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陶亮
著名陶瓷藝術評論家
作為陶瓷藝術品,乃是由陶瓷的材質(zhì)、造型與裝飾所組成。彩繪是陶瓷藝術品重要的裝飾手段之一,依賴于陶瓷造型為載體,陶瓷造型卻又因裝飾之得體合度、精奇出新而更彰顯其藝術性。因為造型本身已是一種藝術,裝飾也是一種藝術。因此,優(yōu)秀的陶瓷彩繪作品,必然是兩者之完美結合。
陶瓷彩繪之與繪畫,因緣深遠。然陶瓷彩繪藝術品畢竟不同于平面的繪畫。這是因為,一是陶瓷造型的千變?nèi)f化,使陶瓷器表的展開圖之豐富性,為紙張等平面繪畫所不能比擬;二是受陶瓷本身材質(zhì)及釉色之制約。陶瓷的釉色美,其實包含科學與藝術兩個方面,故純瓷釉裝飾的瓷器藝術品,在我國宋代以前占了主導地位。因此,陶瓷釉上彩繪,必須考慮與之關系;三是各式顏料使用的科學性。時至今日,陶瓷彩繪顏料雖然相對來說已比較豐富,但它們都必須經(jīng)過“窯火”這一關的考驗;此外,像瓶、壇、罐諸類之立體陳設品之彩繪,還需顧及其多立面的觀賞性等等。故而陶瓷彩繪之題材選擇與畫面經(jīng)營、采取手法與施用技藝,不但體現(xiàn)了藝術家的藝術理念和審美訴求,也體現(xiàn)其對陶瓷本身特有的藝術語言之把握。優(yōu)秀的陶瓷藝術家莫不如是。而藝術家恰恰又是以自己的作品獲得“話語權”。
《花開得勝》2006年獲得全國第8屆創(chuàng)新評比大獎三等獎
在中國瓷都潮州的彩瓷界,高級工藝師吳淑云無疑是引人矚目的一位。
吳淑云生長于瓷都中心地楓溪,畢業(yè)于陶瓷專業(yè)學校,從事陶瓷藝術設計和創(chuàng)作,至今已近三十年。她選擇陶瓷彩繪這門藝術,潛心鉆研,汲古取新,孜孜以求,終于在“潮彩”之中,別開生面,逐漸形成自家風格。
從吳淑云的諸多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吳淑云以瓷繪工筆花鳥畫為主攻,攝其神韻,營造意境,借助陶瓷材質(zhì)、造型和顏料的特點,以獨到的藝術技巧,表現(xiàn)自己的藝術發(fā)現(xiàn),詮釋自己的藝術觀點。其作品從構圖、物象到設色,既借鑒了中國畫中“應物象形”與“隨類賦彩”之要略,又立足于陶瓷本體之特色,照應了表現(xiàn)之需要,突出了藝術陳設瓷所應具備的裝飾功能和觀賞功能,既兼有工筆畫那種精工細描、十暈九染、雅致秀麗之形式美,又有藝術陳設瓷的裝飾美,由于強調(diào)情致,抒寫性靈,又具備意韻美。達到格調(diào)清新,恬靜悠雅,詩意充溢的藝境。
她的瓷繪藝術,構圖上巧思多變,同一器形,更認真營構,不教雷同?;洳菽荆蜃韵露弦燥@挺秀,或自上而下以作垂拂;或疏枝旁出,或密干交柯……簡約與繁茂、交疊與掩映、重墨與留白、配景與拱托、井然有序,取舍相宜。無論作何種構圖,總將表現(xiàn)的主體,放于最具沖擊力的部位來描畫,這正是陶瓷彩繪之要旨,吳淑云諳熟此道,故能運筆隨心。一如《荷塘清趣瓶》,綠荷置于瓶體最下部,兩片翠葉,一莖輕染明暗之白花,增加了娟秀瓶體之穩(wěn)重感,又停出廣闊空間,瓶肩之下,畫一翠鳥飛視葉間水底,作勢欲下。整個畫面,動靜結合,儀態(tài)誘人。而《春風戴勝圖》瓷板畫中,綠梅枝丫交錯,梅萼疏密有致,前后照應,虛實相生,三只戴勝鳥兒,立于枝頭,仿佛呢喃相語,格調(diào)優(yōu)美,意境幽遠,情趣盎然。如此種種構架畫面,可見作者匠心。
作品名稱《松陰清風》 尺寸:長46.5CM 寬21CM 高63CM
在彩繪上,吳淑云融粉彩、古彩、新彩于一體,采用手法,視畫面而變化,綜合驅(qū)使,設色敷彩,不拘一格,使作品有一種高雅華貴之美。作品《春暉》,用工寫結合之法,藤條下筆果敢,芭蕉紫藤設色明麗,至于花朵用粉,可謂輕脂淡抹,卻又暈染入微,陰陽向背,光感天然,體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修養(yǎng)。尚有諸多作品,如灼灼其華之夭桃(《春色滿園圖》),國色天香之牡丹(《牡丹賦》)等類,設色上對傳統(tǒng)彩繪又有所突破。其取富麗而舍濃艷,重在描畫內(nèi)質(zhì),花枝采用勾勒,花、葉皆用淡料一層一層洗染,僅在必要之處添加些許重色,增加層次,擴大空間感,突出了藝術效果。這與一般意義上認識之“潮彩”,又有不同。吳淑云的禽鳥用筆精細、翎毛栩栩如生,翅羽、尾翼多用墨色,與花樹草木形成對比,使形象更加突出。其品類、動態(tài)、多寡,視畫面需要而選擇,隨花卉式樣而配置,動靜結合,點景到位,使畫面呈現(xiàn)勃勃生機,作品充滿濃郁之生活氣息和富于時代感。這種學傳統(tǒng)而不囿于傳統(tǒng),正是作者不斷求索創(chuàng)新的結果。
最后,我還要說,吳淑云作為中國瓷都潮州的第一位省級女陶瓷藝術大師,她的這次個展和這本作品選集的出版,也是潮州女陶瓷藝術家的第一次,這對于人們了解“潮彩”風格的流變,激發(fā)陶瓷藝術創(chuàng)新,也同樣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