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薇 王舒 王淼
摘 要: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圈子隨處可見,政治圈,朋友圈,一圈套一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化現象。求索圈子文化的根源,并預計它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正確的認識、判斷圈子文化,并正確的使用它,也是青年人不可避免的課題。
關鍵詞: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的根源
形成圈子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益。一群人因為共同的利益聚集在一起,提供自己所擁有的各種條件,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這就是圈子。而圈子文化就是隨著這種現象產生的。歐陽修的《朋黨論》中說道:“臣聽聞關于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結為一個朋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人結為一個朋黨。舜輔佐堯,斥退‘四兇的小人朋黨,而進用‘元、愷的君子朋黨?!辈浑y看出,圈子自古以來就是存在的。而那個時候的圈子,目的多是在政治上尋找意見與自己相同的伙伴。而圈子文化,就是隨著圈子的形成而慢慢形成的。也就是說,圈子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分遙遠的堯的時候。
圈子的不同性質
圈子有好有壞,不同性質的圈子會造成不同的后果,《朋黨論》中也提到了這一點。堯的時候,四人朋黨與十六人朋黨就是對立的,堯能夠重用十六人朋黨,所以海晏河清,天下太平。若是堯當時不能做出正確選擇,那么四人朋黨必將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雖然圈子的好壞難以把控,我們也不能放棄、抵制圈子的形成?!渡袝飞险f:“商紂有億萬臣,是億萬條心;周有三千臣,卻是一條心?!鄙碳q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但是紂王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大朋黨,但周王朝卻因此而興盛。在當代社會,圈子的存在也并不能一以概之。大到政治圈,小到朋友圈,都需要我們正確的認識、判斷,然后利用圈子達到我們更高的目標。當然,要在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
歷史上的各位君主,能夠使人人異心并且不結為朋黨的,誰也比不過商紂王;能夠禁止好人結為朋黨的,誰也比不過漢獻帝;殺害“清流”們的朋黨的,誰也比不過唐昭宗,但是他們的國家都因此招來混亂甚至滅亡。能夠互相推舉謙讓而不互相猜疑的,誰也比不過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采納他們的建議。但是后世并不認為虞舜是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蒙騙,反而贊美虞舜是圣明的君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夠區(qū)別君子和小人。自古以來,朋黨又多又大的,誰也比不過周王朝。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臣子三千人結成一個朋黨,然而周王朝因此而興盛,根本原因就在于君主能夠明辨是非啊。歷史上君主們對待朋黨的態(tài)度與做法,毫無疑問的,我們是可以借鑒的。
圈子文化的發(fā)展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圈子文化必將被賦予更多的時代內涵,也必然會帶有更多的時代特征。如何將圈子文化向著積極的方向引導,就是我們青年學生的目標了。以漢服圈和洛麗塔為例,這兩種圈子文化都是以服飾為基礎建立的,在現階段上出現的現象和問題也大致相同。漢服圈以漢服復興為宗旨,卻也有改良與遵循古制的矛盾,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也往往會引起一片熱潮,但隨著時間的冷卻,再次提起話題的人則被認為是故意引發(fā)“戰(zhàn)爭”,對于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已經自己浮出水面——“求同存異”。這幾年隨著噴發(fā)式熱度的下降,漢服不再是一種“異?!?,而是逐漸融合與生活,已經是在向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那么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避免過激的言論和行為,讓小眾文化變成大眾文化。洛麗塔源于西方18世紀的華麗的服飾,以這種特色設計成的衣服統(tǒng)稱為洛麗塔風格。而隨著發(fā)展的變化,這種代表華麗的服飾也出現了簡約款的設計,更貼合了民眾的生活。對于這樣的現象,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支持正版原版設計,促進更多的更符合人民生活要求的服飾設計的產生。這兩種圈子產生的文化都越來越符合大眾的要求和審美,越來越向著生活化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成功的。
圈子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圈子文化向著更符合人民生活要求,更符合時代精神的方向前進,或許難免會有錯誤的產生,但是終究會得到美滿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歐陽修.朋黨論.
[2]馬德.圈子文化,2009.
[3]古文觀止[M].貴州大學出版社,2009.
[4]金圣嘆評點才子古文[M].線裝書局,2007.
[項目簡介]本論文是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圈子文化的根源與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