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6年內(nèi)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如此數(shù)量的閱讀需要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在教學模式日趨多樣化的發(fā)展中,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主題閱讀模式能夠在教師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學之余,有效地促進學生在課內(nèi)形成閱讀數(shù)量的拓展和閱讀質(zhì)量的提升,為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閱讀;運用
“語文主題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訉W習知識。
一、 確定主題,開拓閱讀視野
主題的確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主題相同。教師選擇同一主題下的多篇文章引導學生閱讀,指導學生學習相應的閱讀方法。(二)作者相同。教師選擇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引導學生感受文本所體現(xiàn)的風格,進而提升閱讀欣賞的能力。(三)體裁相同。教師從小說、詩歌、散文等體裁中選擇閱讀文章,指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表達方式和特點,進行閱讀延伸和對比。這樣的閱讀模式,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角,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即每個單元有個大致的主題,進行單元主題閱讀。如教學蘇教版四下《鳥語》一課時,就以“傾聽鳥語”為主題,結合《鳥語》《天鵝的故事》《麻雀》三篇課文,以鳥類的鳴叫聲串聯(lián)起來,理解和欣賞鳥類語言中的豐富意義。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習一篇文章,而是三篇文章,借助相同的主題將文章連接起來,借助學生感興趣的鳥語內(nèi)容進行學習,真正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學生長期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語文學習,閱讀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遠遠不是語文教科書一本書,而是擴寬到主題叢書、閱讀拓展書或者是為契合文本而精心尋找的文章。
二、 比較文本,增強閱讀能力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睂Ρ乳喿x的訓練,能有效地深入文本進行探究。比較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同類比較、異類比較、相似比較、相反比較等。
如蘇教版五上《狐貍和葡萄》《狼來了》《蟬和狐貍》,三篇文章都出自《伊索寓言》,將這三篇文章作為一個主題進行閱讀。課堂上,讓學生先自由閱讀三則寓言,讀通文本,識字學詞順利過關后,再比較課文的角色語言,從中尋找共同點——撒謊。對三則寓言故事中的撒謊進行分析和探索,對比發(fā)現(xiàn):兩篇寓言里的狐貍說謊都是欺騙,目的是為了利己;放羊孩子說謊則是因為他在深山中放羊太孤單,想找些人來陪陪自己,這是不懂事的表現(xiàn)。這就是學生在同類對比中發(fā)現(xiàn)的不一樣的理解。
三、 讀寫結合,強化閱讀效果
在主題閱讀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更多地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理解,教師起引導的作用。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課前積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學習和累積。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不同的表達方法,進行總結提升,指導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內(nèi)化為自己的閱讀習慣。在這樣的閱讀模式下,學生的視野更加廣闊、素材更加豐富、情感更加細膩,也就更容易由讀到寫形成書面文字了。
如蘇教版三下《荷花》一課教學時,借助教材中對荷花描寫方式的學習,通過“聞荷花——看荷花——想荷花”的順序抓住了荷花的香味、顏色、形態(tài)等特點,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在這樣的學習下,觀察桃花圖片,引導學生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看到的桃花,再進行評價。學生對于如何描寫事物就不僅僅局限在自己看到什么寫什么了,而是按照一定順序來描寫出事物的特點,表達人物對事物的情感。授以學生方法,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鍛煉,寫作能力自然也就能夠得到提升。
四、 活動多樣,強化閱讀氛圍
單純的讀書行為對于孩子來說顯得單調(diào)枯燥。為了能夠維持學生的讀書興趣,開展多樣讀書活動,創(chuàng)造濃郁書香氛圍,培養(yǎng)學生讀書習慣,讓閱讀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主題閱讀的過程中,我一般采取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激發(fā)出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在班級里營造良好而強烈的閱讀氛圍。
比如:1. 讀書記錄卡?!安粍庸P墨不讀書”,學生每天都需要在讀書記錄卡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一次記錄卡包括摘抄四個好詞、兩個好句和自己的讀書感悟。2. 表演課本劇。學生為了能夠演好一個課本劇,他們往往更需要去查閱很多相關資料,了解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習慣、說話方式等。如果劇本是一部小說中故事的節(jié)選,他們更需要通讀整部小說,研究人物的性格命運,熟知人物的所思所想,才能演好人物、演好整個故事。還有演講賽、辯論會、閱讀課等等。多姿多彩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讀書興趣也更加濃厚,使班級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模式的運用,一方面提升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閱讀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我在教學主題閱讀的時間還不長,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如何對選擇的課文選取語用點?如何對課文選取教學內(nèi)容?如何將選取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與取舍?如何讓學生在各種不同的課型中汲取相應的能力?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促使我進一步研究語文主題學習帶給老師和學生的便利,推動我研究解決問題,為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竇桂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
[2]試論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李熒嬌,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西倉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