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腮腺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腮腺腫塊是常見的頭頸部腫瘤。目前手術是治療腮腺腫瘤的有效方法。因其腫瘤良惡性質不同,這關系到手術方案的制定及預后問題,術前須先確定腫瘤性質。近年術前診斷技術在臨床應用中日趨成熟,提高了腮腺腫瘤確診的精準性。本文對其診斷方法的研究進展作了如下綜述。
【關鍵詞】腮腺腫瘤;CT檢查;超聲檢查;MRI;術中病理
1 腮腺腫瘤的診斷
腮腺區(qū)腫瘤的許多臨床癥狀相似,臨床表現相對復雜,診斷相對困難,因此,明確診斷方法對確診病情并擬定有效治療方案尤為重要。其治療前輔助診斷方法目前常用的有體格檢查、影像學診斷(CT、超聲等)、細針吸取細胞學診斷和術中冰凍切片診斷等。
1.1 體格檢查
患者腮腺區(qū)實質內出現腫塊,多為無痛性,邊界清,質地中等,生長緩慢且活動度好,少數有痛感及面癱,邊界不清,活動度差,質地硬,提示惡變可能。因此,結合病史及臨床體格檢查可初步對疾病做出診斷。
1.2 CT檢查
CT檢查可以進行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等不同平面的掃描,可觀察到不同位置,因其特殊診斷價值,使得在臨床應用中越來越廣泛化。腮腺腫瘤CT表現一般為圓形、類圓形,邊緣較清晰,少數分葉狀,分葉與腫瘤多中心生長有關。密度接近或高于正常腮腺組織,大部分密度較均勻,少部分密度不均勻低密度區(qū)見腫瘤囊變或黏液組織(彭可雨,阮兵,梁漢歡,2015)。增強CT增強后多表現為腫塊內小圓形低密度區(qū),這種現象亦可見于惡性腫瘤。而邊界模糊不清,邊緣不光滑,形態(tài)不規(guī)則,有浸潤征象者亦推測有惡變可能。
1.3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無損傷,能準確判斷有無占位性病變,可反復檢查并成本低等優(yōu)點,現已作為在腮腺腫瘤診斷中的首選檢查方法。超聲下的良性腫物形態(tài)規(guī)則,多數為圓形或橢圓形,或表面可呈分葉狀,輪廓清楚光滑并與周圍組織邊界清晰,包膜呈完整性,內部回聲以尚均勻分布的 低回聲或等回聲為主(杜啟亙,蘇雁欣,2015);惡性腫物輪廓大部分不完整并向周圍組織浸潤,邊界模糊,包膜不完整,多數內部回聲不均勻。良惡性腫瘤的鑒別除了依據腫瘤的邊緣和回聲結構, 還需要考慮調節(jié)增益后回聲的變化。腺淋巴瘤與混合瘤可從超聲圖像上鑒別。腺淋巴瘤內部回聲較混合瘤低。腺淋巴瘤內部血流信號豐富,多為內部分支型,混合瘤血流信號多為周邊短條狀、點狀的周邊型血流(陳鳳志,2010)。腮腺血管瘤內部可見大小不等的蜂窩樣或網格狀無回聲區(qū),無回聲區(qū)之間相互溝通,若部分腮腺血管瘤內出現強回聲光團伴聲影,則病變判斷可能是海綿狀血管瘤,該特征具有鑒別診斷意義(戴俊臣,2016)。有時候腫瘤和腫塊難以辨別,腫塊是由炎癥引起,而腫瘤不是;由炎癥引起的腫塊通常會表現為腫塊邊界不清,血流信號主要為0級和Ⅰ級,伴回聲增強,這種表現和腫瘤超聲影像相似。部分惡性腫瘤的超聲影像的結果與淋巴結炎癥和化膿性炎癥難以區(qū)分,但惡性腫瘤內部回聲不均勻,而淋巴結炎癥和化膿性炎癥的回聲分布是均勻的。所以,超聲檢查既可對腮腺腫瘤內部血供情況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作出判斷,又可判斷出病變部位的形態(tài)、大小、內部結構等。但超聲檢查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它雖可以確定腫物自身的大體性質,或腫物是否位于腮腺包膜內或外層,但它不能判斷出腫瘤是位于腮腺的深或淺葉,也不能因此判斷出其與周圍腺體組織、血管之間的關系(尉文華,毛天球,2003)。
1.4 MRI檢查
MRI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可避免X線照射,并且能夠顯示血管影像,因此在腮腺腫瘤的鑒別上應用較多。腮腺腫瘤在MRI上,良性腫瘤主要表現為信號均勻、邊界清晰,T1W1上低信號,T2W2上高信號;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信號不均勻、邊界不清、呈浸潤性生長,并可見軟組織或面神經受侵犯,向頸淋巴結轉移等表現。但腮腺炎癥也是邊界不清的軟組織腫塊且頸部淋巴結腫大,易誤診為惡性腫瘤,因此MRI新技術如磁共振的擴散成像(DWI)、磁共振波譜(MRS)以及磁共振腮腺導管成像等也逐漸在腮腺腫瘤的診斷中被應用。DWI是目前唯一能觀察活體水分子微觀運動的方法,可檢測出與組織含水量有關的功能和生理改變。MRS對腮腺腫瘤的研究主要是利用MR波譜分析,研究中將良惡性腫瘤的Cho/Cr的比值進行對比,得出腮腺良性腫瘤Cho/Cr值高于惡性腫瘤,且多形性腺瘤Cho/Cr低于腮腺沃辛瘤(King, A D, Yeung, D K and Ahuja, A T, et al.)。MRI及其新技術能對腮腺腫瘤內部的化學物質、細微結構進行研究,彌補常規(guī)影像的不足,進一步增加腮腺腫瘤的診斷正確率,對手術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價值。但MRI新技術尚屬研究階段且部分研究結果互相矛盾,所以臨床診斷中應用較少。
1.5 細針吸取細胞學診斷
細針吸取細胞學診斷是一種易被操作者掌握的簡單方法,作為頭頸部腫瘤之涎腺腫瘤術前可能采取的檢查項目,也是在各種術前檢查中唯一可提供病理標本的檢測方法。采用7號針頭進行局部病變處穿吸約2至3次,穿吸過程中適時改變進針方向和深度,完畢后將吸取物均勻推至玻片上,95%乙醇固定并HE染色后交由病理醫(yī)生讀片并診斷。該方法可以明確區(qū)分腫瘤和炎癥,使得炎癥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張世坤,王智明,2018)。操作者的熟練度和讀片者的經驗是影響診斷準確率的主要因素。然而,此診斷技術在是否引起腫瘤細胞種植方面存在爭議,有研究指出腮腺腫瘤應禁忌做活檢。
1.6 術中冰凍切片診斷
術中冰凍切片診斷對手術治療有極大的輔助作用和指導意義。它具有快速、準確等優(yōu)點,它可確定腫瘤的良性或惡性,分化程度和病理類型,有無播散到鄰近的淋巴結或臟器,判斷手術切緣有無腫瘤細胞,決定著手術方式和切除的范圍,使醫(yī)生在術中快速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減少病人因二次手術造成的痛苦。
2 結語
腮腺腫瘤診斷方法各有優(yōu)勢,亦存不足,不能僅憑單一檢查確診。超聲檢查能提示腫瘤性質,可獲取病變形態(tài)、大小、內部回聲、血流信號等信息。CT能夠定位腮腺腫瘤的位置,便于了解腫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MRI對軟組織分辨率高,能清楚顯示腫瘤包膜或浸潤范圍與鄰近組織間的界限關系。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雖操作簡單便于掌握,但會伴隨疼痛、血腫、感染等并發(fā)癥,并在腮腺腫瘤產生細胞種植方面存在爭議。術中冰凍切片組織病理檢查對手術治療有極大的輔助作用和指導意義,使醫(yī)生在術中快速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
參考文獻
[1]彭可雨,阮兵,梁漢歡.良惡性腮腺腫瘤的CT表現及鑒別診斷[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5,26(7):461-464.
[2]杜啟亙,蘇雁欣.超聲彈性成像技術鑒別診斷腮腺腫瘤[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5,31(3):359-362.
[3]陳鳳志.超聲對腮腺常見良性腫瘤的診斷價值[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
[4]戴俊臣.超聲造影在分析涎腺多形性腺瘤生物學行為中的價值[D].遵義醫(yī)學院,2016.
[5]尉文華,毛天球.腮腺腫瘤影像學檢查的進展[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3,13(6):427-428.
[6]King A D,Yeung D K, Ahuja A T, et al. Human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evaluation with in vivo 1H-MRS at 1.5 T[J]. Clinical Radiology,60(5):598.
[7]張世坤,王智明.腮腺腫瘤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8,32(4):411-413.
作者簡介
劉淑萍(1988-),女,山東省臨沂市人。碩士學位,大理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研究方向為瘧疾的免疫逃逸保護作用。