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首先從“教師生命教育方法不合理和教師對教材所傳達的生命教育內涵認識不夠”這兩點分析了農村生命教育現狀,然后又闡述了農村校外生命教育的個性化表現,最后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闡述了在農村開展校外生命教育的策略。下面,文章則就相關內容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農村;校外生命教育;策略
教師的本職工作雖然是教書育人,但是,其對學生的生命關懷以及生命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農村教育教學中的生命教育不僅是學校全面發(fā)展、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前提,還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一環(huán)。但是,隨著各學校教育開放式教學力度的不斷加大,學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在抓住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文章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幫助農村學校解決問題,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環(huán)境。
一、 農村生命教育現狀
(一) 教師生命教育方法不合理
高中的知識已經涉及較深的內容了,這些內容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但是大部分教師沒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上,而是采取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將所學知識硬塞給學生,只傳授解題技巧不講述知識的由來;只給學生題山題海,卻不幫助學生總結、歸納。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就對高中學習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也會逐漸消失。
(二) 教師對教材所傳達的生命教育內涵認識不夠
傳統(tǒng)型的教師總是以自己施教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學習“手把手教學”。從根本上來說,教師這種“手把手教學”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學有所成,學有所得,但其效果卻與當今的素質教育、生命教育相去甚遠。他們不顧及學生需要什么知識,不顧及教材中所傳達的正面的生命教育內涵,就直接下達統(tǒng)一生命知識的“命令”。學生對于教師所規(guī)定的知識點沒有興趣,逐漸地就會對失去生命知識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二、 農村校外生命教育的個性化表現
校外生命教育的側重點是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以及自我教育來認識生命的重要性,并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自己生命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優(yōu)最大。這種校外式的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學生內在生命的個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校外生命教育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知。
三、 在農村開展校外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 立足學校,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
學生的生命教育是需要“學?!彝ァ鐣边@三個方面共同努力的。在此,筆者就先以家庭這一方為觀點陳述的側重點。目前,由于學生尚未踏入社會,所以他們大多數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狀態(tài),這個“兩點”即學校和家庭。鑒于此,學校進行校外生命教育時就可以將學生父母拉入戰(zhàn)線和活動當中。
例如:開展“珍愛生命,珍惜生命”主題活動,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和家長集體參與“觀河旅游”,在參觀河流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樣的青山綠水中,你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有過這樣的旅行經歷嗎?然后再穿插一些生命內涵教育,如: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好實在太多了,但要享受這些的前提是什么呢——活著。只有活著才有機會欣賞這人間美景。然后再問問學生:如果不小心掉到河里,我們應該如何自救呢?有的學生說用力游,有的學生說大喊救命,還有的學生說要找能夠抓住的東西……最后,教師要將學生的答案加以總結,告訴學生“如果不慎掉到河里,首先不要慌張,不要著急,然后屏住呼吸,盡量不要喝到河水。一開始由于慣性人是會下沉的,但是過一會就會浮起來,所以,等你浮起來的時候就要及時地向岸上求救,或者通過自己的手腳劃動一定的距離進行自救?!币源偈顾麄兏永斫馍闹匾?,使他們學會一些智慧求生的技巧,從而使校外生命教育的開展意義得以實現。
(二) 立足主體,深入挖掘生命教育意義
校外生命教育主題教學,是為了學生的健康與安全,活動主體很明顯也是學生。那么,對于如此具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教師所開展的校外生命教育就要根據學生主體的特點來進行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到精髓,學到精華。
例如:在開展“我和春天有約”研學遠足活動時,教師可以以學生喜歡的“踏青”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擁抱春天”短期研學遠足活動,并將生命教育如“交通安全、飲食衛(wèi)生、森林防火”等融合在活動之中,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并提醒學生如果遇到突發(fā)狀況,如受傷,不要用手去觸碰傷口,以免感染,然后立刻報告老師,進行藥物處理。所以,在這樣的校外活動中,教師不要因為“玩”而“玩”,還要注重給學生普及生命安全知識,以加強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重視,進而達到深入挖掘教育意義的目的。
(三) 立足實踐,延伸校外生命教育活動
延伸活動,既是一種生命教育知識的拓展,又是一種理論朝著實踐方向的拓展,也是理論與實踐一步一步地結合之路。所以,在校外生命教育中,教師不能單獨地講解理論知識,而應該適當地補充或延伸一些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的其他知識。
例如:學習《一片葉子落下來》一文,老師就可以將課堂上我們所講述的“葉子知識”與大自然中的“真實葉子”相結合,并讓學生看看真實葉子是如何飄落的,葉子的飄落又代表著什么?以此引導學生認識葉子的生命歷程,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
四、 總結
通過在農村教育教學中對校外生命教育策略的合理運用,使學生的生命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使生命教育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師要注重校外生命教育給學生和學校所帶來的直接影響,以促進農村校外生命教育得到健康而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戈,任釗輝,潘修森.中美兩國青少年校外生存教育的比較[J].科技信息,2013(24).
[2]甄玉森,張廷蘭.生命教育視閾下的學生個性發(fā)展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7(2).
[3]丁偉,劉麗峰.對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7(2).
[4]姜大偉,胡金平.關于中小學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2(5).
作者簡介:楊曉霞,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