范大學點亮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希望有一天,當安慶師范大學再次舉辦此類活動時,參加人數(shù)不再是70人,而是700人、7000人……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閱讀就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途徑。身處如此紛繁多彩的世界,放下手機,進入書籍閱讀,或許會別有風味。
古有蘇大學士“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蔽业容份穼W子,正處于最美的時光,更應該擼起袖子靜心“看”。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踐行“離機”,重拾閱讀!
【點 評】
本文圍繞手機分別從“方便閱讀”“摧毀閱讀”“重拾閱讀”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前兩分論點從正反兩面闡明手機閱讀之利弊,一則強化了文章的中心論點,二則自然而然地將作文推進對“離機”閱讀意義的論述,這樣的思路安排增強了文章的邏輯性和論證的深刻性。
【佳作展示2】
挑戰(zhàn)“離機”閱讀,守護閱讀初心
李于慶
安慶師范大學學生自愿挑戰(zhàn)“離機”閱讀,最長“離機”閱讀時間竟只有五個小時!這不該只是你我茶余飯后的談資,更深程度上,它是對現(xiàn)代人閱讀方式的拷問,應引起大眾對“離機”閱讀的深深思考。當今之世,如何守護閱讀初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依賴手機閱讀,終是淺嘗輒止。在信息爆炸的網(wǎng)絡時代,手機已然成為難以拒絕的誘惑。閱讀時,“機不離手”已是常態(tài),紙質圖書漸受冷落,當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當網(wǎng)上閱讀、碎片閱讀成為大眾青睞的對象,又談何深度閱讀?然而,走馬觀花式閱讀完全是變了味兒的閱讀,于人無益。當心越來越浮躁,我們眼中就越來越“容不下”經(jīng)典?!半x機”閱讀,為的是在閱讀時心無旁騖,這樣才能樂在其中。
挑戰(zhàn)“離機”閱讀,守得心中凈土。安慶師范大學70余名學生愿意放下手機,挑戰(zhàn)“離機”閱讀是一種難得的勇氣,亦是對自制力的挑戰(zhàn)。正如圖書館女孩丁安琪,一年讀600多本書,每天讀書超過8個小時。但是,她在受到網(wǎng)友賞許的同時,也受到不少質疑:“讀那么多書干什么”“在質不在量”“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如此種種,他們的言下之意無非是“讀那么多書沒有用”。眼下讀書 “無用論”“功利論”大行其道,閱讀背后,“利”字當頭。反之,享受閱讀,莫問前程,如丁安琪者,當是閱讀的最高境界了。
唯有閱讀初心不滅,方能稇載而歸。當下,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敗給了手機的誘惑,所幸,“離機”閱讀挑戰(zhàn)活動讓我們意識到了回歸紙質閱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欲掙脫手機等各類電子產(chǎn)品對人、對深度閱讀的綁架,重拾閱讀初心尤為必要。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全民閱讀”這個關鍵詞連續(xù)4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砥勵前行”,“離機”閱讀也是一樣,不泯閱讀初心,響應書記號召,需我輩青年心中有詩書,肩上有擔當,如此,傳統(tǒng)自有著落。
“離機”閱讀是機遇,讓我們重拾紙質閱讀,走進深入閱讀;亦是挑戰(zhàn),要求我們拒絕外部誘惑,心無旁騖,沉浸其中。須知:“離機”閱讀路漫漫,上下求索道不難。
【點 評】
本文觀點明確,緊扣話題,邏輯嚴謹。列現(xiàn)象,示弊端,找出路。先揭示手機閱讀的亂象,并指出弊端,然后扣住材料闡明“離機”閱讀的意義,最后點題,表明不滅閱讀初心的積極意義。層層深入,水到渠成,不僅使讀者明白閱讀的重要性,更能啟發(fā)讀者對問題的思考。
【佳作展示3】
閱讀,離手機遠一些
朱路遠
安慶大學生拋開手機,挑戰(zhàn)離機閱讀,讓人為之點贊。毋庸置疑,電子閱讀便利生活;但依我之見,紙質圖書乃中華之經(jīng)典,手機圖書取代紙質圖書,未可行也。閱讀,當親近傳統(tǒng)書籍,實現(xiàn)“離機”閱讀。
紙質圖書自古與人類關系密不可分。于謙在《觀書》一詩中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惫湃顺缟凶x書,匡衡鑿壁偷光,宋濂“手字筆錄,計日以還”,古人對閱讀的珍視顯而易見。時至今日,我們的每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古人的對話。紙質閱讀,讓我們與古人的對話更親近,每一頁紙張的撥動都是一次親切的握手,每一筆的勾畫圈點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紙質閱讀厚實而有分量,這正是手機閱讀所不具備的。如今,“離機”閱讀竟成為一種挑戰(zhàn),也是在為我們敲響警鐘?!半x機”挑戰(zhàn)失敗表明,手機與我們愈發(fā)密不可分,更揭示我們與紙質閱讀漸行漸遠的現(xiàn)狀。
紙質圖書激起的學習欲望是手機閱讀難以企及的?!耙灾杏凶銟氛?,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遍喿x,講求興趣,閱讀,帶來樂趣?!皥D書館女孩”丁安琪,自小養(yǎng)在書堆里,一年讀書600本,人不堪其苦,她卻不改其樂。品讀書籍,光亮人生。帶著這樣的信念,即使面對爭議,她一如既往。習近平總書記說:“書籍是承載知識最好的載體,通過書籍獲取知識,這一體驗是奇妙的?!笨倳浿裕兄锌萧?。每撥動一頁,讀者的心中便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作家林海音的《竊讀記》中“貪婪”一詞生動地表現(xiàn)出她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學習的欲望。正是由紙質圖書激發(fā)的求知欲,使我們徜徉于文字之間,樂此不疲,這是手機閱讀無法比擬的。
反之,長期的手機閱讀會削弱我們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現(xiàn)今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手機因其多種多樣的功能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手機閱讀信息量大的特點讓我們的閱讀浮于表面,漸漸失去了思考能力。手機閱讀不能像紙質閱讀那樣隨時隨地進行批注,也就限制了我們的寫作和鑒賞能力。以此觀之,不讓手機取代紙質圖書就顯得尤為重要。
安慶大學生“離機”閱讀挑戰(zhàn)失敗并不可笑,當手機閱讀成為常態(tài)才可悲。因此,縱然手機閱讀便利,我們依然不能丟失傳統(tǒng)閱讀習慣,不能讓手機閱讀取代紙質閱讀,否則,無異于斷送閱讀之本。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離手機遠一些,離書本近一些。
【點 評】
本文結構嚴謹,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多處引用,信手拈來,化用自然。全文舉例精當,古今結合,具有說服力。同時采用正反論證,先闡明紙質閱讀與人的關系,然后告訴讀者紙質閱讀的意義,最后從反面揭示只知手機閱讀所帶來的危害,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