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 李 惠
去年外教課我都坐在教室旁聽。不論是來自波蘭還是俄羅斯的外教,在開課之初都會介紹其本國文化。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但當外教提問有關(guān)中國或四川的文化,學生們要么完全不知,要么知道一點點,且無法用英語清楚表達。在英語角外教詢問成都本土文化,學生們鴉雀無聲、呆若木雞,不知如何作答。我意識到學生們學習英語和英美文化,但學生卻不能用英語將本國本土文化介紹給外國友人。學英語只為考試分數(shù)嗎?習英語是掌握一門工具,能更好地和世界他國之人進行交流。那交流什么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交流即文化交流。在中國四川成都,當然是交流本國本土文化。
初三每單元備課我都認真觀看“聞道微課”。每課時教學目標清楚說明了知識技能目標,明確闡釋了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獻課老師深挖文本,由教材到現(xiàn)實生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升華情感、沁潤文化。反思自己的課,英語學習的真正目的并未達到,三維目標也有待實現(xiàn)。
初三日常英語教學課時緊、任務重。但課堂教學不該僅僅完成教材里的知識講解,而還需給學生在外延和內(nèi)涵進行拓寬挖深,開拓眼界,擴大知識面。故我的教學設(shè)計中補充了本土文化。學習本土文化,孩子們不僅能拓寬知識面,在語境中擴大詞匯量,而且孩子們也接受德育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其愛國情懷,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我根據(jù)單元教學主題、學生層次、課時進度,進行了適量地補充。
學生在第二單元A部分學習了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和中秋節(jié);在B部分學習了國外的重要節(jié)日,如:萬圣節(jié)和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即西方國家的鬼節(jié)。教師可利用3a的情景給學生們補充中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和中元節(jié)。
There is Halloween in America, so your Englishspeaking pen pal, Jack, wonders if there is a similar festival in China.Can you introduce it to him?
W h a t’s the name of the festival?Qingming Festival (the Tomb Sweeping Day)When is it? April 5th W h a t activities do people do?have three days off;have three days off;go back to one’s hometown and sweep the tombs of the dead family members;bring chrysanthemums to the tombs;bring their dead family members' favorite food and fruit to the tombs;
What’s the spirit of the festival?show love to family members;be in memory of the dead family members;
第五單元B部分2a What do you know about folk or traditional art, like paper cutting? Tell your partner about it.在教學中,我不僅給學生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且給學生介紹成都本土文化,還告訴學生去參觀國際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博覽園(Inter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ark)。我的教學補充如下: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Sichuan folk art 1.clay art 2.tea art 1.Shu embroidery 3.paper cutting 4.kite making 2.Sichuan opera 5.basket weaving 6.lantern making 3.facial makeup 7.sugar painting 8.sugar figure blowing 4.face changing 9.dough figurine making 10.Chinese knots 5.S i c h u a n cuisine 1 1.C h i n e s e painting 1 2.C h i n e s e calligraphy 6.Mahjong 1 3.C h i n e s e sculpture 14.Chinese opera 7.tea house and Kungfu tea 15.shadow play 16.Chinese food
我也鼓勵學生閱讀相關(guān)文章,上網(wǎng)查閱其英文介紹,以后在外教課或英語角,一定給外國友人介紹成都的吃、喝、玩、樂,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中國不愧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
接著在第六單元我給學生補充介紹我國四大發(fā)明。在第八單元給學生介紹中國的兩大奇跡長城和秦陵兵馬俑。在第九單元給學生補充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和戲劇,在第十單元給學生介紹中國傳統(tǒng)的日常禮儀。
回想教學實施過程,從美國的萬圣節(jié)到中國的清明節(jié)和中元節(jié),學生不僅在書本里、課件上了解到西方國家的文化,同時,回到本土、回歸生活,學生也初步掌握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節(jié)日。課堂上,孩子們跟隨我的教學設(shè)計和課件,發(fā)散思維,聯(lián)想實際,踴躍發(fā)言,積極參與小組討論,逐步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兩大教學目標。課后,我批改了學生寫給筆友杰克的電子郵件,介紹中國的清明節(jié)。大多數(shù)學生作文思路清晰,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課余,我和孩子們交流,詢問學生喜歡用英語學習中國文化嗎?孩子們都非常樂于學習。甚至有學生提到,以后在外教課上我們就不會傻呆呆的什么都不會說了,感覺自己好像不是中國人似的。
通過聞道微課學習和教學反思,我清楚地認識到不能把英語教成一門考試科目。我要把英語教成一個工具,一個孩子們可以了解世界,也可以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堅持深挖文本,沁潤文化,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